銥星捆綁一網星座,能否一網天下?成為星鏈的最強對手?

2020-11-15 騰訊網

昨天,衛星界傳出大事件:銥星與OneWeb聯手打造新一代全球衛星通訊網絡。這意味著什麼?與最具野心的星鏈星座將會構成什麼關係?

作為全球衛星電話的先驅者,銥星公司本周迎來兩件大事:本周一,贏得美國國防部超過7億美元大單,讓美國軍方可以無限制使用銥星通信系統星座,保障美軍在全球每一個角落打衛星電話無盲區、無死角。

本周二,與OneWeb強強聯合,形成聯網,衛星電話網與衛星寬帶網互補性合作。未來將構成66顆銥星下一代星座+650顆一網星座的近地軌道衛星通訊網絡。這是LEO運營商在L波段與Ku波段的首次合作,共同推出「銥一網伴侶」軟體包,試圖形成全球衛星電話+衛星網際網路的融合。

第一件大事實屬必然。事實上,自從銥星基本上退出民用市場後,美國國防部一直就是銥星的最大客戶。「投靠美軍」是銥星星座的唯一出路。

第二件大事也是意料之中。具體說說,先來看合作雙方的各自實力和能耐。

銥星前生:帶頭大哥

銥星衛星通信系統,Iridiu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衛星電話。最初由摩託羅拉牽頭開發,當初設計理念是在地球低軌道部署77顆衛星,足可以覆蓋地球表面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刻打電話。

之所以取名銥星,正因為銥是原子序數為77的元素。不過,後來計算表明,只需66顆衛星就能完全滿足需求。減少幾顆衛星是小,關鍵是銥星在市場上栽了大跟頭。

這是銥星衛星的覆蓋範圍示意圖,每組11顆衛星,部署在全球6個軌道上。

1998年11月1日,時任美國副總統戈爾打出了第一個衛星電話,但短短一年後,摩託羅拉就申請破產重組銥星公司。

由於時運不濟,跟正在興起的行動電話(俗稱手機)相比,衛星電話顯然話費高昂、使用不便,再加上傻大黑粗,不夠時尚,難以普及,最終欠下一屁股債,只好破產,並成為當時美國史上最大一樁破產案。

銥星今世:拎包小弟

只要是鳳凰,總有涅槃時。之後不久,金蟬脫殼,新公司重操舊業但已沒了舊包袱,幾乎投靠了美國國防部這個超級客戶,變身拎包小弟,成為美軍全球即時通信的一個有益補充。

在不影響第一大金主業務的同時,銥星又攬到航海、航空、石油勘探、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野外探險旅行群體等特定小眾客戶。這樣一來,新銥星不僅活下來,而且如今活得還挺好,僅2015年營業額就達4億多美元,總資產高達32億美元。

新銥星:嶄新的老土

從2017年起,開始推出新一代銥星系統Iridium Next,共計81顆通信衛星(包括備份衛星),其中75顆共分7批由SpaceX發射,2017年至2019年期間全部部署。新銥星與SpaceX籤署的衛星發射合同總額高達4.92億美元。完成部署的新一代銥星系統,實現最初設計銥星的夢想——衛星電話全球通!

衛星電話費用與手機話費相差不再那麼離譜。目前,由普通電話打到衛星手機費用大約每分鐘3到14美元,由銥衛星打到普通電話大約每分鐘1.5美元,銥衛星手機網內互打每分鐘少於1美元。

不過,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儘管是衛星電話,但從通信需求來看,銥星還處在2G時代,只能打電話、發簡訊。如今坐享4G、跨入5G的商業時代來說,顯得已經很老土。另外,目前銥星商業用戶總數約為120萬,其中10%來自政府部門。存量還在面臨下降之勢。

於是,尋求升級與合作實屬必然。這就促成了銥星與新一代全球衛星星座快速融合的可能。

OneWeb一網星座:一網打盡全球

被業界稱為星鏈星座「最靠譜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前身名叫WorldVu Satellites,目前運營總部位於倫敦,在加州、佛州、維吉尼亞、杜拜、新加坡設有辦事處。空客、高通、維珍、可口可樂等跨國公司都有投資。

項目總預算:34億美元。軟銀、維珍、空客、高通、歐洲航天局等現已投入20億美元。空客集團太空公司負責研製,每顆衛星造價70~90萬美元,設計壽命5年。

星座最終規模:至少2560顆,前期部署650顆(具體648顆),同樣全球覆蓋,提供全球寬帶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近期計劃部署:2019年底前發射約150顆(基本沒戲),2020年部署300顆後開始商業服務,2021年部署完成前期648顆。這意味著作為該星座發射商——歐洲阿麗亞娜太空公司,需要每21天發射一批,每批34~36顆衛星。

