衛星網際網路和5G,哪個更便宜?我們算了一筆帳

2021-01-18 甲子光年

競爭,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單純。

作者 | 劉景豐

編輯 | 火柴Q

這邊剛把載人飛船送上天,那邊60顆星鏈(Starlink)衛星又被送入太空。

上天這件小事,已經成了馬斯克的家常便飯。

之所以這麼著急地發衛星,可能是誇下的海口要到期了——今年4月馬斯克曾在社交媒體稱星鏈版衛星網際網路(亦稱天基網際網路)將在3個月內私人內測,即今年7月。

馬斯克Twitter截圖

不僅那邊馬斯克忙著建衛星網際網路,中國的衛星網際網路建設也如火如荼——除了已經實施的虹雲工程、鴻雁星座計劃,今年5月22日的兩會上,雷軍也提案建議加快發展衛星網際網路,降低民營企業進入衛星網際網路的門檻,此前衛星網際網路還被納入「新基建」範疇,獲得國家層面支持。

除了中美,包括英國、日本在內的航天大國也在加速發射衛星。

難怪2020要被稱為衛星網際網路元年。

各國的衛星網際網路競爭已經不可避免。但從整個通信行業的視角看,更關鍵的競爭並不是各星座計劃之間的競爭,而是衛星網際網路和地面5G通信之間的較量。

從技術到成本,再到商業回報,衛星網際網路和5G誰能更勝一籌?

而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衛星網際網路與國家安全的關係越來越密切。

本文「甲子光年」將從通信能力、投入成本、商業回報等方面對衛星網際網路與地面5G進行對比分析,算經濟帳,並探討衛星網際網路與5G的關係,以及未來應用空間。

1.地上回本更快

提起衛星網際網路,馬斯克的光芒是蓋不住的。

此前「甲子光年」曾在《4.2萬顆衛星背後,一場被忽視的資源競爭》一文介紹了SpaceX的星鏈計劃,其將4.2萬顆衛星送上太空並組網,實現覆蓋全球且高帶寬、低延時的衛星通信。

截至目前,星鏈已經向太空發送了第八批一箭60星的衛星,其在軌衛星數量已達482顆,今年共計將發射1400顆衛星,馬斯克由此也成為目前私人在太空擁有衛星數量最多的人。

第八批星鏈衛星發射

在天儀研究院創始人兼CEO楊峰看來,數量的領先並不是它能成功的關鍵,「雖然我很喜歡SpaceX,一直在學習它,但是哪怕它現在已經發射480多顆星,也不意味著它最終能把這個事情幹好。」

這背後,是所有商業航天公司都要遵循的一個本質——實現商業閉環。

實際上,高帶寬、低延時的衛星網際網路,很容易被認為是5G的競爭者,以星鏈為代表的衛星網際網路會對5G網絡形成威脅嗎?

「甲子光年」從通信能力、投入成本、商業回報等方面展,對衛星網際網路與5G進行了

比較。

首先,在通信能力上,星鏈版衛星網際網路難撼動5G這棵大樹。

理論上,5G的峰值下載速度可達20Gbps,實際使用中下載速度為數百M級,網絡延遲低於10毫秒。

而按照2015年馬斯克宣布推出星鏈計劃時提出的說法,星鏈目標是向全球任何地區的用戶提供至少1Gbps帶寬的網際網路服務。

換句話說,按馬斯克的說法,在實際運行中,星鏈的通信能力不會低於5G。

不過仔細比較,便發現其中差異。

按照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5G標準草案,單個5G宏基站(通信基站分為宏基站和微基站,以下均指宏基站)至少要具備20Gbps下行鏈路的處理能力。而根據星鏈的資料,其第一期衛星的單星通信容量約為17~23Gbps,整個星座的數據吞吐量為100Tbps(1T=1024G)左右。

這意味著,單顆星鏈裡的衛星的通信容量跟一個地面基站相當。

這一判斷,跟中國信科副總經理陳山枝的觀點幾乎相同。按照他的測算,目前星鏈低軌衛星平均頻譜效率約為2.5bit/s/Hz(頻譜效率是指有用信息速率,通常被用於分析數字調製方式的效率),也就是3G水平;而目前5G的平均頻譜效率在10bit/s/Hz以上,是星鏈的4倍。若星鏈要替代5G,實現與5G相當的通信容量,至少要提供相當於5G基站數量的衛星。

