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曉陽專訪:停車暫借問,似是故人來

2021-01-20 騰訊網

在香港作家鍾曉陽來上海、北京兩地分別舉辦「鍾曉陽小說三部曲分享會」的消息發布之後,很多讀者激動地將這兩場活動歸入自己的「有生之年」系列。

而今年,距鍾曉陽18歲時即以《停車暫借問》第一部「妾住長城外」驚豔港臺兩地文壇、被稱為「文壇天才少女」「張愛玲傳人」,已經過去了整整39年。

39年來,鍾曉陽從未在內地公開亮相,在港臺的公開活動也少得驚人。在這當中,甚至有10年時間,鍾曉陽已經徹底擱筆,淡出了文學圈。

但,《停車暫借問》這本書,一直在大華語圈的文學愛好者當中悄悄流傳,靜水流深。而年少成名、驚才絕豔又低調淡出的鐘曉陽,已然成了讀者心目中的某種「傳奇」。

2001年,黃磊發行文學音樂大碟《等等等等》,將《停車暫借問》的故事改編入歌曲《老車站》。

在專輯內文中,黃磊提到自己初讀《停車暫借問》的感受:

「以為是張愛玲寫的,但讀完,發現是很年輕的女孩的筆觸,她比張愛玲輕,有棉花要遠行的味道。少了張愛玲對人的利刃,對白也格外地溫柔。」

2002年,根據《停車暫借問》改編、由劉德凱執導、周迅張信哲主演的影片《煙雨紅顏》上映。

劉德凱說,當年很多同學都是「停車」的忠粉,以至於多年之後他將自己的導演處女作也獻給這本書。

「這本小說描述的愛情、親情、友情非常傳統、含蓄、純粹,純粹得發亮,沒有任何雜質。如果有一些死心眼兒地追求自己心上人的女孩,可以在這部電影裡與趙寧靜(《停車暫借問》女主角)成為很好的伴侶,執著並不是孤獨的。」

2011年,《停車暫借問》推出有正式授權的簡體字版。

2019年,鍾曉陽小說三部曲《停車暫借問》《哀傷紀》《遺恨》在內地結集出版。

《停車暫借問》中,收入了張愛玲1983年收到這本書後給鍾曉陽的回信,這也是這封信首次被公開。

《哀傷紀》由1986年完成的《哀歌》和2014年完成的《哀傷書》兩部分組成,從哀傷無望的少女愛情,寫到天各一方的哀樂中年。

《遺恨》則是鍾曉陽將自己1996年出版的《遺恨傳奇》,進行大規模翻新後的成果。

小說三部曲的出版,終於促成了鍾曉陽在內地的首次公開亮相。

「這次三本書,我覺得真是應該來跟大家聊一聊。不光是因為大家讀我的書,而是我相信大家都是喜歡看書的人,喜歡文學的人。

在這個意義上,我想來見見大家。」

出現在大家面前的鐘曉陽,57歲了,纖細、文靜、娟秀,穿襯衫牛仔褲運動鞋,一頭披肩發不染也沒燙,任由白髮冒出來——基本上正是讀者心中樂於接受的、那個他們之前只在小說中認識的倔強少女多年之後的模樣。

同樣顯而易見的是,鍾曉陽並不怎麼擅長「交流」。

在上海、北京兩地的活動現場,以及在接受新聞晨報專訪時,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太會說話」。鍾曉陽的好友、臺灣作家朱天心就曾笑言她是「文壇王菲」,酷酷地不太愛說話。

但對等待多年的讀者來說,見到鍾曉陽,更多的只是為了完成一個念想:見見當年心愛之書的作者,傾訴自己當年感受到的震撼。

在上海,作家張怡微說:

「不管從什麼時間點介入,不管是我們念大學的時候,還是現在看,《停車暫借問》都是一個驚人的少女寫作的巔峰,很難再有人超越。」

在北京,編劇史航說:

