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SpaceX的星鏈星座將給一座強大的新望遠鏡帶來麻煩

2020-11-15 騰訊網

中文簡介:由42,000顆衛星組成的巨型星座將對「時空遺留調查(LSST)」造成嚴重破壞,預計將近三分之一的LSST圖像至少包含一條衛星跡線,而實際上在黃昏或黎明拍攝的所有圖像都會受到至少一條衛星跡線的損害。

圖 1 目前智利的魯賓天文臺正在建設中,圖源:Rubin Observatory

正當天文學家們翹首期盼維拉·魯賓天文臺的開啟時,焦急的操作人員已經運行測試,來看看系統在布滿巨型衛星星座的近地軌道上運轉如何,不令人意外,與SpaceX正在建造的天文臺相同,結果並不理想。

魯賓天文臺項目研究團隊(PST)的新研究表示,包含4200顆衛星的巨星星座會嚴重破壞計劃在明年開始並在2032年結束的時空遺產調查(LSST)。

根據研究,預計近1/3的LSST圖像都至少包含一條衛星軌跡,而幾乎所有在黃昏或黎明時拍到的圖至少會被一條衛星軌跡破壞。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緩解這個懸而未解的問題,團隊預計它將會增加項目4年的額外工作。

圖 2 星鏈衛星出現在夜空中,表現為明亮的條紋

為了紀念維拉·魯賓這位暗物質研究先驅而命名的這座天文臺應該在明年下半年上線,天文學家將運用魯賓天文臺8.4米(27.5英寸)的西蒙尼望遠鏡和3200萬像素的LSST相機每晚捕捉1000張圖,來研究附近的恆星和遠處的星系。除了對天文學和宇宙學有幫助外,魯賓天文臺還可以探測到接近地球的危險小行星。

「LSST研究會創造一個宇宙的彩色運用圖景,讓不尋常的平凡和奇異可觀測,」PST報導的作者這麼寫道,「人類第一次從時間和空間全景觀測光學宇宙,魯賓天文臺帶來的巨大好處是絕對是未預料到的,」作者又補充到:「這需要未被汙染的夜空——千年來地球居民與生俱來的權利。」

根據PST,理想情況下,望遠鏡會進行長達30秒的曝光,展示暗淡又遙遠的、是肉眼可見範圍2000萬倍的物體。憑藉高度的光學敏感性,不難想像頭頂疾駛的衛星會對研究造成多大的問題。

很顯然,天文學家們已經處理衛星數十年了,但是PST設計員預計在未來幾年會有大批新衛星湧入。SpaceX作為一個先例,從2019年來已經進行了5次星鏈發射,在地球近地軌道(LEO)上放置了300顆衛星。但這是微不足道的,因為埃隆·馬斯克領導的公司計劃截止到21世紀20年代中期,在地球近地軌道上放42000顆星鏈衛星。亞馬遜、OneWeb和三星這些競爭公司正著手堆疊衛星,專家預測到本世紀30年代,近地軌道上至少會有50000顆衛星。

圖 3 獵鷹9號於2019年11月發射,載有60顆星鏈衛星。

另一個要處理的問題就是這些衛星的部署方式,星鏈衛星最初被放在290km(180英裡)的軌道上,隨後上升到離地大約550m(340英裡)的運行軌道上,這個高度其實挺低的,因為衛星仍是肉眼可見的。然而,在這個過程的早期階段,衛星產生了標誌性的空中列車效應,以每月兩次發射的步調,這些星鏈衛星「列車」如今是夜空中的半常規存在。

圖 4 出現在CTIO-DECam(暗能量相機)上的星鏈條紋,攝於2019年9月,圖源Clara Martínez-Vázquez, Cliff Johnson, CTIO/AURA/NSF

在文章的寫作過程中,PST模擬了4200顆衛星組成的星座對LSST研究的影響,結果表明大約全部圖像的1/3會捕捉到至少一條衛星軌跡,並且幾乎所有拍攝於黃昏時的圖像都至少有一顆衛星亂入,因為那時LEO衛星會更亮。

圖 5 星鏈衛星

LEO衛星預計會佔滿天文圖像,產生殘留的視覺問題,並迫使科學家們直接「扔掉」那些圖片。根據PST的新研究,這些人工製品將帶來糟糕的影響,導致原本長達10年的研究將再額外延長4年,來彌補這一損失。

令人悲傷的是,這個巨星星座也會干擾其他相關研究,比如探測問題小行星,以及宇宙學工作,例如暗物質的研究。

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在位於夏威夷的美國天文學會議中被展開討論,天文學家們爭先阻止未來的星座抑制他們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維拉·魯賓的團隊向SpaceX表達了他們的擔憂,這兩個組現在正一起工作尋找解決方法。