而按照中國的規劃,國內5G基站數量未來或將超過1000萬座。因此聽上去讓人震撼的4.2萬顆衛星,其實無法匹敵5G的通信能力。

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告訴「甲子光年」:「星鏈不可能達到5G的速率。」

2019年2月,馬斯克旗下SpaceX放出消息,要建100萬個地面基站供星鏈用戶使用。

有業內人士算了一筆帳:用100萬個基站來分整個星座100Tbps的通信容量,在同時使用的情況下,平均每個基站僅能獲得0.1G的容量。

單個用戶至少1Gbps帶寬的網際網路服務的說法便經不起推敲了。

解釋越多,質疑就越多,乾脆就閉口不言。

此後,SpaceX對衛星的許多關鍵細節,例如波束數量、天線功率等信息都諱莫如深。

然後,來算帳看成本,如果都以成為未來主流的通信基礎設施為目標,總體來說,星鏈比5G的成本低。

星鏈的主要建設成本有三方面:衛星製造成本、衛星發射成本和配套的衛星基站建設成本。

在衛星製造成本上,按照SpaceX早期公布的數據,每顆星鏈衛星的製造成本為100萬美元,但到了2019年底,馬斯克透露隨著衛星製造進入規模化,其成本已低於50萬美元。

在發射成本上,2019年5月SpaceX採用「一箭60星」方式將60顆星鏈衛星送入太空,這次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是第4次重複使用,總發射成本為3592萬美元,折合每顆星的發射成本約60萬美元。

按照這個成本計算,一顆衛星製造+發射的成本約為110萬美元,4.2萬顆衛星的總成本約為462億美元,但是隨著製造和發射的規模化發展,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而地面5G網絡的建設成本則包括:主幹網絡光纖布線成本和基站建設成本。

由於星鏈前期將主要服務北美地區,因此與其比較的地面通信的也選擇在美國。

據德勤2017年的一項研究,美國如建設覆蓋全國的5G網絡,僅在光纖布線上,就需要需要投資1300~1500億美元。

這意味著,在都不計算基站建設成本的情況下,地面主幹通信網絡的耗資是整個星鏈衛星建設成本的3倍,乍一看好像更貴。

但如果考慮到折舊,其實還是建地面主幹網絡更便宜。

因為太空中的衛星有壽命限制,按SpaceX披露的信息,一顆星鏈衛星的壽命約為5年,實際上,2018年開始至今發射的482顆衛星中,有6顆衛星在進入軌道後出現問題,不能正常運轉;此外還有3顆衛星正在積極脫離軌道,換句話說就是走向自毀。

因此長期來看,當星鏈開始運轉後,每過5年就要重新發射一批衛星去補位;而光纖的壽命則是20年左右,是星鏈衛星的4倍。高出的3倍建設成本換4倍的壽命,光纖通信仍有優勢。

比較完主幹通信網絡,再看兩種方案中都會涉及的基站建設成本。

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告訴「甲子光年」,這兩種基站的建設成本相差不多。

因為星鏈基站同樣需要實現信號穿透,與5G基站的設備會有重合,且星鏈基站要接收來自太空的信號,還需要配備大天線,因此建設成至少不會低於5G基站。

在建設成本相當的情況下,那就要看兩種方案對應的基站數量了。

按SpaceX的設想,星鏈需要配套在地面建設100萬個基站;而地面5G網絡如果要實現美國全國覆蓋,需要建設900多萬座基站(按一個基站最大覆蓋1平方公裡,美國陸地面積約916萬平方公裡),是星鏈的9倍。

早期由於建設規模小,一座5G基站的建設成本近9萬美元(合人民幣60萬元);建設數量增加成本攤薄後,一座5G基站的建設成本約為3~4萬美元(21~28萬人民幣)。如果按照平均建設成本為5萬美元計算,建設覆蓋全美的5G網絡需要花4500億美元;而星鏈項目的基站建設成本則是500億美元左右。因此地面5G基站的建設成本是衛星網際網路基站成本的9倍。