最新進展:今年2月已經部署6顆「探路者」測試衛星。最新官宣:今年12月起,每月發射35顆左右,2020年底提供商業服務。2021年實現全球覆蓋。

星鏈 VS 一網

目前,與SpaceX星鏈衛星一樣,都處在測試階段,但測試規模和後續任務卻明顯不同。

SpaceX今年內既定發射2~5次星鏈,10、11月兩次已經蓄勢待發,明年更是安排高頻次發射24次,平均每月2次,部署多達1440顆衛星。最重要的是製造、發射一體化,一條龍管控。看看馬斯克管理獵鷹9號、載人龍飛船、星艦研發等實例就能領教,顯然更靠譜更高效。

OneWeb一網星座,加上跟銥星的深度合作,從多頭投資者到衛星製造商,再到衛星發射商、衛星運營商,毫無疑問面臨多頭決策、管理,需要整合資源太多太複雜,很容易降低效率、進度冗長。儘管手中同樣握有全球覆蓋、高通量、低延遲等一手好牌,甚至是全球衛星電話+衛星網際網路的新模式,不過還是有可能打不上一出好牌局。畢竟人多嘴雜手腳不麻利。

要知道,雙方面對的是:同是一個目標,同在一個地球,都要搶先打造前所未有的高密度覆蓋全球的近地軌道衛星通訊星座,最終能夠勝出,贏得市場、時間的很可能只有一家。

元芳,你看好哪一家?

