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惹惱天文學家,星鏈計劃恐令射電天文觀測受阻

2021-01-16 賽先生

參考資料

[1]Starlink already threatens optical astronomy. Now, radio astronomers are worried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10/starlink-already-threatens-optical-astronomy-now-radio-astronomers-are-worried

[2]Why SpaceX's Starlink satellites caught astronomers off guard

https://www.space.com/spacex-starlink-satellites-megaconstellation-surprise-astronomers.html

[3]After SpaceX Starlink Launch, a Fear of Satellites That Outnumber All Visible Stars

https://www.nytimes.com/2019/06/01/science/starlink-spacex-astronomers.html

[4]SpaceX's 60-Satellite Launch Is Just the Beginning for Starlink Megaconstellation Project

https://www.space.com/spacex-starlink-satellites-launch-just-beginning.html

[5]https://china.skatelescope.org/

[6]馬斯剋星鏈惹惱天文學家:幹擾最大望遠鏡組織,要告到聯合國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528860

相關焦點

  • 信號撞車,馬斯克項目飽受天文學家批評
    目前,射電天文學家正在尋找解決之道。 信號撞車,馬斯克項目飽受天文學家批評 SKA計劃是國際天文界計劃建造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意在通過建設3000-4000個大型射電天文天線陣列,形成1平方公裡的信息採集區,監測天空中從未有過的細節,從而幫助人類填補對於宇宙基本認知的空白。
  • 為了去哪都有wifi用,老馬的「星鏈星座」計劃讓科學家看不到星星
    大膽的「星鏈」通信網絡可能影響天文研究。數名資深天文學家發表了一份聲明,對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目前正在部署的新一代通信衛星表示擔憂。馬斯克的公司計劃發射數量驚人的12000顆星鏈衛星(Starlink satellite),以此作為基礎設施大膽嘗試提供全球寬帶網際網路服務。最終的衛星群也將用於研究和軍事目的——但是要收費。
  • 新研究表明:SpaceX星鏈衛星變暗後仍會干擾天文研究
    1月18日 消息:SpaceX降低星鏈衛星反射率的嘗試正在進行,但還沒有達到天文學家所要求的程度。此前,天文學家一致表示,星鏈衛星太亮會影響天文觀測,後來SpaceX決定為星鏈衛星裝「遮陽傘」,降低衛星亮度,以減小對天文觀測的幹擾。
  • 埃隆·馬斯克的星鏈衛星讓智利天文學家頭疼不已
    資料圖:克拉拉·馬丁內斯·瓦茲奎茲、克裡夫·詹森、CTIO/AURA/NSF 2019年11月18日,智利託洛洛山美洲際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們可生氣了,因為他們的例行觀測被在其上空移動的60個星鏈衛星組成的SpaceX衛星列車粗暴地打斷了。而他們卻只能無奈的接受這個事實。
  • 天文學家們越來越擔憂衛星巨型星座將會如何使科學瓦解
    會議由來自亞利桑那州圖桑市的國家科學基金會光學基礎天文研究室的康妮·沃克擔任主席,此次會議是為了有關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鏈(Starlink)巨型星座的建造研發,但是總的來說會議的目的是去討論建造成功的可能性,因為其他幾個公司正計劃建造大量他們自己的衛星星座。
  • 馬斯克一箭60星的星鏈還有問題需解決!
    按照計劃,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將在今年9月底前共同完成25萬個5G基站建設,確保年內在全國所有地市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中國移動今年的目標是建設30萬個5G基站,在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覆蓋5G網絡。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聞庫透露:全國已經建成的5G基站達19.8萬個,註冊5G套餐用戶達到5000萬個,已經連接到5G網絡上的終端設備達到2000萬個。
  • 中國2020年將建「空天一體」天文觀測網絡
    趙剛透露,目前,中國正在建設世界最大的單口徑500米球冠狀主動反射面射電望遠鏡,並積極參與建設國際30米巨型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TMT)計劃,同時籌劃在南極建設「中國南極天文臺」和在南半球建造南天LAMOST望遠鏡。其中,選址在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的臺址詳勘已經完成,進場道路開始施工,移民搬遷完成,力爭年內開始施工。
  • 潮科技 | 不只是「星鏈」,天文學家還擔憂其它大星座
    圖 | OneWeb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航小宇」(ID:hangxiaoyucasc),作者航小宇,原文題目《不只是「星鏈」,天文學家還擔憂其它大星座》,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 過去一年裡一直在擔憂太空探索公司「星鏈」衛星影響的天文學家們稱,他們還越來越擔心其它擬建巨型星座的影響。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能否顛覆掉華為的5G?