實際上,除了建設成本,兩種方案都要考慮運營成本。

因為此前已算過衛星的折舊,兩個方案可比較的運營成本主要在於基站的折舊和電費。

由於5G的流量遠遠大於4G,5G設備功耗相比4G大幅增長。根據測算,5G滿載功率接近3.7KW,是4G基站的近3倍。以0.55元/度的國內平均電價算,單站一年電費約1.8萬元(合2570美元)。

那麼,900萬座基站一年的總電費約為230多億美元。這是一筆不可忽略的費用。

衛星網際網路方案中,由於基站總數更小,所以舊和電費成本也更低。

綜上,衛星網際網路的總體建設和運營成本更低。

然而,在商業回報上,地面通信網絡的回本會更快。

商業回報主要看使用價格和用戶數量。

先看衛星網際網路。美國早期衛星通信項目銥星的使用成本高達3~8美元/分鐘,月使用費用高達數百美元,直至被收購時其用戶數也不過2萬。

而星鏈方面,按照馬斯克的想法,星鏈未來向3%的美國偏遠地區用戶提供服務,預計資費為80美元/月;這大大低於前輩銥星的價格,但略高於美國現有5G的70美元/月的價格。

如果星鏈還想做全球市場的話,還會面臨更嚴重的價格競爭。以中國為例,目前運營商的5G套餐可以低到每月不足百元(約15美元)。

按以上的價格標準,3%的美國用戶約為1000萬人,每人每月80美元的資費,意味著其一年衛星網際網路的收入為96億美元。

如果按SpaceX為星鏈計劃共投入960億美元(460億衛星成本,500億基站成本)計算,10年左右能回本。

再看地面,雖然找每個用戶收的費用少,建設成本也更高,但它有一個優勢——非常龐大的用戶基數。

以美國為例,如果5G實現全國覆蓋,其用戶數將達到3億左右,按照每人每月70美元的資費,理論上其每年收入可達2500多億美元,而其投入是6000多億美元,意味著回本只需要3年。

在星鏈和5G均尚未大規模投入使用前,這種比較更像一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爭辯。

當然,這只是一種粗略計算,實際中還存在各種變數,比如費用支出增加、用戶增長需長時間積累。

比如在4G方面,中國三大運營商自2013年至今已投入8000多億元,但純4G收入仍未完全覆蓋成本。

2.不是替代這麼簡單

一頓計算下來,似乎讓人覺得衛星網際網路並沒有優勢了。精明的馬斯克會做虧本買賣麼?

當然不。實際上,衛星網際網路和5G,並不是簡單的替代關係。

按照馬斯克的設想,星鏈不是搶5G的生意,相反,星鏈可以更好地為那些5G基站覆蓋不到的偏遠地區提供通信服務。

馬斯克的判斷是有根據的。即使國內的網際網路大潮已經紅紅火火發展了20多年,但至今全球仍有超過70%的地理空間、涉及30億人口未能實現網際網路覆蓋,傳統地面通信骨幹網在海洋、沙漠及山區偏遠地區等苛刻環境下鋪設難度大且運營成本高,通過部署傳統通信骨幹網絡在網際網路滲透率低的區域進行延伸普及已存在現實障礙。

在電信運營商已經將地面通信的生意深紮根後,偏遠地區無疑是另一塊頗具誘惑的蛋糕。用網際網路圈的說法,這是通信領域的「下沉市場」。

然而另一個問題又來了,偏遠地區的聯網困難戶通常是經濟消費能力低,他們有能力承受80多美元/月的網費嗎?在九天微星副總裁李源看來,這個問題並不是拍腦袋決定的,「這裡面算的是投入產出比的問題。」

他稱,曾有報告顯示,全球超過半數國家的居民月上網費在80美元以上,尤其在非洲一些國家,這種情況很普遍,因為信息密度低,地面網絡鋪設費用高昂,相比之下衛星網際網路投入低、覆蓋廣,可以滿足這些人口稀疏地區的通信需求,「在那裡,只有真正有錢的人才能用得起網絡。」

此外,對於野外探險者、海上遊客和海洋作業者而言,只能依靠衛星網際網路來通信,這部分用戶對通信價格相對也不敏感。

從目前星鏈計劃中地面基站的選址上看,其正是遵循了這一點:1號關口站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北本德鎮,人口不足6000人;2號關口站在美國邊境的蒙大拿州康拉德小鎮上,人口僅有2570餘人;3號關口站則位於人口更稀疏的美國威斯康星州美林村,該村人口只有542人。當然也有個別站點處於人口達數萬的地區,如位於加利福尼亞州霍桑的6號關口站,這裡正是SpaceX的總部所在地。

