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2021-01-15 鬼說天下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

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395年(太元二十年),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不過兩個羅馬帝國被同一個家族統治,彼此的關係還算親密。

五世紀後,歐洲的民族大遷徙進入了高峰,而西羅馬帝國則受到了嚴重的衝擊。476年(元徽四年),入侵的蠻族滅亡了西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正統後繼者只剩下了定都於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

西羅馬帝國雖然滅亡,但其擁有的「羅馬皇帝」的頭銜並沒有消失,而是被羅馬城的天主教會控制。800年(貞元十六年),天主教會將「羅馬皇帝」的頭銜授予蠻族的法蘭克國王查理曼,是為查理大帝。

查理曼加冕稱帝後,法蘭克王國在名義上就成為「羅馬帝國」。但除了名義之外,查理曼的「羅馬帝國」與之前的羅馬帝國沒有任何傳承關係。正因如此,歷史上將查理曼的「羅馬帝國」稱為查理曼帝國。

查理大帝去世後,查理曼帝國分裂為東、中、西三個法蘭克王國。經過幾百年的戰爭和博弈,東法蘭克王國(德意志王國)搶到了查理曼曾經擁有的「羅馬皇帝」頭銜,以此頭銜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到神聖羅馬帝國建立的幾百年裡,東羅馬帝國一直保持傳承。但天主教會和神聖羅馬帝國長時間不承認東羅馬帝國的「羅馬皇帝」為正統,將之稱為「拜佔庭(君士但丁堡的舊稱)帝國」。

綜合來講,羅馬帝國末年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北方蠻族在滅亡西羅馬帝國後保留了一個「羅馬皇帝」的名號並在此基礎上演變出了神聖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則在文明實質上保持了到了奧斯曼入侵。

