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給鵝讓路,人餵鳥犯法,這很加拿大

2021-01-08 騰訊網

文|多倫多cici

手機、相機時代,作文不放照片,猶如做菜不放鹽,食之無味。這是我從一個朋友那兒討來的「鹽」,他的朋友圈給這張照片題名:加拿大路霸。

這種叫加拿大雁(Canadian goose,俗稱加拿大鵝)的鳥兒,平時就是這麼志高氣昂的樣子,進出猶如無人之境地橫穿馬路,加拿大私家車主,都得忍聲呑氣,排著長隊給他們讓路,沒脾氣。鳥兒們一向霸氣側漏,目不斜視高高在上,的確很有加拿大路霸的風採。

這張是我自己的手機照片,發朋友圈的時候,我感嘆了一番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真是人約黃昏後,相看兩不厭。

不過,兩對人兒之間的四隻鳥兒,那悠哉遊哉、氣定神閒的樣子,卻更吸引我的眼球吧。

安大略湖水天一色,防波堤內,水波不興,好一派加拿大生活的歲月靜好啊。 歲月靜好沒看夠?想看鳥兒們的愛情故事?世上最優雅的鳥兒——天鵝就得下海粉墨登場了。

這張照片的攝影地點是多倫多最大的都市公園高地公園(high park),水面不大,跟臨近海一樣寬廣的安大略湖一比,真的就是一個小池塘。

水不在大,有天鵝就仙,有愛情故事當中的天鵝,更仙。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加拿大的鳥兒仙是仙,也得吃喝拉撒不是?

這張照片,就是政府拿你我他納稅人的錢,建造專門用來餵鳥的鳥屋,挺高大上吧?

這是一戶人家的前院,五顏六色的枯枝,民間文青的範兒,中間掛的玻璃器皿,也是專門用來招引鳥兒來鳥語花香的。

家庭休閒娛樂時光,可愛的女兒正在專注地跟鳥兒們玩耍,可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看到這些自由飛翔的鳥兒,你想到什麼呢?

自豪驕傲的爸爸正在專心致志給孩子錄像,在每一位父親眼中,不要說是整條街最靚的女仔,就是全天下的女仔,也比不過自家的女靚啊!父親要給女兒留下的,是人鳥和諧共處的最美童年記憶。

這張照片中的鳥兒種類更齊全,有遠有近,有飛有靜,湖鷗、白天鵝、野鴨,還有上文提及的路霸加拿大雁,都在安享老人帶來的晚宴。 他一個人嗎?退休老人的寂寞?所以就愛鳥如子? 群鳥環繞、人鳥分食,一派人類和大自然母親和諧共處,其樂融融的人間天堂景象,是吧?

真的是這樣嗎?在加拿大,像那個老人那樣隨便餵鳥,可是「犯法」的哦!

看見照片上的告示了嗎,這是什麼?

不懂英文沒關係,圖片示意總看得懂吧?紅圈一斜槓,也是禁止的意思啦,三隻鳥一松鼠,多倫多市政府樹個牌子貼告示,在禁止什麼?禁止餵養任何野生動物呀,包括鳥類!

順藤摸瓜,這是多倫多市政府的地方法規第608項法律第36條文截屏:

市府的法規寫得明明白白,事無巨細,不僅不能隨便餵鳥,就是一個鳥蛋,也不能挪動分毫。

上圖這個告示倒不是多倫多市政府的官府通告,而是一家百姓家的好心奉勸,不要餵養鴿子哦,小字體上說,要是不聽勸餵了就會去「告官」。

所以,一邊是政府掏錢修建鳥屋,專職餵養,一邊是老人孩子跟鳥兒嬉鬧玩耍餵食卻違法,這不是典型資本主義國家的雙標嗎?這還真的貼不上雙標的標籤。鳥屋餵鳥,畢竟鳥兒還要尋食覓食,心態和行為舉止,都是自然環境中的高保真,你拿著麵包飯菜直接往鳥群中一撒,這不是鳥兒們不費吹灰之力的嗟來之食嗎? 還有哦,既然你愛心爆棚要愛鳥餵鳥,千萬不要低估加拿大人對鳥兒的精心愛心,順手拿人類食物的殘菜剩羹餵鳥,哎呀呀,還是別丟這個臉了。

