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小樂,解憂客棧的店小二。
1
刷朋友圈的時候,無意間看到學妹這樣一條動態。
「已社死,誰都不要理我」
平常學妹一直都是很活潑的,這麼喪的狀態還是第一次見。
正好我在附近的一家奶茶店,於是就約她出來了。
起初她怎麼都不肯說,一番軟磨硬泡後還是屈服了,條件是我要請她喝「茶顏悅色」。
我太過於好奇,竟一口答應了。
原來學妹上課睡覺流口水的囧態被朋友拍下了,還發到了班級群,她感覺很羞恥,無顏繼續在大學混了。
我這個吃瓜群眾也不知道咋安慰她,畢竟大學裡總有那麼幾個讓你出醜的損友。
提到「社死」,話說大家知道它的真正出處嗎?
2
「社死」其實是2020網絡流行熱詞之一
「社死」全稱「社會性死亡」
原本用來形容親友和鄰居公知的死亡,現在用來形容那些在公眾面前出醜的人,丟臉到已經無法在社會上生存的地步。
「社死」的由來是這樣的:清華學姐誤會學弟「性騷擾」,學姐在朋友圈發文,將學弟的真實信息公布,還說「我先讓你在朋友圈社會性死亡吧」
嗯,這就是社死,還真是不一般。
網絡果然是熱詞製造地。
就拿前段時間微博出的「爺青回」,全稱「爺的青春回來了」,也是非常有個性。
意思是看到以前熟悉的事物,覺得青春回來了。
這個梗是因為女神林青霞重回微博了
大概網友太懷念女神年輕時的容顏了,所以才造了這個詞吧!
「爺青回」三個字不僅是林青霞的青春,還有很多90後的懷念在裡面。
同樣地大家很熟悉的「凡爾賽文學」
網傳是一個名叫「小奶球」的微博博主,以日本經典漫畫《凡爾賽玫瑰》作為文學來源,創作發文成為「凡爾賽文學」。
「凡爾賽」往往是用來調侃一些想通過反向的表述來不經意透露自己優秀生活的人。
比如學妹班上有個同學說自己預感要掛科,結果人家拿了國家獎學金。
再比如期末考試的時候,數學老師遲到了,晚髮捲5分鐘,結果學妹的朋友寫了30分鐘完了,為了避免太早交卷,又禮貌地坐了十分鐘才出去。
凡學大牛的快樂不是平常人能體會的,還真別酸。
3
要不是學妹的朋友圈,我想我都不知道「社死」是個什麼鬼。
更不會知道原來這些熱詞的誕生如此有趣。
其實再回頭看這些網絡熱詞,不管是「社死」、「凡爾賽」、「爺青回」...,每一個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生活中處處都是凡爾賽,每個不經意的惡搞瞬間也可能是「社死」現場
當90後的老臘肉看著大學校園裡的00後,是不是也有種「爺青回」的感覺。
或許創造這些詞的初衷純屬偶然,但是它們也記錄了我們不一樣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