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東部地區,有這麼一片區域,當地居民來自古中原地區,是廣東三大漢族民系之一。對了,這就是潮汕。潮汕人主要聚居在粵東地區,在國外其他地方也有潮汕人的足跡,特別是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在多個領域都不斷有名人出現,特別是在商業。一起來看看潮汕這片充滿人文風情的土地吧!
美食聚集地 吃貨的天堂
說到潮汕,可能大家第一個印象應該是「吃」,牛肉丸、牛肉火鍋等等,潮汕美食曾連續三次被官方指定作為中國飲食文化唯一代表參與世博會。
在潮汕生活的老百姓,關於吃可以吃出很多花樣出來,從不同餡料的粿品到不同材料的糖水,從數十種配菜的早餐白粥到花樣百出的潮汕腸粉,從各式滷味到美味海鮮,從多品種的功夫茶到色香味俱全的茶點糖脯,所有的這些都在不斷挑逗人們的味蕾。
隨著交通運輸的便利性不斷提高,讓更多在外的遊子或外地人可以更好的品味到潮汕美食,而潮汕美食也吸百家之精華,不斷創新。
風景秀美
依山伴海的潮汕地區以山地丘陵為主,加上古代民俗文化保留比較完善,營造了許多不錯的景點供遊人選擇,一起看看吧!
潮州鳳凰山
鳳凰山位於潮州市北部地區,主峰高達1490多米,是粵東地區第一高山。因為海拔過高,這兒在冬季也會出現近似結冰的情況出現,蜿蜒曲折的山路可達位於山頂的一處天池景區,山上也修建有酒店供遊人住宿,當然在以前胖彬也試過與朋友露營觀星,也是別有一番風趣。
鳳凰山最為出名的應該要屬單樅茶了,這是烏龍茶的一種,根據衝泡時候會產生不同的香氣而分為多個品種。鳳凰山周邊的居民常年種植茶葉,而山上更有名為「宋種」的古茶樹,幾乎每年採茶季,這些古茶樹都會披上紅色的綢帶,村民會開展一段儀式。
潮州廣濟橋/廣濟樓
廣濟橋也叫湘子橋,位於潮州古城門外橫跨韓江水。這座始建於南宋時期的古橋,有著與大家常見的橋完全不同的通行方式,由於考慮到韓江是當地聯繫周邊地區船舶運輸的主要通道,廣濟橋在連接兩側岸邊使用的是常規的石橋+亭樓的設計,但是到了橋中間,則採用活動式閉合的設計風格。被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如今的廣濟橋主要功能成為了觀光旅遊,中間閉合環節由多艘木船組成,固定時間打開或組合封閉。
在廣濟橋附近,有一座名為廣濟樓的景點,其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後根據歷史遺存的資料進行重建形成了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樣式。
汕頭南澳島
南澳是一座總面積113.8平方公裡,由主島和周邊30多個小島嶼組成的海島縣,也是北回歸線橫穿的一個海島。歷史上的南澳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這從島上的50多處文物古蹟和30多處寺廟可以看出,如果往前算,這還挖掘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的象山文化遺址。
過去前往南澳需要乘坐渡輪,如今可以直接行駛在南澳大橋上直達,一路看著海景吹著海風,相當愜意。島上有青澳灣、北回歸線塔等景點,當然如果有機會的話還是可以登上本地漁民的漁船外出打漁,體驗漁家生活。
在潮汕地區,其實還有許多本地居民常去的隱藏景點,它們雖然不像大景點那麼出名,但也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休閒遊玩好選擇。
人文風俗
建築
潮汕建築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非常高的美學價值,在多年的不斷發展中,衍生出了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百鳥朝鳳等多種不同的樣式。在普寧洪陽鎮的德安裡,遊人可以親眼看到這些風格的建築,但由於年代久遠加之前期保護不當,許多精美的雕刻都已經毀壞,難以呈現最完美的狀態。
表演
潮汕的民間風俗表演非常多,英歌便是其中一個。這是一種漢族傳統的舞蹈形式,經過化妝扮演不同古代英雄角色(一說是扮演水滸108將)的表演者們手持木棒,跟著節奏敲打木棒邊跑邊跳,不時還會有震耳欲聾的哄聲提振氣勢。
潮汕許多村鎮都有自己的英歌隊,表演者多是年輕力壯的年輕人,更有些村鎮有女子英歌隊。每逢重大節日,特別是春節期間,各村鎮的隊伍都會聚集在一起,統一組織上街表演,非常值得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