「在我們那時候的閱讀時代出現這麼一本書,感觸是無法解決的。它始終是娟秀的,始終又是殘忍的。娟秀加殘忍,才形成我們說的兩個字:滄桑。

滄海跟桑田,桑田的娟秀,滄海的殘忍,都在這裡頭看到了。」

而幾年前在香港,朱天心說:

「我有許多朋友,他們都曾經擁有一條黃金之弦,但是不約而同在某時某處就放掉了弦或者任其生鏽,但我始終覺得,曉陽那條黃金之弦仍舊閃閃發亮,她那條弦,始終都在,並且能發出好聽的聲音。」

相信那些急切地報名並終於如願去到鍾曉陽活動現場的讀者們,都會有跟朱天心同樣的感覺。

那條沒有被放掉、也沒有任其生鏽的「黃金之弦」,既是屬於鍾曉陽的,也同時存在於這些讀者心中——他們當中很多都已人屆中年,直言自己已經很少如此期待一場讀書活動了。

這可能,就是寫書人與愛書人之間最好的關係:一個作家的「停車暫借問」,成就了一大群讀者的「似是故人來」。

【作家簡介】

鍾曉陽,1962年生於廣東,在香港長大。18歲時隨母親前往東北探親,回港之後,用十多天的時間,寫下「趙寧靜的傳奇」第一部《妾住長城外》。

1981年,完成第二部《停車暫借問》和第三部《卻遺枕函淚》。

1982年,三部結集為《停車暫借問》,先後在臺、港兩地出版。

《停車暫借問》講述了東北女孩趙寧靜曲折傳奇的愛情故事。她與日本青年千重在東北老家相遇、分手,接著遇到已有未婚妻的表哥林爽然。爽然個性猶豫不決,兩人漸生猜忌,再加上戰亂來臨,寧靜無奈另嫁他人。十多年後,寧靜與爽然在香港重逢,寧靜不惜離婚也要跟爽然在一起過下半輩子,而爽然依然無法承擔寧靜的深情,離開香港。

《停車暫借問》早在第一部推出時就引起文壇轟動,朱天心說鍾曉陽「才情之高和出手之大氣魄,真叫人驚心和佩服」。

隨後,鍾曉陽陸續推出散文集《春在綠蕪中》《細說》,短篇小說集《流年》《愛妻》《哀歌》《燃燒之後》等。

1996年,出版第二部長篇小說《遺恨傳奇》。

1997年推出詩集《槁木死灰集》後封筆。

2007年,應馬家輝之邀邀撰寫報紙專欄,重拾寫作。

【晨報專訪】

17歲從香港到臺灣見喜歡的作家 

Q新聞晨報:現在回過頭去看,1980年代真是港臺地區文學的爆發期,像您就是因為喜歡一本小說,專程從香港到臺灣去見朱天心的。這個經歷,對您有什麼影響嗎?

A鍾曉陽:我十五六歲的時候,很偶然看到朱天心的《擊壤歌》,瘋狂瘋狂地喜歡她,然後就開始給她寫信,想見見她。從那時候起我開始寫長信,我想是因為寫信,讓我開始寫長篇的東西。之前我也有投稿,但都是短篇的東西。看了《擊壤歌》之後,好像觸動了什麼,就是什麼東西都願意寫給她,那種寫作的動力傾瀉而出。那真是只有那個年紀才會做的事情。

我是1979年17歲的時候到臺灣,1980年寫了「妾住長城外」,在天心天文主編的《三三集刊》發表的。

Q新聞晨報:當時寫「妾住長城外」的時候是怎樣一種狀態?

A鍾曉陽:就十幾天寫出來了,是一個非常順利的體驗。(文思泉湧?)可以這麼說。後來偶爾才會有這種狀態,就是寫到不能停下來。

Q新聞晨報:《停車暫借問》這個書名非常別致,但是暫、借、問,背後的指向都是很負面的,所以一開始的想法就是不會讓寧靜和爽然走到一起嗎?