星鏈2號關口站位於一個空曠的農田旁

這意味著,5G和衛星網際網路有著各自的分工:5G適合為城市等人口密集區提供通信服務,衛星網際網路適合為偏遠的野外、海上等人口稀疏區提供通信服務。

所以,衛星互聯和5G的硬剛可能只會出現在報導標題中。

衛星網際網路與地面的5G通信可能有更好的結合:衛星網際網路可以做全球地面通信的骨幹網,取代昂貴且極難建設的海底光纜等通信基礎設施;此外,其低延時的優勢,還能應用於金融領域,為時間敏感用戶提供全球長距離數據傳輸。

5G的真正的「替代者」可能是6G。

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認為,星鏈替代不了5G,但也不能輕視它,因為它很可能是未來6G的一部分。天地一體化是6G的一個重要方向。

隨著5G的廣泛應用及人工智慧的發展,各種民用飛機、無人機和太空飛行器將在天空運行和駐留,而今天以地面為主的通信網絡無法為這些設備提供可靠的通信。衛星網際網路則可以較方便地為這些飛行設備提供通信網絡。

突然不怕衛星網際網路搶5G的生意了,還有點期待它早點到來——以後坐飛機、去野遊不怕手機沒信號了。

3.不只是生意

即使這樣,還不免讓人疑問:衛星網際網路這些收入怎麼看都不穩定,要是碰上旅遊淡季遊客不出門,或者用戶拓展緩慢,豈不就沒收入了?

SpaceX發展衛星網際網路的另一個邏輯,確實很值得中國航天業關注——盯著軍用市場的蛋糕。

長期看,在「天地一體化」網絡的大趨勢下,衛星網際網路商用價值會越來越大,但短期內的生存壓力意味著它需要找到合適的買單方。

還沒內測的星鏈現在已經拿下了第一個大客戶——美國軍方。

就在今年5月20日,外媒Spacenews報導稱,美國陸軍與SpaceX在籤署了一項協議——美國陸軍在3年內對「星鏈」進行測試,以評估其是否符合美軍的數據傳輸需求。

馬斯克在與美國軍方談判

現在的問題是,「星鏈」在與美軍通訊系統對接時,在硬體和軟體之間缺乏靈活性和兼容性。此次達成的協議將評估數據從「星鏈」衛星傳輸到地面站的成本以及數據的安全性。

該協議被稱為「合作研發協議」,這種協議通常被美國軍方用在對私營企業技術正式購買之前的測試中。

不僅如此,早在2019年12月,美國空軍就對星鏈產生了興趣,並向SpaceX撥付了280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這些錢只是「見面禮」,用來基於星鏈進行軍用通信的測試。一旦測試效果良好,美軍還會繼續採購SpaceX的服務、籤更大的合同。

商人馬斯克,不僅拿下美國宇航局,還成了軍方的座上賓。

為什麼軍方對星鏈如此感興趣?

軍事專家尹卓道出其中緣由:如果在戰場上,星鏈可以對目標進行長時間的觀察,並通過實時通訊將高精度畫面直接傳輸給指揮所,指揮所分發到各個作戰單位,對作戰的幫助是巨大的。

此外,如果用星鏈的衛星對飛彈進行實時控制,可以精確打擊目標。這樣飛彈設備將完全依賴星鏈衛星,飛彈造價也會大大降低。

簡單來說,星鏈廣覆蓋、低延時的通信能力,對未來作戰形態帶來重大影響。

說得更直接一點,衛星網際網路是國家安全實力的一部分。

中國在2018年也開始了自己的「星鏈「工程:「虹雲工程」和「鴻雁星座」計劃。

「虹雲工程」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承擔,規劃建設由156顆衛星組成的星座,在距離地面1000公裡的軌道上組網運行,構建一個衛星寬帶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建成後將實現全球無死角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鴻雁星座」計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主導,是由300顆低軌道小衛星組成的具有全天候、全時段且能在複雜條件下實時雙向通信能力的全球系統,能實現對海域航行船舶的監控和管理、對全球航空目標進行跟蹤和調控,以保證飛行安全,還能增強北鬥導航衛星系統,提高北鬥導航衛星定位精度。

兩個低軌衛星星座計劃背後的力量均是國企,其作用不只是提供移動網際網路服務,還有對航空目標的跟蹤調控、提高導航精度。

看上去在民用生活領域沒有優勢的衛星網際網路,在國家安全領域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衛星網際網路、地面網際網路,兩手都要投入,這關乎商業,又不僅是商業。

END.