    這是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的第七次成功發射。加上之前的6批,現在,已有422顆衛星在圍繞地球飛行了。 星鏈可以幹什麼呢?不少人認為,星鏈等低軌道衛星星座就是6G,那麼,馬斯克的星鏈能否顛覆5G、6G?
  • 天文研討會表示類似於星鏈這樣的超大型衛星星座將改變夜空外觀
    天文學家們表示,類似於 Space X 星鏈(Starlink)這樣不斷增長的超大型衛星星座將不可避免地改變天文學,甚至可能改變全球地面上的普通觀測者看到的夜空外觀。這是周二發布的一份新報告的核心觀點,該報告還概述了一些減少對科學影響的策略,因為未來幾年將有數千顆甚至可能是數萬顆新衛星發射。
  • 衛星星座對科學觀測的幹擾使得天文學家的焦慮與日俱增
    在美國夏威夷召開了一次天文學會特別會議,會議針對衛星巨型星座(例如SpaceX目前進行是Starlink計劃)建設正逐步幹擾天文觀測的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提出了解決這一新問題的潛在方案。如此醒目的發射現象將會很大程度上造成對天文觀測的幹擾。除此之外,更令人憂心的是,未來將會有大量的衛星入軌。SpaceX的Starlink宏圖由數萬顆衛星構成,而其他公司(例如OneWeb,Telsat和Amazon)也正在積極構建自己的多衛星星座。私營部門不斷發射飛行器進入太空,破壞天文觀測,無疑是缺乏考慮,不負責任的。
  • 研究表明,SpaceX的星鏈星座將給一座強大的新望遠鏡帶來麻煩
    為了紀念維拉·魯賓這位暗物質研究先驅而命名的這座天文臺應該在明年下半年上線,天文學家將運用魯賓天文臺8.4米(27.5英寸)的西蒙尼望遠鏡和3200萬像素的LSST相機每晚捕捉1000張圖,來研究附近的恆星和遠處的星系。
  • 一箭60星成功發射,馬斯克太空「種」星再進一步
    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周三,SpaceX公司成功發射並部署了第七批60顆星鏈(Starlink)衛星進入軌道,此次發射任務由獵鷹9號火箭承擔。2020年以來,SpaceX已經執行了四次星鏈衛星發射任務,截止目前,星鏈星座總入軌衛星已達到422顆。據了解,SpaceX的星鏈計劃開始於2015年,SpaceX創始人馬斯克的目的是開啟衛星網際網路服務,即利用衛星組成太空網際網路以為地球提供寬帶服務。按照星鏈計劃的預期,初期只需要達到400顆衛星就能提供初步運行能力,但要達到重大運營能力,至少需要800顆衛星。
  • Starlink讓天文學家頭疼!巨型衛星星座正從根本上改變天文觀測
    美國天文學會在近日公布的報告中總結道,該情況將會「從根本上改變天文觀測領域」,其中就涉及到了光學和近紅外探測的發展。報告作者寫道,「夜空照片中充滿被太陽照亮的衛星將成為一種常態。」儘管很多人沉醉於一連串亮光划過夜空的美麗景色,但天文學家們卻無心欣賞,這些亮光會在天文望遠鏡所拍攝到的圖像中留下一道道長長的白色條帶,並遮擋住他們要去觀測的恆星和其它天體。 「對於天文學家來說,天空中布滿這種光帶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多納休。 其實,衛星 「搶鏡」 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 報告稱SpaceX公司的星鏈等衛星星座將 「從根本上改變 」天文學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們表示,像SpaceX的星鏈(Starlink)這樣不斷增長的超大型衛星星座將不可避免地改變天文學
  • 天眼與天馬「組團」成功 中國射電觀測有望達到新水平
    據國家天文臺官網消息,1月24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與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天馬望遠鏡首次成功實現聯合觀測,獲得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幹涉條紋。
  • 從「星鏈」計劃看低軌星座的優勢與風險
    「星鏈」是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於2014年提出的低軌星座計劃,其目標是建設一個全球覆蓋、高速度、大容量和低時延的天基全球通信系統,提供面向全球的高速寬帶接入服務。「星鏈」計劃共規劃3期星座系統,總計4.2萬顆衛星,將提供可比擬地面光纖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時延低至50毫秒。
  • NASA局重大發現:類似SpaceX星鏈的巨型星座網有保護傘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團隊為NASA的太陽動力學觀測站開發了一個虛擬組件,增強了其測量遠紫外線輻射的能力。該項研究被發表在《科學前沿》雜誌上。這一重大突破使得NASA能夠更好的了解太空天氣,有效避免衛星故障和信號中斷。隨著太空中衛星越來越多,該研究也將愈加凸顯其重要性。
  • 天文學家揭開數百年來天文謎團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這顆恆星幾乎變得與北極星(北極星)一樣明亮,並受到一天中一些領先的天文學家的監視,一年後又消失了。這顆新星最終獲得了CK Vulpeculae的名字,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新星的第一個記錄的例子。這是一個短暫的天文事件,它是由一個緊密的雙星系統爆炸引起的,其中一個成員是白矮星,一個白矮星的殘餘。然而,最近的一系列研究結果使長期以來對CK Vulpeculae作為新星的分類產生了疑問。
  • 今晚誰人不說馬斯克?
    馬斯克又火了。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Space X 改寫人類航天史!剛剛,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伴飛過境北京上空 攝影/張超前幾天,馬斯克的星鏈在北京上空穿過了月亮,天文攝影師們一邊拍著這奇景,一邊心裡嫌棄著星鏈汙染星空(當然,我也去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