A鍾曉陽:對,從開始寫的時候,就沒想過他們後來能到一起……這麼說好像挺殘忍的吧。

Q新聞晨報:在那麼年輕的時候寫下一個愛情悲劇,是因為自己有過經歷嗎?你在散文中大概提到過學生時代的愛情。

A鍾曉陽:那時候是有過一番愛情經歷的,我認為算是一段愛情。而且在我自己,真的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是寫《停車暫借問》的一個很重要的動力,是在一種非常悲傷的動力下寫的。第一次感受到生而為人會有這樣的感覺,會有這樣的憧憬,是這樣的難受。

那個時候也沒人可以談,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回去後寫了很多的詩詞。所有我以前讀的關於愛情的古詩詞,所有的苦與恨,「多情自古空餘恨」「人生長恨水長東」「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這些都變得有力量了,都有意思了。這些感覺後來就變成了小說,也蠻有意思的。

再讀張愛玲還是覺得很「厲害」

Q新聞晨報:《停車暫借問》出版之後,你被稱為「張愛玲傳人」。這種頭銜,當年對您是一種壓力嗎?是覺得開心,還是說討厭這樣被比較。

A鍾曉陽:不討厭,但也不會說有特別的開心。就覺得說:啊?不會吧?我跟她也差太遠了吧?就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後來我到美國讀書,聽了天心的話,寄了一本《停車暫借問》給她。但真的沒有想到她會回信,就覺得她是那麼一個……遺世獨立的人,跟我們好像不在一個時間空間裡。

Q新聞晨報:這次《停車暫借問》中收入了張愛玲給您的回信,是出於怎樣的考慮?之前這麼多年您一直不太願意公布。

A鍾曉陽:我覺得就是到年齡了吧,也差不多是要處理一下這些事情。也可能《停車暫借問》這是最後一次出版了,那就收進去吧。

我記得我沒有看張愛玲很多年,(前幾年)突然間拿起她新出的《小團圓》,那個身體的生理反應會讓我覺得,哎,有的東西真的不會變,她還是那麼能打動我。我讀到第一段就已經覺得:哇,畢竟是張愛玲,還是那麼厲害。

Q新聞晨報:我們知道您愛讀《紅樓夢》張愛玲,除了這兩者,您自己喜歡的作家、作品還有哪些?

A鍾曉陽:比張愛玲更早的,我也喜歡過徐志摩,蕭紅也很喜歡,魯迅是我後來喜歡的。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大量地看西方文學,卡夫卡的所有傳記、書信,我都看過。還有雷蒙德·卡佛,寫短篇小說的。加繆的《異鄉人》,也給過我很大的震動。

我現在覺得看書真是一種機緣。我大量看書就是在中學、大學時期,追著看書,一天到晚沉迷在書裡。反而成年以後,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那種狀態了。自己有時候也想怎麼會這樣子呢,不知道。

(新的作家作品呢?)沒有關注過。出版社有時會贈書給我,大多數的書都有自己的長處,因為編輯很專業,很會挑書。通常我都會覺得說挺好看的,但是放下了,也就忘了。

Q新聞晨報:《停車暫借問》出版之後,有影視公司來問過改編權嗎?怎麼看待劉德凱的改編?

A鍾曉陽:也陸續有人來問過改編。(改編權給劉德凱)是我一個朋友幫我全權代理,籤了合同。我之前只看過影碟,直到去年,才在德國戲院裡看過一次。看第二、第三遍的時候,我才發現拍得很用心,有些地方(的問題),可能跟原著故事的不足有關係,讓編導沒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Q新聞晨報:周迅塑造的「趙寧靜」,接近您最初的構思嗎?

A鍾曉陽:並不接近,但是也還可以。我寫小說的時候,對寧靜形象的構思是很模糊的,沒有想過要在現實生活中找一個人對照。

因為妹妹生病而擱筆十年

Q新聞晨報:1997年之後,您停筆了十年。從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那時候您三十多歲,正是精力最旺盛、寫作技巧也已經成熟的時候,怎麼會忽然停下來不寫了?

