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皇帝大臣們還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殊不知一場災難正在悄然接近。
由於中西貿易逆差,英法兩國決定給大清朝一點教訓。正好借著林則徐虎門銷煙一事,派出艦隊攻打大清。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鹹豐皇帝打著狩獵的旗號,跑到了熱河,成為清朝首個逃跑的皇帝。
就在八國聯軍縱兵劫掠皇宮,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晚清的擎天之柱曾國藩手握12萬湘軍,為何不北上勤王,而是按兵不動呢?
是因為曾國藩懷有二心麼?
英法聯軍從天津登陸,雖然人數不算多,但是武器卻十分先進,都是當時頂尖的火器。
但是清朝人還以為靠著快馬長槍就能打天下呢,於是僧格林沁帶著蒙古騎兵要跟英法聯軍一絕死戰。
僧格林沁雖然打捻軍很猛,在大沽口也痛打了英法聯軍,但是到了開闊的北京城外,騎兵對於兵法聯軍就不好使了。
蒙古騎兵向英法聯軍發起的衝鋒,在英法聯軍眼中像極了笑話,密集的火槍大炮輪番上陣,清朝軍備被排隊槍斃。
一張下來,僧格林沁犧牲了8000多名士兵,而英法聯軍僅死了5個人。
這個戰損比讓當時的鹹豐皇帝驚掉了下巴,好懸沒哭出來。
手上的王牌部隊被打敗,讓鹹豐皇帝只能逃跑去了熱河。
而留下的大內園林,也被掠奪焚燒殆盡。
其實當時,大清國內還有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那就是曾國藩的隊伍。
當時曾國藩手上握著的,可是12萬的湘軍。湘軍是曾國藩的私人軍隊,作戰勇猛,在南方打破太平軍,可以說比朝廷的部隊還要管用。
那麼曾國藩為什麼不去支援北京呢?
其實就在英法聯軍攻打北京之前,鹹豐皇帝就給曾國藩寫信,讓他調遣3000精銳進京勤王護駕,到時候讓這3000人由勝寶指揮。
當時曾國藩正在圍困安慶城中的太平天國軍隊,由於已經圍困了一年多,安慶城已經支撐不住了,隨時都有可能破城。
一旦安慶被攻破,太平天國的老家南京就指日可待了。
這個時候,不能讓討伐太平天國的大業功虧一簣。
在曾國藩看來,太平天國的存在遠比英法聯軍要棘手,因為太平天國時要推翻清政府的統治,而英法聯軍並不希望清政府覆滅。
如果清政府覆滅了,中國就亂套了,英法聯軍就沒發再跟中國做生意了。
所以曾國藩一眼就看穿了事情的本質,在他的扯皮之下,英法聯軍攻進了北京。
最終事實證明,曾國藩做的沒錯,英法聯軍讓鹹豐籤了個不平等協議就撤退了。
太平天國在他的努力下最終被剿滅,讓大清國又多活了幾十年。
曾國藩的智慧,真的是讓人不服不行。作為後世人口中的「半個聖人」,曾國藩的一生充滿了傳奇。
如果想要了解一個真實的曾國藩,我推薦大家讀一讀這本《曾國藩傳》。
我們不僅能從書中學習到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智慧,更能從不同的視角,去了解一個真實的曾國藩,了解到人性的複雜。
相信讀完之後,一定能大有收穫。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