如果說將羅馬帝國比喻為「百回本《西遊記》小說」,那麼東羅馬帝國就是「86版《西遊記》電視劇」,而神聖羅馬帝國則是「大話西遊系列電影」。

相關焦點

  • 東羅馬帝國的歷年戰爭史
    基利譯者:黃鍇審閱:劉曉 錘盾歷史復原俱樂部顧問:[英]傑裡米·布萊克(大英帝國勳章獲得者)西羅馬已經滅亡。羅馬人先是將帝國首都遷往義大利北部的米蘭,再遷往拉文納,帝國的靈魂就此喪失。不過在東方,君士坦丁堡的統治又維持了一千年。雖然東羅馬帝國被稱為拜佔庭帝國,但這不是正確的稱呼。這是16世紀的德國作家希羅尼穆斯·沃爾夫(Hieronymus Wolf)給東羅馬帝國起的名字。
  • 古羅馬、東羅馬、神聖羅馬傻傻分不清的我們,看這個可能就明白了
    在看資料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頭暈,一系列的詞彙魚貫而出,名字類似感覺互相關聯,實際上有很多都沒有關係,而名字不同的卻是繼承或者前因後果,如古羅馬、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拜佔庭帝國、奧斯曼帝國……簡直要炸了鍋。我特別想屢清,也給自己留個思緒記錄以備查看,就寫於此吧,如果有明白人看出了錯誤,歡迎指點拍磚。
  • 宗教與帝國改革並行,卻避免不了分裂——神聖羅馬帝國的夢與現實
    宗教改革從屬於神聖羅馬帝國政治改革,內在邏輯不應忽視如今在我們談及1555年的奧格斯堡宗教合約的時候,我們更多把它作為一種宗教改革的結果去看待的。但實際上這是帝國改革的一部分,只是宗教改革對後世的影響太大,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宗教改革與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改革沒有什麼關聯,甚至刻意忽視了他們之間的聯繫。但實際上兩者是緊密不可分的。
  •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的金羊毛騎士團盔甲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的金羊毛騎士團盔甲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1503-1564),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公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兼波希米亞的國王。而真正讓他名正言順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則是「施馬爾卡爾登戰爭」中的出色表現。他積極支持其兄查理五世反對德國新教諸侯。1552年新的宗教戰爭爆發時,他又充當查理五世與諸侯之間的調解人。1554年,斐迪南還曾派遣使者到伊斯坦堡去,希望和蘇萊曼一世蘇丹商討締結一份邊界條約。
  • 東羅馬帝國1000多年歷史,西羅馬卻不足100年,兩國的差距在哪?
    前言: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個帝國。僅僅不到一百年,西羅馬帝國就崩潰了,而東方的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又延續了1000多年。西方陷落後,東方拜佔庭甚至擴大了一些領土,所以關於"羅馬為何淪陷"一直飽受爭議。
  • 匈奴滅了西羅馬,誰滅了東羅馬?竟是又一支逃亡的中國殘部
    歷史上的匈奴,逃難到西方之後,促使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並滅掉了西羅馬帝國。那麼,東羅馬帝國的命運又是如何呢?鮮為人知的是,數百年之後,同樣是一支中國的逃難部隊,又滅掉了東羅馬帝國,並建立了一個歐亞大帝國,讓歐洲顫抖了三百年!繼匈奴、鮮卑、柔然之後,北方草原上又興起一個霸主——突厥。
  • 神聖羅馬帝國開國皇帝,50歲從國王升為皇帝,教皇淪為他的傀儡
    然而,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奧託,或者,正是因為覺得即使反叛失敗也不必擔心受到嚴懲,反而加緊了叛亂活動。公元953年,奧託的女婿「紅髮」康拉德同奧託之子、士瓦本公爵柳多爾夫勾結,發動「柳多爾夫叛亂」,得到了許多貴族的支持。叛亂的直接原因是柳多爾夫害怕父親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弟弟,而反叛貴族則是不滿奧託加強王權。在叛亂尚未平息之時,匈牙利人就殺了進來,卻讓不少德意志叛軍倒戈跟隨奧託迎戰匈牙利。
  • 佔卜和佔星給拜佔庭留下了什麼廣泛的經驗
    保加利亞人擊敗拜佔庭帝國後,任命梅戈勒赫斯(methodares)為埃米爾,於1560年進攻君士坦丁堡。在梅戈勒赫斯軍事冒險的背後是拜佔庭王朝在阿拉伯人的威脅下前後兩次失去了優勢,這迫使梅戈勒赫斯明智地取道中東。
  • 君士坦丁堡陷落後,東羅馬境內出現了三個由希臘人主導的流亡政權
    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792字,閱讀約4分鐘13世紀初,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東亞的漠北草原,未來的全球帝國——蒙古汗國正處於建立的前夜。
  • 神聖羅馬帝國時期,那些著名的畫師和雕塑師及其從業動機
    引言在神聖羅馬帝國,許許多多有名或不那麼有名的畫師為無數的教堂做著裝飾工作,尤其是在帝國的南部。在這眾多的畫師中,只能選擇一部分代表加以介紹。首先簡要介紹來自盧加諾湖邊比索納的義大利人卡波福洛·騰卡拉——他在奧地利工作,使那裡的溼壁畫藝術進入了一個全盛的時期。
  • 《戰意》新賽季策劃玩穿越 徵服東羅馬帝國當皇帝!
    老玩家們也不禁問到,S3賽季劇情中已經被奧斯曼文明滅掉的拜佔庭文明,在新賽季可唱起了主角,這是搞哪樣?  在體驗了新賽季後,殺手哥略一思索就恍然大悟,歐洲古代並沒能力像中國一樣大部分時間都能建立大一統的強大王朝,而拜佔庭帝國自稱東羅馬帝國,還把首都君士坦丁堡叫做新羅馬,要不是它將羅馬文明的歷史文化傳承了下來,歐洲怕是連文藝復興都出現不了
  • 名字牛氣如雷貫耳的帝國,結果實力爆弱,最終白送都沒人要
    可能是羅馬的牌子太吃相了,本來沒有什麼存在感的俄國,這些年國力上升很快,在東羅馬帝國陷落之後,俄國趁著東正教遷移到莫斯科的機會,認為自己才是正宗的羅馬繼承人。為此他連名字都改了,他管自己叫第三羅馬,還起了個新名字叫沙皇,沙皇就是凱撒的意思,足見羅馬這個馳名商標有多大的吸引力,連基本上沒什麼關係的俄國,都要插一槓子宣稱自己才是正統羅馬的繼承人。
  • 奧斯曼帝國在邊境線加強對於東羅馬軍事防禦
    拜佔庭和保加利亞的衝突在6世紀就已經有跡可循了。保加利亞在北非分化為內堡,已經有將近300年的時間了,但是這段時間對於羅馬帝國的直接侵略很難得到重視。直到前150年,羅馬軍隊才趕到保加利亞首都麥德林港。這時保加利亞人已經被羅馬人全殲,經濟也非常慘澹。
  • 漢朝有多強大?甘肅有個村子是羅馬帝國俘虜後裔,藍眼睛,高鼻子
    當時,東方世界最強大的國度是漢朝,西方世界最強大的國度是羅馬帝國。 兩大帝國,碰撞在一起,會有怎樣的火花呢?誰更勝一籌呢? 甘肅的者來村或許就是答案。
  • 拜佔庭的權力與修辭:全球史語境下的帝國與周邊世界
    本次系列講座以「拜佔庭的權力與修辭」為主題,8位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和領域出發,探討了在拜佔庭歷史發展的各時期,政治權力在文學、宗教、外交、軍事以及貨幣等領域呈現出的明與暗的對應關係,進而揭示出拜佔庭文明自身的豐富性與複雜性,同時也展示了其在全球史語境下與帝國周邊世界的互動和交流。
  • 《古羅馬千年史》羅馬帝國之三世紀危機1
    ~107)之後,才歸屬帝國。他在士兵(首先是蠻族出身的士兵)擁戴下登上皇位,乃再次使帝國的政策擺向了親軍隊方面。 馬克西米努斯(普皮恩努斯 馬克西穆斯,馬克西米努斯 色雷克斯,馬克西密努斯,馬克西姆 特亞克斯,馬克西密,全名蓋烏斯 朱利斯 威勒斯 馬克西米努斯),出身於色雷斯行省,是第一位蠻族出身的羅馬皇帝。
  • 尼西亞帝國,流亡的拜佔庭,它有著怎樣的歷史?
    尼西亞帝國是拜佔庭帝國的繼承國,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個流亡的拜佔庭帝國,從公元1204年到1261年。尼西亞帝國是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徵時君士坦丁堡被洗劫後建立的,公元1204年在那裡建立了十字軍統治的拉丁帝國,由拉斯卡裡德王朝統治。
  • 美媒評五大最強帝國:英國版圖最大主要不靠軍隊
    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些帝國如此強盛、幅員遼闊、具有影響力,它們值得被稱為最偉大的帝國,不管依據什麼樣的標準。  波斯帝國  公元前550年左右,居魯士大帝建立了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國,其頭銜就是「萬王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