A鍾曉陽:其實跟生活狀況的改變有關係。停下來,主要是因為我妹妹生病了。我要照顧妹妹。包括現在我對父母也是,他們跟我住在一起,我覺得應該把自己的事情放到後面一點。

Q新聞晨報:有的作家會把生活中經歷的痛苦轉換為文字,反而會在遭遇變故的時候寫出特別好的作品來……

A鍾曉陽:我知道你說的,可是我一直不行,甚至我覺得那方面的東西,那段經歷,都沒有辦法寫出來。我有想過要寫,但是沒有找到一個方法。

Q新聞晨報:對於一個20歲就寫出《停車暫借問》這樣作品的人來說,有十年的時間沒寫,您會覺得有焦慮感嗎?

A鍾曉陽:我不是很有意識地覺得我要停了,我不寫了,不是這樣發生的。我不是那麼有意識的人,不是說我計劃好現在要做什麼、下一步要做什麼……那樣的人。有點混沌未開吧。

(現在還那樣嗎?)現在可能好點。我是跟著事件走的,生活中發生什麼事,我就是跟著走的。

那時候已經寫了很多年了,當然有個本能是要繼續寫。《遺恨傳奇》之後我出過一本詩集,還在構思,還是想寫的。(短篇)開了頭,但沒有完成。一下子生活就亂了,整個心思就不在寫作這裡了。

我跟我妹妹是很好很好的,(那種情況下)我是不可能繼續寫的,不可能有那個寫的心情的,感覺就好像(寫作)這個我都不需要了,不重要了。

Q新聞晨報現在回過頭看,會覺得那十年有點可惜嗎?

A鍾曉陽:不會啊。兩個人的感情太寶貴了,能有這樣的感情,是比我寫出一本好書更重要……或者也不能說哪個重要吧,而是說,就是我願意,就是願意(這麼做)。當時是覺得必須這麼做。

不知道會不會寫出全新作品

Q新聞晨報2007年您重新開始寫作時,會覺得駕輕就熟嗎,還是說像新手重新開始一樣?

A鍾曉陽:像新手,就是很生疏,一點都不駕輕就熟。我其實沒想到要再寫,是馬家輝來接觸我,是這樣重新開始的。剛開始是寫專欄,但是我發現我好像找不到句子,我沒有想到會這樣,怎麼會這樣生疏的。找不到句子,沒辦法表達,也沒什麼想表達的,想說的。

Q新聞晨報為什麼選擇重改《遺恨傳奇》,而不是另起爐灶?

A鍾曉陽:我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遺恨傳奇》我自己覺得寫的過程是蠻痛苦的。那本書寫出來之後,我就覺得感覺上不對,有些事情沒做到,我就停了(沒再寫長篇),覺得我要好好想一想。

隔了差不多二十年,重看的時候,就看得很清楚了。我腦子開始有一個想法,是可以怎麼樣去改。最主要是因為它是寫香港的,我覺得應該寫得更好,把我對香港的感覺寫得更好。

Q新聞晨報那《哀傷紀》呢?作為《哀歌》的續篇,寫自己熟悉的人和故事,會不會順一些?

A鍾曉陽:也不順,我寫了好多好多稿,差不多兩三年,結果都沒有用上。好像寫到某個地方寫不下去,那可能它就是有問題的。最後整個都調整過,才調整到現在這個樣子的。我現在腦子裡就是我的第一稿。我是很遲鈍的,有時候寫到很多了才覺得它有問題,要拋開它重新來過。

Q新聞晨報那我很好奇,以您重改《遺恨傳奇》和寫《哀傷紀》的難度,讀者還可以期待鍾曉陽會有全新作品出來嗎?

