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792字,閱讀約4分鐘
13世紀初,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東亞的漠北草原,未來的全球帝國——蒙古汗國正處於建立的前夜。1206年,在擊敗漠北草原上的各部落勢力後,鐵木真被奉為成吉思汗,從而開啟了蒙古汗國被壓迫徵服的歷史。
如果蒙古汗國未來的輝煌不那麼耀眼,13世紀初世界舞臺的主角無疑在西地中海。1204年,號稱永不陷落的君士坦丁堡被洗劫一空。肇事者不是東羅馬帝國的傳統敵人阿拉伯人或波斯人,而是東羅馬帝國的盟友十字軍。
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在威尼斯商人的鼓動下,他們改變了原來的進攻目標埃及,而是見財起意,就地搶掠,弄開了君士坦丁堡的大門,東羅馬帝國猝不及防甚至來不及組織有效的抵抗,君士坦丁堡的居民就慘遭殺害,一千多年積累的財富、文化都被一群起義者破壞殆盡。這座虔誠的城市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被摧毀。東羅馬帝國的一位歷史學家說:"三天後,君士坦丁堡的大部分居民遭到屠殺,幾十座保存完好的古代雕塑被毀,君士坦丁堡圖書館的豐富藏書被燒成灰燼,聖索菲亞教堂被洗劫一空,十字軍在教堂的每個角落搜尋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甚至作為神聖象徵的祭壇也被打得粉碎。"」。
1300年分割小亞細亞的可能地圖
經過這場浩劫,原本有望復興的東羅馬帝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對土地的控制越來越少,巴爾幹半島逐漸崛起了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民族國家,即使東羅馬帝國復國也沒有了當年的景象。1453年,當穆斯林戰士最終徵服君士坦丁堡時,他們發現這座傳說中的城市是多麼的破敗,它從未從1204年的破壞中恢復過來。
都城淪陷後,東羅馬帝國境內出現了數十個割據政權。逃亡的東羅馬貴族在原來的東羅馬領土內相繼建立了三個希臘式的流亡政權:伊庇魯斯絕對君主制、尼西亞帝國和特拉布宗帝國。
伊庇魯斯帝國位於今天希臘的西北部,北面與阿爾巴尼亞接壤,東面和南面分別與西馬其頓和色薩利接壤,西面是愛奧尼亞海。尼西亞帝國的核心地區在小亞細亞西部,是原東羅馬帝國人口最稠密、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特拉布宗帝國由前皇帝安德羅尼庫斯一世的孫子建立,位於黑海南岸,四周群山環繞,疆域狹小。此外,君士坦丁被拉丁帝國佔領。這些小國正在為合法性而相互爭鬥。
徐烈武
特拉布宗帝國早期與羅姆蘇丹國進行了長期的戰爭,後期與奧斯曼帝國進行了持久的鬥爭。1258年,在忽必烈的兄弟徐烈率領的蒙古軍隊攻陷巴格達後,阿拉伯帝國的首都特拉布宗成為絲綢之路的西端終點。在蒙古人的保護下,特拉布宗通過絲綢之路的貿易繁榮起來,擁有巨大的財富。1295年,馬可·波羅經由特拉布宗返回歐洲。
在1297年至1330年帝國的全盛時期,特拉布宗成為世界主要的貿易中心,並以其巨大的財富和藝術成就而聞名。14世紀中葉,在經歷了15年的內部動蕩之後,帝國再也無法完全恢復其內部凝聚力、高度的商業地位和昔日的疆域。
成吉思汗西徵的戰線只掃過高加索山脈,尚未到達小亞細亞半島。直到拔都打敗了這些小國的最大敵人朗姆蘇丹國,這為尼西亞帝國收復故都創造了條件。然而,羅馬蘇丹國勢力衰落後,卻給了奧斯曼土耳其人壯大的機會。最後橫掃所有這些勢力的,將是本將尚不為人所知的突厥人,他們此時還在做著傭兵,積極的訓練著作戰技能。
1261年,就在第三次蒙古遠徵結束後兩年,尼西亞帝國米海爾八世終於收復了君士坦丁堡,8月15日,宗主教阿塞紐斯加冕他為皇帝。至於特拉布宗帝國,一直都是割據勢力,在各種爭霸小亞細亞的勢力中間來回搖擺,能維持自己的存在就不錯了,不能再指望它反攻了,就像蜀漢反攻魏國一樣,重建統一,已經超出了能力範圍。
穆拉德二世
1442年,奧斯曼帝國的蘇丹穆拉德二世試圖通過海上奪取首都特拉布宗,但巨浪使船隻難以登陸,因此土耳其軍隊被擊退。1461年夏天,穆罕默德二世率領一支軍隊從布爾薩經過錫諾普佔領特拉布宗,戴維·科姆內諾斯在特拉布宗堅守了一個月後於當年8月15日投降。東羅馬帝國的最後殘餘終於被消滅了。
1461年,在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摧毀8年後,特拉布松帝國臣服於年輕的奧斯曼帝國君主穆罕默德二世,257年的小國終於壽終正寢。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滅亡後,直到20世紀初,仍有大量的東正教希臘人(稱為本都希臘人)生活在這個古老的帝國。由於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人口交換,這些希臘人在1923年被驅逐出土耳其。然而,當地講希臘語的穆斯林至今仍留在他們的居住地。
這裡是《宅神小花》,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