根據PST報告,可能的緩解措施包括把衛星的亮度降低10倍,這需要新科技(例如低反射率油漆),增加成本,並從衛星供應商那裡購入。SpaceX已經調暗了它的其中一顆星鏈衛星來測試「遮陽」這一概念。

正如PST報告中所描述的,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有效的圖片——修正條紋問題的處理算法,以及衛星軌道運動預測軟體,這可以防止望遠鏡掃描天空中的特殊小塊區域。在這個措施下,如果幸運的話,維拉·魯賓望遠鏡將有10°的視野,這大約是夜空中月亮所佔面積的40倍。有超過5萬多顆衛星圍繞並計劃進行30秒的長曝光的情況下,對於軟體來說很難找到一個沒有人工入侵者(衛星)的廣闊天空。

PST提出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對同一片天空連續曝光15秒,如果兩張圖片中其中一張發現有衛星尾巴,這片區域就不用了,這雖然不是個好辦法,但也是個辦法。

希望PST和SpaceX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早些時候。Forbs報導到,馬斯克說星鏈衛星對天文學家造成「零問題」,基於已經發生的事,這似乎是個奇怪的言論。根據Forbes,馬斯克當時在一次衛星會議上發表演講,稱如果問題大於零的話,他的公司將會進行「糾正措施」。

