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慎之
知名親子關係專家
向日葵心理創始人
國家二級心心理諮詢師
《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課》在喜馬拉雅熱銷中
老胡說:「對不起」是我們通常用來表達內心愧疚的詞語。但如果有個人經常說對不起,那ta還是真的對不起嗎?你平時也會這樣經常說對不起嗎?你的對不起又是出於什麼原因而說的呢?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經常會說「對不起」的人?
為什麼有一些人就特別喜歡說對不起?
《流星花園》裡的道明寺經常說:「如果對不起有用的話,要警察幹什麼?」
這句話其實蠻有道理的,因為它裡面潛藏了一個信息:不是只要你道歉了,一切就會變好的。
一個經常說對不起的人,可能很自戀
如果一個人經常要說對不起,說明他經常會做錯事情,或者至少他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因此如果一個人總是要道歉的話,可能意味著他習慣把一些事情的責任歸責到自己身上,他覺得自己是這些事件的主控人。
細思極恐。如果再仔細想一下的話,就是這個人可能覺得自己應該是無所不能的,因為沒有達到無所不能,所以他覺得自己錯了。
因此一個經常說對不起的人,可能內心中間是比較自戀的。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經常說對不起呢?背後可能有三個原因:原生家庭、生存策略、和被動攻擊。
1、原生家庭:習慣性說對不起,就是覺得自己麻煩
有些人經常習慣道歉,是因為覺得自己會給別人添麻煩的,或者引起別人的不適。
往往在他們幼年的家庭裡邊,父母常常是不開心的,或者老是吵架。那麼作為孩子我們很容易就會自我歸責,把黑鍋背到身上,心裡產生一種很罪惡的感覺。
為了消除這種罪惡感,我們會去討好父母或者別人,很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價。當我們做不到的時候,心裡會特別愧疚,所以經常要說「對不起」來緩解這種感覺。由於沒有一個穩定的自我意識,我們會一直觀察著周圍,看看別人會不會責怪我,如果我搶在別人責怪我之前說了對不起,那麼是不是就可以得到一個原諒了。
2、生存策略:道歉有時候變成了一個工具
我有一個小學同學,那哥們非常有趣,他是經常做壞事的人,但是他每次做完後又會給人道歉,我一直不知道為什麼他會這樣。
直到有一次,他在外面偷了別人的幾棵油菜,回到家裡被父母發現了,他媽媽就跟他說了很多很多的道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說到後來這哥們都哭了,然後說媽媽對不起我錯了,下次再也不敢了,他媽媽才破涕為笑。
結果當他走出來跟我一起的時候,剛才悲傷的神情沒有了,整個人很歡樂。我當時搞不懂,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他在家裡形成的一種生存策略。
他並不知道這個事情給別人造成的影響,或者說不能體會被他偷油菜的人的感受,他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意識。他的道歉,只是一個生存策略。
因此有的人經常說對不起,可能只是一種技巧,甚至只是一句口頭禪而已。
3、被動攻擊: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想我怎樣
除了前兩個原因以外,一個人經常說對不起,還有可能是一種攻擊別人的方式。
這句話可能一下子很難理解,但是這種被動的攻擊其實非常有趣。
我有一個個案,他一直表現得非常大度,很懂道理,也很遵守規則。但是他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他會經常遲到,然後來到的第一句話是:「對不起,我又遲到了」。
我和他之間有一個約定,就是無論遲到多少分鐘,我還是在那個時候結束我們的諮詢。於是有一天結束的時候,他坐在那不肯走,他說:「老胡我付了那麼多的錢,遲到我也說對不起了,你還要扣我的錢,你真的太壞了」。
在那一刻,其實是他把自己內心裡的那個嚴厲、苛刻的父母的意象投射給了我,他渴望我去成為一個「寬容」的人。怎麼寬容?就是即使他遲到了,我還要給到他足夠的時間。
而我只是做了我們彼此約定好的事情,但在那一刻我在他心裡就是一個壞人。所以他遲到的時候說對不起,其實是埋下了一個責怪、指責、或者說攻擊我的地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種被動攻擊。
我們會發現生活中間經常會有這樣的人,比如你的朋友可能跟你約會的時候經常遲到,然後他每次來到都會說對不起對不起,好像對不起成了他的口頭禪。
如果你遇到這種現象的話,其實有可能你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中間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而你並沒有意識到。
有一部印度的電影叫《神秘巨星》,裡邊的爸爸是一個很暴烈的人,媽媽特別害怕他,所以一直都很謹小慎微。但有趣的是,媽媽經常會忘記丈夫要求做的事情,然後又不斷對丈夫說對不起。
後來那個爸爸咬牙切齒地說:「如果你再說對不起這三個字,你看我怎麼揍你!」
表面上,是暴力的丈夫在攻擊妻子,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妻子也在用「對不起」的方式被動地攻擊著丈夫。
所以有的人經常說對不起,其實內心中間是想攻擊、或者責怪對方。
其實,你不必說那麼多「對不起」
如果我們遇到一個人經常說對不起,我們要重新理清一下,真正地去理解對方,而不是去評價對方。
如果你要跟他交朋友,你可以嘗試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和你們之間的約定表達出來,這可能對對方來說恰恰是一個很好的修復。
比如我的來訪者,當他說對不起的時候,我告訴他,其實你不用說對不起,你沒做錯什麼,這個時間是你的,我們只要按照約定來就可以了。
當我這樣跟他說的時候他很難過,有一種強烈的悲傷出來。其實他是怕我責怪他,然而我沒有,我只是遵從了我們的約定。
如果我責怪他的話,就是在評價他,這就又恢復了他幼年時曾被對待的方式,就又會讓他重複用「對不起」的方式來做一個生存策略。
那麼最後,如果我們自己是經常說對不起的人,我們可以想想,也許別人要的不是你的道歉,只是跟你之間一個更好的相處。
< the end >
作者介紹: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高情商溝通術》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