相關焦點

  • 掃把和掃地機器人哪個更省錢?算完這筆帳,你就知道了!
    用傳統的掃把和拖把清掃地板有什麼缺點?一.彎腰清掃,累人累腰傳統的清掃工具都需要彎腰使用,家裡的老人、孕婦用起來很不方便,很容易有危險發生。二.滋生細菌,危害家人健康掃把每天都用但是不會每天都清洗,殘留在掃把毛裡有很多汙垢。拖布處於長期潮溼狀態,容易滋生細菌,但是又無法徹底讓它變幹。用這樣的工具清理出的地板肯定會有細菌殘留。
  • 這群小學生算了一筆帳…
    這群小學生算了一筆帳… 2021-01-08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太空低軌道爭奪日趨激烈 衛星網際網路競爭一觸即發
    不同於人們熟知的通信衛星,衛星網際網路的軌道高度更低,數量規模更為龐大,其提供的服務亦是網際網路信息數據傳輸,是為「天網」。這個領域被視為一個新興的競爭領域,中國作為航天工業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居於領先的國家,自然在這場潛在的競爭中不會缺席。「踏破」ITU「我們得先研究研究ITU的有關流程。」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 」要來了?
    首先星鏈採用的是 Ku 和 Ka 波段,和手機上使用的不是一個頻段,不能和手機直連,因此需要像上文提到的那些終端來接受和轉換信號。 另外因為衛星網際網路所用的是高頻毫米波段,信號衰減也十分嚴重,難以穿透混凝土等障礙物,在室內基本無法使用。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終於能用了,顛覆 5G 的「全球 WiFi」要來了?
    首先星鏈採用的是 Ku 和 Ka 波段,和手機上使用的不是一個頻段,不能和手機直連,因此需要像上文提到的那些終端來接受和轉換信號。另外因為衛星網際網路所用的是高頻毫米波段,信號衰減也十分嚴重,難以穿透混凝土等障礙物,在室內基本無法使用。
  • 衛星網際網路:萬億級規模「新型基礎設施」
    來源:樂晴智庫4月20日,國資委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時召開經濟運行例行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表示,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上線內測,能顛覆5G麼?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上線內測,能顛覆5G麼?
  • 衛星行業深度報告: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熱潮興起
    我們預計,國內低軌網際網路星座項目在普通消費者業務上主要的潛在客戶為地面網絡欠發達地區的國內外 客戶,而其面臨的競爭對手則為 OneWeb、Starlink 等企業,我國低軌網際網路星座將面臨較為緊迫的時間要求 和一定程度的成本壓力。
  • 「文昌超算一號」商業遙感衛星出廠 計劃1月21日發射
    此衛星由文昌航天超算大數據產業集群項目的投資方海南現代科技集團、青島萬國雲商網際網路產業有限公司聯合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製,將成為海南自由貿易區(港)首顆上天運營的商業衛星。據了解,此顆衛星與在軌的長光衛星星座併網後,專門服務於海南島、南海區域。
  • 三代新聞人重溫那次講話:算好這「三筆帳」是幹部一生的財富
    那是2004年7月15日,全省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電視電話會議,在省府大院3號樓一樓的大會場召開。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會上脫稿講話,給領導幹部語重心長地算了「三筆帳」——經濟帳、法紀帳和良心帳。次日,浙江日報頭版刊登了一則短小凝練的報導——《習近平告誡領導幹部——要算一算「三筆帳」》。
  • 有人這樣算了一筆帳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便向踏進養羊行業,但是很多新手的加入都是比較盲目的,他們並不知道養羊的成本和利潤究竟是多少,為此,老羊倌楊大哥就以養殖100隻波爾山羊為例,這樣算了一筆帳: 正常情況下,每隻種羊需要佔用1.5平方米圈舍面積,而每隻種羊還需要配備1.5平方米的2隻羔羊圈舍面積,養殖100隻波爾山羊總體算下來需要建設圈舍約300平方米,按照一般的鋼管立柱+彩鋼結構的敞開式羊舍建造,其造價大約為3~5萬元。