A鍾曉陽:我不敢說,不知道。(有這個意願嗎?)意願是有的,但也不知道會不會寫出來。永遠是不知道的。(這種未知會讓你痛苦嗎?)我在適應這種狀態,就是說我不知道會不會寫出來,但我這個意願是有的,我能夠接受這樣的現實,不會像你說的那麼痛苦。

其實慢慢我體會到,我以前那種狀態,寫完一本就本能地想寫第二本,一本接一本,一篇接一篇。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不是很喜歡那種狀態,好像一直推著自己向前。我反而很想可以慢下來,可以再慢,再慢,再慢,不要急。而且生活上,有時候也是由不得你的。

Q新聞晨報那麼寫作這個事情,現在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A鍾曉陽:每天都希望可以寫一點,但是不一定能做到。它是一個我想做的事,但不一定有時間,有體力,有精神,有狀態,但它一直是我很想做的事。

張艾嘉當場改寫了《最愛》 

Q新聞晨報您參與作詞的《最愛》有很多歌迷喜歡,這首歌詞創作的情況是怎樣的?

A鍾曉陽:就是張艾嘉有一天說她想改編我的一首詩,就在一個酒店的桌子上,當著我的面,在一張紙上就開始寫,非常快地就完成了,我看著也很驚訝。所以這首歌是先有詞,再有曲。因為是改編我的詩,所以她在作詞人這裡署了我的名字。

寫給黃韻玲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也是先寫詞。我覺得自己真正寫的歌詞是《是這樣的》(《阿飛正傳》主題曲),那是我先聽了曲子,再來填詞的。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填詞人。

Q新聞晨報:您一直說自己不會講話,對您來說,出來接受採訪,做讀者活動,會讓您感到有壓力嗎?比較不喜歡被問到什麼樣的問題?

A鍾曉陽:我真的是太不會講了,通常講出來的,過後自己都覺得沒有說到真正的點上。有時候我看別的作家的採訪,心裡會想說:真的好會說啊,怎麼我就說不出來。

我想是因為我不太喜歡解釋自己,也不太習慣這樣做。寫小說的語言,跟解釋自己的語言,是很不一樣的。

出來做活動,壓力肯定是有一點,但是我覺得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我常常希望自己變得會說話一點,可惜並沒有。

最喜歡的作家或者最喜歡的書,我比較怕被問到這樣的問題,因為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