我用鳥食做關鍵詞在谷歌上一搜,就是一大堆這些包裝精美內容物豐富多彩的專門鳥食。光看照片顯示,就知道這些出售的混合鳥食,顆粒大小,混合品種,都有專門的專業人士操控,比營養、比性能,相當講究。

一個冷知識:鳥類消化食物,需要碎石子幫忙,所以,專業鳥食也需要專門混雜一定比例的碎石子。

這張照片記錄的信息,透露出來的多倫多愛鳥人的愛心,真的有讓我震憾到。大多數鳥兒吃五穀雜糧,吃小石子助消化,那麼,對於平時只喝花蜜的小小蜂鳥,怎麼辦,怎麼才可以幫到?

有所需,才有所供,上邊這張照片,拍的就是專門給蜂鳥配製的鳥食,注意啦,不是尋常鳥食顆粒狀的固體,而是奶粉一樣,兌水之後模擬自然界的花蜜,專門拿來餵養蜂鳥的!如果你背一包麵包屑飯粒渣,跑到公園去愛心爆發餵鳥,對唔住,您老違法了。但如果你在自家私有財產的前園後院,掛個餵鳥器招來鳥語花香,多倫多市政府一直都在這麼幹啦。 在多倫多,還有一項鮮為人知的愛心冷知識。 多倫多是花園城市,遍布公園綠地,除了精心保護的天然草木,還有好多人工栽培的樹木,我在街頭隨手拍到這樣的照片:

美麗之外,其實是多倫多人的愛心。

這些街邊野蘋果樹,如果要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完全可以是人工改造過的「優良果樹品種」,果酸果甜,肉硬肉軟,按照現在的科技發達,都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可是,多倫多街頭時不時遇見這些「歪瓜劣棗」,又酸又澀,個頭也小的野蘋果樹,根本就沒人吃這樣的蘋果,為什麼呀? 我貼圖到海外社交媒體Instagram問為什麼,回帖有人說,這是故意專門留給城市裡野生松鼠們的口糧。緊接著一個回帖說:還有鳥。