相關焦點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能否顛覆掉華為的5G?
    這是馬斯克的「星鏈」衛星的第七次成功發射。加上之前的6批,現在,已有422顆衛星在圍繞地球飛行了。 星鏈可以幹什麼呢?不少人認為,星鏈等低軌道衛星星座就是6G,那麼,馬斯克的星鏈能否顛覆5G、6G?
  • 巨型低軌星座不僅是「跑馬圈地」這麼簡單
    事實上,低軌通信類的星座計劃並不新鮮,但在歷史上從無善終。1987年,通信巨頭摩託羅拉公司提出了「銥星計劃」,曾發射了66顆衛星,但項目以破產告終。同一時期,美國軌道通信公司的低軌通信系統和比爾·蓋茨支持的Teledesic項目也都在成本飆升和投資者資金枯竭後申請破產。
  • 低軌星座的兩大玩家及其亮點和難點
    但由於銥星系統早期運營失敗,加之網際網路產業遭遇第一次低谷,這些接入星座設想全都停留在紙面上,而沒有付諸實施。但在那一輪浪潮中,業界已經對星座結構、頻率分配、接入方式、幹擾、信號衰減、資費等問題做了相當詳細的研究。鑑於此,今天的低軌道寬帶星座可以被認為在這些技術基礎上的第二次產業浪潮。而一網星座正是「天橋」概念的直接繼承者。
  • 在軌數量最多的星鏈星座實際進展如何?
    亞馬遜的柯伊伯星座尚未發射,SpaceX已走在前列。長此以往,星鏈星座項目或將成為SpaceX最大收入來源。   2018年11月,SpaceX再次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計劃在V頻段新增7518顆星鏈衛星。最初,SpaceX計劃將這批衛星送入335km-346km的高空中。但340km的極地地球大氣阻力相當大,衛星壽命比較短。2019年4月,聯邦通訊委員會批准了這一請求。
  • NASA局重大發現:類似SpaceX星鏈的巨型星座網有保護傘了!
    NASA局重大發現:類似SpaceX星鏈的巨型星座網有保護傘了!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多虧了NASA一項最新研究,星鏈得以受到更全面的保護。這一重大突破使得NASA能夠更好的了解太空天氣,有效避免衛星故障和信號中斷。隨著太空中衛星越來越多,該研究也將愈加凸顯其重要性。儘管衛星當下僅用於類似定位手機或者全球溝通等應用程式,巨型衛星網正在計劃當中,一旦完成將用到更多飛船,屆時能夠為全世界的人們提供更快捷的網際網路服務。
  • 潮科技 | 不只是「星鏈」,天文學家還擔憂其它大星座
    圖 | OneWeb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航小宇」(ID:hangxiaoyucasc),作者航小宇,原文題目《不只是「星鏈」,天文學家還擔憂其它大星座》,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 過去一年裡一直在擔憂太空探索公司「星鏈」衛星影響的天文學家們稱,他們還越來越擔心其它擬建巨型星座的影響。
  • 「芯視野」雖無法取代5G 衛星通信為何仍成為新基建「寵兒」?
    先是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將60顆Starlink衛星發射升空,宣告其雄心勃勃的衛星通信「星鏈(Starlink)」計劃拉開序幕,隨後中國首個天基物聯網——「行雲工程」首發星由「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一計劃擬發射80顆衛星,建設我國首個低軌窄帶通信衛星星座,構建天基物聯網。
  • 從「星鏈」計劃看低軌星座的優勢與風險
    近年來,以「星鏈」計劃為代表的低軌星座發展迅速,成為全球爭奪空間戰略資源的「新戰場」。隨著更多低軌星座計劃的提出,太空將迎來更多衛星組成的「全新星座」。低軌星座具有哪些優勢,其部署和發展將面臨哪些風險與挑戰?
  • 創投觀察 | 低軌寬帶星座是一場有進無退的冒險
    本文是創投觀察系列的第121篇 分享人:衛星與網絡 楊豔 、郭朝暉(微信公眾號 ID:satnetdy,本文原載於《衛星與網絡》雜誌8月刊 ) 最近幾年,隨著O3b運營和一網星座的推進,低軌通信星座再次成為商業航天界的熱潮。
  • 2019年SpaceX首次發射成功 銥星全球衛星星座總數達到75顆
    2019年SpaceX首次發射成功 銥星全球衛星星座總數達到75顆  Evelyn Zhang • 2019-01-13
  • 美國銥星通信公司2019年運營情況簡析
    1998年,該公司第一代共66顆衛星完成組網並啟動商業運營,所推出的銥星手機售價為每部3000美元,每分鐘通話價格為6-30美元。由於產品價格高昂,服務質量欠佳,衛星投入運營一年後只獲得了1萬訂戶,距離50萬預期訂戶數量差距巨大,因此虧損嚴重且難以繼續融資,無法償還到期的15億美元債務,不得不於1999年申請破產,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20件破產案之一。
  • 中國打造「鴻雁星座」,中國版「星鏈」系統
    「鴻雁星座」項目最初是在2016年11月提出並立項的,相比於馬斯克的星鏈2015年開始立項,已經遲了一年多時間。 「鴻雁星座」項目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主導,長城公司與一院、五院等單位共同出資建設。
  • 聚投訴網友投訴點融網、U錢包:點融網捆綁保險業務,陰陽合同,利息...
    2020年02月11日 00:20,劉女士發起對點融網、U錢包的投訴。截止發稿前,點融網有效投訴2359次;U錢包有效投訴630次。
  • 新研究表明:SpaceX星鏈衛星變暗後仍會干擾天文研究
    1月18日 消息:SpaceX降低星鏈衛星反射率的嘗試正在進行,但還沒有達到天文學家所要求的程度。此前,天文學家一致表示,星鏈衛星太亮會影響天文觀測,後來SpaceX決定為星鏈衛星裝「遮陽傘」,降低衛星亮度,以減小對天文觀測的幹擾。
  • 淨虧損1.62億美元 銥星如何爭奪低軌衛星市場?
    寬帶服務的正式推出,2020財年,銥星的全年服務總收入有望增長6%-8%。隨著Starlink和Oneweb星座部署進程的加快,銥星如何爭奪低軌星座市場?   政府仍是高需求部門   億歐科創曾在《東山再起的銥星依然充滿創造力丨億歐航天觀察》一文中梳理了銥星公司的成立到破產,再到東山再起的全過程
  • 為了去哪都有wifi用,老馬的「星鏈星座」計劃讓科學家看不到星星
    大膽的「星鏈」通信網絡可能影響天文研究。數名資深天文學家發表了一份聲明,對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目前正在部署的新一代通信衛星表示擔憂。馬斯克的公司計劃發射數量驚人的12000顆星鏈衛星(Starlink satellite),以此作為基礎設施大膽嘗試提供全球寬帶網際網路服務。最終的衛星群也將用於研究和軍事目的——但是要收費。
  • 聚投訴網友投訴點融網、U錢包、恆安標準人壽:點融旗下U錢包捆綁...
    2020年02月10日 16:01,陳女士發起對點融網、U錢包、恆安標準人壽的投訴。
  • 埃隆·馬斯克的星鏈衛星讓智利天文學家頭疼不已
    作為這條推文的附和,和瓦茲奎茲同一團隊的成員,也是西北大學CIERA(天體物理學跨學科探索和研究中心)天文博士後研究員的天文學家克裡夫·詹森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個被破壞的數據視圖,圖中顯示了散布在太空圖像上的一系列衛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