相關焦點

  • 夢憶萬千回,似是故人歸 《半世界之旅》新劇情開放
    夢憶萬千回,似是故人歸 《半世界之旅》新劇情開放  十一假期即將到來,各位小仙女們又將經歷新的冒險!當終於鼓起勇氣,面對未知的挑戰;當心心念念的故人,再次出現在眼前……那時的你又將是怎樣的心情呢?《半世界之旅》全新劇情明日(9月30日)開啟,東方異世界心動物語精彩繼續!
  • 同是姐弟戀,《二十不惑》段振宇獲贊,《三十而已》鍾曉陽卻被罵
    王安宇飾演的段振宇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意難平」,而晏紫東飾演的鐘曉陽卻成了爭議人物,甚至還有網友認為他是「男版林有有」。而《三十而已》中的鐘曉陽出場時,他喜歡的鐘曉芹已經是別人的妻子了。起初鍾曉芹和丈夫陳嶼之間的關係也並非是劍撥弩張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鍾曉陽仍舊錶達出了對鍾曉芹的好感,也是令很多人無法接受。即便他並沒有做出過激行為,但還是讓觀眾有些介意。
  • 夢憶萬千回 似是故人歸《半世界之旅》新劇情開放
    當終於鼓起勇氣,面對未知的挑戰;當心心念念的故人,再次出現在眼前……那時的你又將是怎樣的心情呢?《半世界之旅》全新劇情明日(9月30日)開啟,東方異世界心動物語精彩繼續! 【似是故人歸 36-37章主線劇情開放】 在上一章劇情中,我們收到了來自房芝的書信即刻返回了雲朝樓,此時才得知雲塵為幫助你而病情加重。
  • 三十而已:鍾曉陽表白遭曉芹打岔,劇情預示兩人戀情,美好但短暫
    《三十而已》中鍾曉陽差點和鍾曉芹表白了,但是被鍾曉芹提前打岔,混過去了,可以說目前,鍾曉芹拒絕鍾曉陽是因為還做好準備,因為她還沒有做好抉擇。而且《三十而已》中鍾曉芹在一天晚上不住商場的時候,鍾曉陽就陪在她身邊,鍾曉芹說了很多心裡話,這些都是沒有和陳嶼說過的,所以會所在心底,鍾曉芹沒有把鍾曉陽當作普通的朋友,更不是單純同時,最起碼是一個知心好友,甚至有喜歡的感覺。鍾曉芹也是說出了自己要做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追求自己一些喜歡的東西,所以她再改變,這種改變的結果就是,她會不自覺的偏向於鍾曉陽。
  • 《三十而已》鍾曉陽和陳嶼該選誰?鍾曉芹扮演者毛曉:我都不選
    不久,小新肉鍾曉陽便對鍾曉芹展開了猛烈的告白,帶她去駕校報名,帶她坐熱氣球,帶她出去散心。在鍾曉陽的陪伴下,鍾曉芹的臉上,出現了久違的笑臉,這是婚後的陳嶼從未給過的。自從跟陳嶼結婚以後,一個養魚,一個養貓,他下班寧願對著一堆不會說話的魚,也不願多跟自己的老婆多說一句話,家裡的財務大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動不動就以工作的名義,玩網絡失蹤,家裡的門壞了,更是不管不顧,就連夫妻生活也想女生來大姨媽一樣例行公事。這樣的男人,真的越看越氣。不但對老婆毫不在乎,對丈母娘更是怨聲載道,各種嫌棄,一臉的不高興。
  • 3月初,愛勢洶湧,珍惜眼前,難敵真心,故人深情似海
    3月初,愛勢洶湧,珍惜眼前,難敵真心,故人深情似海。水瓶座水瓶座在感情中需要的是自由。在一起一定要有耐心,不然我勸你還是要放棄吧。他的各項屬性在十二星座當中算得上是最優越。最大的問題就是心太軟了。在感情中水瓶座是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支撐太優秀的外在。說白了就是容易玻璃心受不起打擊。
  • 十首相遇詩詞: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有的如「杏花吹滿頭」,有的如「倚門回首」,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點絳唇》宋·李清照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自小不相識。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三江潮水急,五湖風浪湧。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
  • 每日一笑:借問酒家何處有,3.14159,誰教你這麼寫的?
    Top3嫌貴的別來,還價的請走,我的地盤,我做主喲。Top4交警叔叔說了,不讓改裝大尾翼,只有改個小的意思意思一下,以聊表我想要起飛的心!Top5畫好的停車位那都是有道理的,停車一定要停在停車位知道不。Top6借問酒家何處有,3.14159?
  • 明月千裡寄相思,借問清風,兩處相思,何時月圓,人圓?
    月圓相思無盡頭,兩處情牽歸何處,借問清風誰懂我,靜夜飛花冷寄心。——題記【一】一思故人不見影凌晨一刻,深夜已將所有聲音隔離,習慣性的打開八寶音樂盒,再翻開那些為你寫下的斷章碎語,一遍又一遍細細讀著,仿佛恨不得能把你從文字中讀出來,期盼你能從案卷裡翩翩獨舞,出現在眼前,以解相思之苦。
  • 騰訊入股智慧停車企業廈門科拓,看中停車O2O場景支付
    車位綜合信息系統是基於視頻識別的車位引導及反向尋車系統,採用在車位前方安裝視頻車位檢測終端來判斷當前車位狀態,通過停車場入口處及場內的LED 引導屏指示車主停車場內部空餘車位的分布,並引導車主通過車位前方的指示燈來判斷車位狀態,實現車主快速停車。