相關焦點

  • 美國現多起「加拿大鵝」搶劫案,華人衣服當街被扒,國內現搶購潮
    其中一起搶劫案例的受害者描述,劫匪直接將其「加拿大鵝」羽絨服扒下,並搶走了其最新款的手機。另外一起搶劫發生在1月11日,一對華人兄妹身上的「加拿大鵝」也被劫匪強迫脫下。搶劫「加拿大鵝」並非新鮮事。據芝加哥當地警方透露,早在2019年芝加哥就頻繁發生類似事件,「在芝加哥一周至少發生6起』加拿大鵝』搶劫事件」。據報導,今年,芝加哥冬季格外寒冷。
  • 農村三大狠 擰人的鵝 啄人的雞 咬人的狗
    擰人的大白鵝鵝,是鳥綱雁形目鴨科動物的一種。屬於家鵝。家鵝的祖先是雁,大約在三四千年前人類已經馴養。現在世界各地均有飼養。鵝頭大,喙扁闊,前額有肉瘤。在網絡上一搜索大鵝擰人,就會出現無數小夥伴出來控告這種家畜慘無人道的襲擊。很多人被其傷害到至今見了仍舊躲著走。而大鵝的傷害力也是爆表。有人說鵝的眼球構造問題,它看什麼都是一點點大,所以無論誰它都敢欺負。
  • 養鵝小技巧,遠離養鵝的誤區,值得養鵝人一看
    如果養鵝你只讓鵝在白天只是吃草,那麼簡單的管理。在正常的情況上,四季鵝不僅在夜間尋找食物吃,而且吃得也相當多。因此,應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不同的飼養管理。養鵝:用切碎的新鮮草,如苦麥、紅花等,放在一個小盆裡,讓它日夜不停地吃,吃了以後,它必須喝足水,放牧後20-30天。 鵝的育肥時間宜在冬後清明前。育肥有兩種方法:1。
  • 雪後鳥覓食困難 大慶志願者製作餵鳥器助鳥兒過冬
    大慶東風社區環保志願隊的隊員們細心地發現,由於厚厚的積雪覆蓋,許多鳥兒覓食困難,他們擔心這會給鳥兒的生存造成威脅,志願者趙先生說,平時他在遛彎的時候就喜歡觀察這些鳥,他發現許多鳥兒找食物很困難,有的時候刨了半天積雪也沒有找到食物。  志願者們製作的餵鳥器。  拿出家中的瓶瓶罐罐  1月9日上午,環保志願者們一大早就來到了工作室,手裡拎著各種型號的塑料瓶罐。
  • 購米餵鳥 節儉太婆「出手闊綽」
    9月7日,記者採訪得知, 這位慈祥、 和藹的82歲太婆鄧碧清從20多年前就開始餵鳥,並影響著身邊的人。經常餵鳥 82歲太婆樂此不疲7月19日20時10分, 網友「churentoudi」 在三國源論壇發布了一幅圖片, 在暖陽的照射下, 一名老人手提布袋沿著河堤走廊慢慢行走, 一邊走一邊將一把把潔白的大米擺放在走廊護欄上。
  • 波司登股價竄至1年新高,加拿大鵝一月蒸發77億
    ▲圖/微博不管羽絨服品牌是否有鄙視鏈,寒冷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北京今年真的是太冷了,後悔羽絨服穿早了,已經不知道穿什麼更暖了。」北京東城區工作四年的小吳表示,「我自認為是抗凍的人,輕易不穿羽絨服,結果今年一個月以來羽絨服都沒下身。」隨著寒潮而來的是羽絨服銷量大增。河南作為中國羽絨服主產地之一,今年的羽絨服行業火爆。
  • 多多餵鳥,你會發現這裡有找不到的快樂
    自己餵鳥的經歷,可以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因為每個人的經歷可能都大不相同,這一點來說,可能別人的發生的故事,就在於各不相同。第一次餵鳥,可能是非常的膽怯,因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夠讓鳥兒吃到,自己去餵鳥,看哪裡有麻雀多一點。
  • 低成本的積累福報方法:餵鳥餵螞蟻與救護動物而改變命運的事跡
    有的人捕魚釣魚,若是常規的魚,報應可能要過些年才出現;而捕殺的若是龍王的王子、公主之類,很快就會遭受惡報,甚至整個家族都遭殃。因為對境有威力,可以迅速來報仇。有一個方法,可以積累陰德、福報資糧,即餵鳥、餵螞蟻等,按照業力的法則,你為動物昆蟲提供了飲食,做了布施,你以後的善報是飲食豐足。
  • 他在樓頂安裝餵鳥器 請鳥兒來「做客」
    > [新聞頁-臺海網] ■林慶鑫安裝餵鳥器並投放鳥食 ■樓頂設置的餵鳥器。
  • 聰明小浣熊設法擰開餵鳥器成功盜取美食
    【環球網綜合報導】一隻聰明浣熊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打開一個餵養鳥的主人為避免其它動物靠近而設置的餵鳥器,並最後成功獲取到了美食。這個過程恰好被拍攝下來。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27日報導,視頻中,這隻機靈的浣熊在抓到餵鳥器底部之前,順著杆子在往上爬。在「作案」過程中,浣熊展示了一番雜技秀,從一邊晃到另一邊。
