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城陰陽魚,今日頭條首發個人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請尊重原創、尊重勞動。
佛說:「放下貪念,你就是富有的人;放下執著的心,你就是解脫的佛。」
學習佛法的目的在於學習佛陀的思想,超脫凡心,擺脫六道輪迴的痛苦。很多佛學典籍或佛學故事中都教人們放下心中的貪念,放下對權力、金錢、女色的執著。既然這樣為什麼佛教中也有財神呢?
佛教中的財神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佛教中的財神都有哪幾位:
我們進入寺廟中,總有一個偏殿供奉著伽藍菩薩,而這位菩薩又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關羽關二爺。傳說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後,其怨念導致陰魂不散,每天在天上大呼:「還我頭來!」一日到了玉泉山,這種怨氣戾氣被寺廟中的的普淨高僧聽見,就告訴關羽:「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關羽聽後默默不語,從此關羽受點化開悟,保護來往的平民百姓,守護一方平安,因此被後人奉為「武聖」和「關帝」。後關羽被佛教接納,封為伽藍菩薩。
圓融寺舉行伽藍菩薩聖誕祈福法會
其實伽藍菩薩是修佛中的一個果位,就狹義而言,指伽藍土地的守護神;廣義而言,泛指佛教護法。因為傳說關羽經常庇佑往來做生意的商賈,而被商家信仰供奉,祈求關公保佑生意興隆,一帆風順。因此關羽又被稱為「武財神」。
五色財神唐卡
五色財神體現了藏苯教與佛教的融合,為密宗藏傳佛教各教派所供奉的五位財神,分別為:白財神、黃財神、紅財神、綠財神、黑財神。五大財神的修持其實是佛法中的一個法門。這其中黃財神菩薩為五大財神之首,其形象除了通身黃色,手中還握有一隻紫金鼠。
紫金鼠手串
曾經有一個善者叫著哲梅巴覺,他看到眾生的苦厄,實在忍不住,下決心接近佛陀其美梅祖普,為眾生請求能增添福報,增長權勢,威力強大的法門。佛陀其美梅祖普是一位大慈大悲,大智大德,通融十方諸佛的力量和功能的佛,於是他開始傳教五大財神法門。如今供奉黃財神像或唐卡的經商者也有很多,市面上流行的文玩中也出現了一種叫做紫金鼠菩提的念珠,樣子有點像一隻小老鼠,其招財的寓意也取自黃財神菩薩手中的紫金鼠。
北方多聞天王為進入寺廟山門處矗立兩旁的四大天王之一。熟悉我國古典名著《封神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書中截教有魔家四將,分別為增長天王魔禮青、多聞天王魔禮紅、持國天王魔禮海、廣目天王魔禮壽。神通廣大的四大天王全數死在了炳靈公黃天化的攢心釘之下,魔禮壽的花狐貂還被楊戩滅掉了。
多聞天王唐卡
其實四大天王本不是中土人物,他們本是印度神話中的諸神之一。而北方多聞天王也並非寺廟中頂天立地的形象。在印度神話中,多聞天王俱比羅是財富之神。傳說他在成為天神前是一個竊賊,因為在溼婆的神廟中行竊碰上奇遇就稀裡糊塗地成為了天神,據說俱比羅身材矮小佝僂,渾身珠光寶氣,顯得俗陋猥瑣。而四大天王在被佛教收納成為佛教護法後,多聞天王的形象也改變了,高大威武,而且是大美人吉祥天的哥哥。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財神?
佛教不是教育錢財乃為身外之物,放下對物慾的執著嘛,那麼為什麼又會出現那麼多的財神呢?其實佛教還有個經典的論點: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意思就是先以世俗心的種種喜好、愛欲做引導,使凡夫俗子們、解脫心微弱的修行者,因為對所得果報的貪念妄想,逐漸深入學習,慢慢走到正確的軌道上,最終達到正確的覺悟智慧。這個論點出自《妙法蓮華經》。
佛陀的堂弟難陀(難陀並非阿難尊者)出家之後,仍一心想回家與愛妻聚首。於是,佛便帶他到忉利天上,只見忉利天女純潔豔麗、光彩照人,佛問:「你的妻子能比得上這些天女嗎?」難陀答道:「不可為比。」佛帶難陀遍遊天界,忽然發現一座宮殿有很多天女,卻無天子,難陀就問:「為什麼宮中沒有天子?」天女答道:「佛的堂弟難陀因出家功德,命終生此天宮。」鑑於天上之樂,難陀不再留戀人間榮華,一心持戒修行,求生天上。
而後佛為使難陀生起出離六道之心,又帶他到鑊湯地獄。鑊湯地獄裡沸湯煮人,慘不忍睹。其中有一鍋湯熱氣騰騰,卻沒煮人,難陀奇怪,詢問獄卒。獄卒道:「佛弟難陀以出家功德,得生天上,但又因貪戀五欲,天福享盡之後,墮此地獄,我們燒開了鍋正等著他呢。」難陀這才明白,不了生死終不得究竟安樂,於是安心修習佛法以擺脫六道輪迴。
佛陀對財富的觀點
佛祖釋迦牟尼在得道之前拋棄了榮華富貴,獨自跑到林中修苦行,在苦修未果後於菩提樹下冥想七天七夜,終得大圓滿境界。而後佛陀每日的生活都很簡單,清晨至中午打坐冥想或外出拜訪其他派別的覺悟者,中午外出乞食,下午為弟子講述佛法。而佛祖的每天吃的就是乞討的素齋,穿的是裹屍布。可能人們會覺得佛陀的生活很清貧,其實不然。
袛園精舍遺址
佛陀在世的時候,印度恆河流域各個國家的當權者是剎帝利,精神領袖是婆羅門,除此之外地位很高的是長者。我們在很多佛教典籍中都能看到「長者」一詞,這個「長者」指的並不是年長的人或輩分高的人,而是指富有的人們。而佛陀對統治階級和富人們並不是排斥的,因為當時王室是沙門運動的支持者,佛陀傳教一直得到商人們和王族的支持。
竹林精舍
據說佛住於竹林精舍期間常於此池中沐浴
據說佛陀從菩提樹下站起來後,首先向他奉獻食物的是兩個商人。而後僧團規模擴大,佛陀常年來往於摩揭陀國的王舍城和拘薩羅國的舍衛城,在這兩個城中都有非常重要的說法的住處。其中舍衛城南的袛園精舍是拘薩羅國的富商須達多布施的;而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中,竹林是長者迦蘭陀所贈,精舍是頻毗沙羅王出資建造的。用現在的話說,這兩處住所應該都是「豪宅」。而佛祖能夠接納並非在於享受,他接納的是他們供養布施的誠心。
這就是為什麼佛法教人放下貪慾,而佛教還會有財神的原因。
東城陰陽魚,寫作為樂趣。
魚眼觀古今,思想皆可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