  • 在烏鎮感受青年蓬勃的創新力量網際網路未來青年寫就
    團隊成員、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助理研究員甘霖回憶,2016年,無錫超算中心大樓配套設施還沒有建好,夏天沒有空調,任務艱巨。「我們再熱,但是機器不能熱,只有機房有空調,熱得不行了我們就去機房裡。」就這樣,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我國超算水平躋身世界最強,「神威·太湖之光」連續4次獲得全球超級計算機第一名,連續兩次獲得世界超算最高獎「戈登貝爾獎」。
  • 金豬行情+非瘟背景下,豬場引種必須算清的安全帳和經濟帳
    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秀博基因打通了層層阻礙,通過自建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系統相結合,建立了可靠透明覆蓋全國的物流平臺,保障用戶可以準確查詢訂單進度,同時保障物流的時效性,保障豬精及時送達客戶手中。李家連:「秀博豬精承諾,你的安全,不會遲到。」
  • 王自如回懟羅永浩:把我惹毛了,新帳老帳一起算!
    數碼圈的大咖王自如和羅永浩的恩怨大家都知道,網際網路約架的第一場,從約架的結果看王自如顯然是輸了,而且隨著評測的機構的公信力也急速下滑,現在王自如的公司比較像是MCN機構了,當然要不是和羅永浩約架的話,現在的王自如應該是國內數碼、汽車評測之中公信力擁有壟斷地位的存在,但是非常可惜的約架之後一切都成為泡沫
  • 【LEO】亞太衛星運營商對LEO大型星座的疑問
    馬來西亞運營商Measat、日本運營商Sky Perfect JSAT和印度尼西亞運營商Pacific Satellite Nusantara的高管表示,鑑於在低軌寬帶網絡的部署、運營和盈利方面仍存在大量問題,他們仍然堅信,地球靜止軌道的衛星仍是滿足該地區需求的最佳方式。
  • 金融壹帳通攜手東莞信託 共建「網際網路+金融科技」新生態
    近日,金融壹帳通與東莞信託有限公司於平安國際金融中心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金融壹帳通監事長、中小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深圳)聯盟秘書長黃潤中,首席技術官兼營運長黃宇翔,東莞信託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英等雙方代表出席活動,雙方就目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的發展進行了交流,對進一步深化合作達成共識。
  • 和君諮詢合伙人王志剛:後疫情時代保險、網際網路的碰撞值得期待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和君諮詢合伙人王志剛:後疫情時代,保險、網際網路與醫療健康的碰撞值得期待記者:崔笑天北京和君諮詢有限公司合伙人、和君醫藥醫療事業部副主任王志剛「整個2019年全國的醫保基金總收入24421億元,佔當年GDP比重大概2.5%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能否顛覆掉華為的5G?
    這就要從衛星網際網路的歷史說起。衛星網際網路2005年誕生於高通量通信衛星,是高軌道的同步通信衛星,迄今已經有15年。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衛星網際網路的歷史。這也是O3b中軌道衛星星座應用成功的一個領域,等下我在O3b的成功經驗中介紹。 其次,為飛機、郵輪、車輛等移動場景提供數據傳輸。我們在飛機上,也可以越來越多地用WIFI了。另外,個人和家庭寬帶上網。很多山高水長的地方,本來就在用衛星上網。星鏈的資費能夠更加便宜,那就更好了!
  • ...雷軍提議推進衛星網際網路;更美APP寫虛假公眾號營銷內容,被明星...
    記得當時給客戶趕製體溫槍模具時,我們不僅沒賺還虧了錢。」董明珠還說,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如果提高個稅起徵點,讓老百姓(603883,股吧)口袋更飽滿,更有利於刺激消費。董明珠還坦言自己「直播帶貨」的初衷是為經銷商探路,希望讓他們線上線下結合起來,「直播是一種新形式,其中思想交流和服務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