  • 美國蠢萌松鼠偷吃餵鳥器中種子被「整蠱」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15日報導,10月14日,在美國阿拉巴馬州,一位居民拍下了一段讓人捧腹大笑的視頻。一隻可憐的松鼠在餵鳥器的頂部爬行,想要偷吃餵食盤裡面的種子。但是,為了防止這些「煩人的偷吃客」吃光鳥食,附近的居民們都給自家餵鳥器塗上了油。
  • 貪吃睡鼠爬入餵鳥器覓食 吃太胖出不來頗為尷尬
    一隻貪婪的睡鼠在爬進餵鳥器後被卡在了裡面。它吃得太多了,以至於胖得出不來。72歲的Cheryl Hewins在自己的餵鳥器中看到這隻睡鼠十分吃驚,當時睡鼠由於體型過胖無法從狹窄的管道中出來。這隻飢餓的齧齒動物吃了太多的小米和葵花子,導致胃部膨脹,被卡在餵鳥器中大約2個半小時,Cheryl最終設法將其救出。一隻貪婪的睡鼠在爬進餵鳥器後被卡在了裡面。它吃得太多了,以至於胖得出不來。72歲的Cheryl Hewins在自己的餵鳥器中看到這隻睡鼠十分吃驚,當時睡鼠由於體型過胖無法從狹窄的管道中出來。
  • 老謀深算的加拿大
    美國人天天加班,周末都不閒著,加拿大人隔幾天就來一個聽都沒聽說過的節日,就稀裡糊塗地全國放假。這國家人除了吃飯睡覺和玩就是花錢。首先說和身邊的鄰國美利堅吧,好得跟同性戀似的,美加公民永遠互免籤證,經常趕上溫哥華大街上的公廁人多,一賭氣,開著車就奔西雅圖了,到那邊上完廁所,加點油,買壺奶再回來。啥事都不耽誤。
  • 美國老人巧用彈簧玩具防止松鼠爬餵鳥器偷食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20日報導,近日,美國肯塔基州的老人簡•西姆斯•卡特龍(Jan Siems Catron)巧妙地利用彈簧玩具保護花園中的餵鳥器,防止松鼠偷食。隨後,簡在社交平臺「臉譜」上傳視頻展示自己的作品,目前該視頻點擊率已經超過3500萬次。
  • 故意別車時及時脫身,車主乖乖讓路!
    故意別車時及時脫身,車主乖乖讓路!!交通工具五花八門,各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穿梭,高速列車在千裡平原上奔馳,萬噸巨輪在碧海波濤中航行,大型客機在蔚藍天空中朝翔……雖說汽車、火車、輪船、飛機……都屬於人類行的工具,但火車需要鐵軌,飛機需要機場,輪船需要大海……惟有汽車可以憑藉其靈活機動的特點,開到人類活動的幾乎每一個角落,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交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貪吃睡鼠」偷吃鳥食變胖好幾圈,卡在餵鳥器裡出不來,呼呼大睡
    英國一隻貪吃的睡鼠鑽進餵鳥器,在裡面美餐一頓。結果因吃得太多,變「肥」好幾圈,困在裡面無法逃脫。據《太陽報》報導,今年72歲的謝麗爾·海文斯(Cheryl Hewins)家住懷特島文特諾(Ventnor),她在把這隻小東西從花園裡的餵食器中解救出來之前,還打電話諮詢了專家。
  • 廢物利用:教你手工自製野外鳥食投餵器,讓鳥兒不再挨餓!
    今年春天邀請一些訪客到你的後院參觀這些DIY的鳥食投餵器, 天氣剛剛開始暖和,但一些鳥類的天然來源的食物可能不是完全可用。 為什麼不幫助它們手工製作一個餵鳥器呢?我們受到塑料瓶製成的DIY的鳥食,但對於一個更現代和清潔我們使用這些空管子。
  • 巴西總統餵鳥時被咬傷
    7月13日,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在隔離期餵鳥時被咬傷。7月7日,博索納羅宣布自己確診新冠,後通過餵鳥分散隔離帶來的焦慮。而在隔離近一周後,他稱無法忍受關在家的生活,計劃在7月14日再進行一次病毒檢測。
  • 野外餵鳥,不小心捏到它腳趾,它還會喜歡我嗎
    野外餵鳥,不小心捏到它腳趾,它還會喜歡我嗎 2021-01-12 21:49 來源:輕鬆休閒一小下
  • 英一隻睡鼠闖進餵鳥器偷食,卻由於大飲大食,肚子太膨脹被困籠中
    而近日在英國南部一位居民的花園中,Cheryl Hewins就發現一件動物趣事:一隻睡鼠闖進餵鳥器偷食,卻由於這隻睡鼠太貪婪,變得大飲大食,讓睡鼠的肚子太膨脹,讓睡鼠被困籠中。據Cheryl Hewins介紹:在其花園中的塑料圓筒狀餵鳥器,裡面放有很多穀子等植物食物,是為了方便鳥尋找食物,而這隻睡鼠被食物吸引,更是暴飲暴食,將肚子吃得滾圓,最後導致這隻睡鼠無法鑽出圓形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