  • 青衫煙雨客似是古蛇來
    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浪漫,還是「灼灼桃花,三千繁華,卻似世間獨獨只有一個他」的決絕。而我不得不想起一個人古蛇,初聞名字,便已沉醉。  人生恰如三月花,傾我一生一世念,來如飛花散似煙,醉裡不知年華限,古蛇,似是故人來。
  • 從一副對聯說開去:「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
    下聯:「這條路來,那條路去,風塵僕僕,驛站迢迢。帶不去白璧黃金,留不住朱顏皓齒。富若石崇,貴若楊素,綠珠紅拂終成夢!恨怎的,勸君解下數枚,沽一壺猜三度四,遇暢飲時須暢飲,最難風雨故人來。」宋湘這幅長聯因為時間原因,課上沒有講,但是提到了,相信會有感興趣的同學課下查找相關資料閱讀。
  • 今日對聯13,借問酒家何處有,求下聯
    【閒言】一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的大白話,幾千年來,讓人如痴如醉,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現在有的「詩人」,裝作古人,硬把「白話」入詩說成是詩的「禁忌」,老杜牧聽後不知作何感想?曉東則不以為然,今天借來做上聯,大家若有支持「白話入詩」的,歡迎參與活動。
  • 大手控制馬利信息化管理 以人為本實現智慧停車
    ——專訪廈門大手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利「停車難」是現代城市的通病,按照國際通行標準,粗略估計我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到2020年,停車泊位短缺50%以上。廈門大手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利作為智慧停車行業嘉賓應邀出席論壇,與行業專家及同行嘉賓共同探討「智慧停車 轉型升級」話題。
  • 借問酒家何處有?來杏花村看中國汾酒城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從青銀高速「杏花村」口駛出,一大片宏偉的仿古建築映入眼帘,高大的城門,綿延聳立的青磚城牆,宛若一座古城。這個「古城」就是位於呂梁汾陽縣杏花村的中國汾酒城。淌出的酒香,讓來到這裡的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的媒體記者們意猶未盡。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的媒體記者們品嘗原漿酒。
  •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高適《塞上聽吹笛》
    大家好,我是小沐,今天來跟大家聊聊高適的《塞上聽吹笛》,本文由作者小沐聊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塞上聽吹笛》(唐)高適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歷來寫塞外風光,詩人都喜歡表現其嚴寒、蕭瑟、寂寥,如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中的「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寒氣襲人,王之渙涼州詞》中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雄偉壯闊而又荒涼寂寞,李白《關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表現了塞外的遼闊壯觀。而高適卻用「雪淨胡天牧馬還」還原了塞外的安詳、寧靜,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 志願隨筆:山遙水迢寂寥難耐時最喜故人來
    時光走散故人,續籤的人寥寥無幾,但包括我。可是,我卻申請了換崗,離開了用一年時間來熟悉的八十四團,因為我覺得生活不可以歸於平淡,始終嚮往詩意的遠方,只能一直在路上。  有時會一個人沿著結滿蘋果的街道漫無目地走著。不覺間走到了一個同是志願者的好友曾經工作的地方,可人去樓空,物是人非,一切變得那麼陌生。陌生的城市,一個人去吃一次火鍋,看一場電影,忽而風起,行道樹在風中掙扎,空氣裡透著涼。
  • 無錫首批智能停車庫來啦!
    「智能機械式立體停車庫」是什麼?相較於傳統停車庫,它都有哪些亮點?跟小編一起看看吧:在智能機械式立體停車庫,車主只需將車輛駛入車庫指定升降機後再下車,智能停車系統便會自動將車輛停放到匹配空位。系統會把停車帳單及車輛進出時間等信息自動發送至車主手機。相較於傳統停車場,智能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場地設置更靈活,佔地面積也更小。由於採用智能系統管理,智能機械式立體停車庫還擁有24小時開放服務、停車空間閉鎖安全等明顯優勢。這樣的停車庫太智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