作者: George Dvorsky

FY: 趙丁丁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新研究表明:SpaceX星鏈衛星變暗後仍會干擾天文研究
    根據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帶有抗反射塗層的星鏈衛星的亮度只降低到標準要求的一半。日本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Takashi Horiuchi領導的研究小組認為,這是一種改進,但還不夠好。這些被稱為「變暗」的衛星,也會繼續對其他波長的光造成問題。
  • 報告稱SpaceX公司的星鏈等衛星星座將 「從根本上改變 」天文學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們表示,像SpaceX的星鏈(Starlink)這樣不斷增長的超大型衛星星座將不可避免地改變天文學
  • 天文研討會表示類似於星鏈這樣的超大型衛星星座將改變夜空外觀
    天文學家們表示,類似於 Space X 星鏈(Starlink)這樣不斷增長的超大型衛星星座將不可避免地改變天文學,甚至可能改變全球地面上的普通觀測者看到的夜空外觀。這是周二發布的一份新報告的核心觀點,該報告還概述了一些減少對科學影響的策略,因為未來幾年將有數千顆甚至可能是數萬顆新衛星發射。
  • NASA局重大發現:類似SpaceX星鏈的巨型星座網有保護傘了!
    NASA局重大發現:類似SpaceX星鏈的巨型星座網有保護傘了!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多虧了NASA一項最新研究,星鏈得以受到更全面的保護。該項研究被發表在《科學前沿》雜誌上。這一重大突破使得NASA能夠更好的了解太空天氣,有效避免衛星故障和信號中斷。隨著太空中衛星越來越多,該研究也將愈加凸顯其重要性。儘管衛星當下僅用於類似定位手機或者全球溝通等應用程式,巨型衛星網正在計劃當中,一旦完成將用到更多飛船,屆時能夠為全世界的人們提供更快捷的網際網路服務。
  • 人造星座阻礙望遠鏡觀測 美國一天文臺或受損50%
    這些人造星座,會不會阻礙天文望遠鏡觀測自然宇宙的視線?當地時間3月5月,歐洲空間局(ESA)發布了一項調查研究,主要針對歐洲南方天文臺(ESO)下屬的光學和紅外望遠鏡所受的影響,也兼顧了一些其他天文臺。研究顯示,這些新發射衛星將使得天文觀測重點夜空中肉眼可見的衛星數量翻倍。被寄予厚望的寬視場巡天望遠鏡損失最大,例如美國的薇拉魯賓天文臺將受到最高50%的嚴重影響。
  • SpaceX第16次發射星鏈衛星,一箭60星
    圖 | 獵鷹 9 號火箭的發射圖片(來源:SpaceX)SpaceX 的這項星鏈計劃預計將發射總計約 4 萬兩千顆近地軌道衛星,並將在衛星網完善程度達到一定標準後能與地面通信設施結合,在全球範圍內為需要的用戶提供基於衛星網絡的高速聯網服務。
  • 潮科技 | 不只是「星鏈」,天文學家還擔憂其它大星座
    圖 | OneWeb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航小宇」(ID:hangxiaoyucasc),作者航小宇,原文題目《不只是「星鏈」,天文學家還擔憂其它大星座》,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 過去一年裡一直在擔憂太空探索公司「星鏈」衛星影響的天文學家們稱,他們還越來越擔心其它擬建巨型星座的影響。
  • 馬斯克一箭60星的星鏈還有問題需解決!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具體涵蓋 5G 基建、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從此我國開啟5G建設的快車道。
  • 埃隆·馬斯克的星鏈衛星讓智利天文學家頭疼不已
    DELVE項目的主要目標是研究麥哲倫星雲周圍的恆星暈圈,並探測圍繞麥哲倫雲運動或在銀河附近的新的矮星系。) 如果曾經提出的由上萬個獨立衛星合力組成的「巨型星座」的規模真的能夠實現的話,那可就真的是對我們的觀測數據產生重大影響的不可避免的因素了.」 今年早些時候,在第一批60顆星鏈衛星送入軌道後,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一些人甚至認為它們是不明飛行物。
  • 星鏈計劃所有在役地面站和全部在軌衛星詳情
    SpaceX公司把星鏈計劃巨型星座的#1關口站選址在華盛頓州的北本德。 按上圖星下點位置和上上圖的軌道情況來看,現役7個關口站,能夠實現對星鏈計劃星座的轉髮式工作的支持,同時以疏和密兩種模式,進行實際運營測試。
  • 馬斯克惹惱天文學家,星鏈計劃恐令射電天文觀測受阻
    www.sciencemag.org/news/2020/10/starlink-already-threatens-optical-astronomy-now-radio-astronomers-are-worried[2]Why SpaceX's Starlink satellites caught astronomers off guardhttps://www.space.com/spacex-starlink-satellites-megaconstellation-surprise-astronomers.html
  • SpaceX公司成功將第13批星鏈衛星「一箭60星」送入預定軌道
    Space X(美國宇宙探索公司)公司在北京時間10月6日晚上19:29分左右成功以一箭60星方式將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Space X公司發射的第十三批星鏈衛星(Star link-12),是第十二批次Star link-V1.0版衛星。
  • 為了去哪都有wifi用,老馬的「星鏈星座」計劃讓科學家看不到星星
    大膽的「星鏈」通信網絡可能影響天文研究。數名資深天文學家發表了一份聲明,對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目前正在部署的新一代通信衛星表示擔憂。馬斯克的公司計劃發射數量驚人的12000顆星鏈衛星(Starlink satellite),以此作為基礎設施大膽嘗試提供全球寬帶網際網路服務。最終的衛星群也將用於研究和軍事目的——但是要收費。
  • 中國「鴻雁星座」來了解一下
    近日美國獵鷹九號運載火箭拔地而起衝向蒼穹,代號為「星鏈」的衛星組網工作終於在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推動下成為現實,本次發射一共搭載六十顆組網衛星升空,這天女散花式的豪氣讓無數人嘆為觀止,更有媒體對此發出白頭鷹技術果然強大的感慨,那麼美國此舉真的如此空前絕後嗎?
  • 進入中國12年,關於萬維望遠鏡的研究竟然已有這麼多?!
    萬維望遠鏡不僅讓科學數據綻放出了新的光彩,也為天文教育帶來了更多可能。  萬維望遠鏡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關於它的研究成果也日益豐富。為了對國內近年來以萬維望遠鏡為主題的研究成果進行全面了解,華中師範大學的左曉楠、喬翠蘭副教授對萬維望遠鏡的相關研究進行了匯總和簡要分類。  這次研究得出了哪些有趣的結論呢?
  • 從「星鏈」計劃看低軌星座的優勢與風險
    近年來,以「星鏈」計劃為代表的低軌星座發展迅速,成為全球爭奪空間戰略資源的「新戰場」。隨著更多低軌星座計劃的提出,太空將迎來更多衛星組成的「全新星座」。低軌星座具有哪些優勢,其部署和發展將面臨哪些風險與挑戰?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SpaceX成功發射第九批星鏈衛星,民航局發出第一...
    其中,深圳5G基站建設進入全力衝刺期,重點轉向室內分布和小微基站的深度覆蓋;今年8月底前,深圳將新鋪設約1.7萬個5G基站,總量將達4.5萬個,屆時可在全國率先實現5G基礎設施高質量全覆蓋和獨立組網。科興中維新冠滅活疫苗一二期臨床研究揭盲 初步結果良好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科興中維) 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研究(0,14程序)盲態審核暨揭盲會近日在京舉行。初步結果顯示該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數據顯示,無嚴重不良反應報告。
  • 在軌數量最多的星鏈星座實際進展如何?
    原標題:在軌數量最多的星鏈星座實際進展如何?亞馬遜的柯伊伯星座尚未發射,SpaceX已走在前列。長此以往,星鏈星座項目或將成為SpaceX最大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