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無犬子
「富貴本無根,盡從勤裡得。」南懷瑾這個名字,對當代中國人來說並不算陌生。南懷瑾精研儒、釋、道,將中國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除此之外,對於醫學、卜算、天文、拳術、劍道、詩詞等皆有專精,可謂是博學多才。南懷瑾一生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著述極為豐富,影響了眾多中外人士。
南懷瑾先生是當代名人,但他的出身以及受教育程度都不算上等。南懷瑾出生在溫州,溫州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魚米之鄉,在溫州樂清縣有一個大家族南氏家族,南氏家族祖上也是溫州一帶的富戶。但南氏家族到了南懷瑾先生爺爺那一輩時,便已經沒落了。南懷瑾先生的父親名叫南仰周。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南懷瑾先生能成為一代名人,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他的父親南仰周先生對他的教育。
年少擔責
南仰周先生沒出生時,他的父親便已經去世,南家也已經沒落。南仰周作為一名遺腹子,等到他出生後,南家的家庭情況更是貧窮至極。南仰周並不是家中的獨子,他出生時,上面還有兩個哥哥。作為家裡最小的么兒,南仰周本該是受哥哥們的寵愛,不必為了生計而操勞。但南仰周的兩個哥哥都沒有賺錢養家的能力。
南家在之前是大戶人家,他的兩個哥哥早已習慣了優渥的生活,如今家道沒落,他們也無法在一夜之間找到求生之計。在這樣的情況下,反倒是12歲的南仰周在小小年紀便擔起了養家餬口的重任。
與兩位哥哥不同的是,南仰周吃苦耐勞,並且有一定的生意才能。他開始做一些小生意,憑著聰明的頭腦和堅強的意志,南仰周逐漸把生意做大,攢下一份不錯的家業。在名利雙收之後,南仰周先生並沒有停止自身的成長。
南家本就是大戶人家,書香門第,南仰周先生因為幼年家貧沒能獲得較好的教育,在如今家業強盛之後,南仰周先生便開始用功讀書,彌補以前落下的教育。南仰周很喜歡閱讀歷史相關的書籍,他的性格也是十分的友好。
深情敵不過造化弄人
在名利雙收,又有了較好的聲譽之後,南仰周先生的愛情也到來了。與大多數有名之士相同,南仰周先生娶了一位賢惠善良的妻子。婚後夫妻二人十分恩愛,生活和睦。但是令人感到惋惜的是,雖然二人情感很好,卻始終沒能擁有子嗣。南仰周的妻子因為體弱多病,導致無法生育。
沒有子嗣,成了夫妻二人的遺憾,但更讓南仰周深受打擊的是,妻子因為身體原因在結婚沒過多久便病故了。南仰周先生對於妻子的病故十分悲痛,他很長時間都沒能走出來。或許南仰周對妻子的愛成了一種執念,在妻子去世一段時間之後,始終沒能走出來的南仰周選擇了娶自己妻子的妹妹趙荷香為妻。
趙荷香與自己的姐姐其實是有些相似的,趙荷香善解人意容貌出眾,嫁給南仰周之後任勞任怨操持家務。她持家有道,與自己的姐姐一樣是一位賢妻。在南仰周那個時代,續弦再娶是很正常的,並且南仰周沒有子嗣,再娶是必然的。南仰周娶了亡妻的妹妹一方面是為了懷念髮妻,另一方面是為了保持跟妻子娘家的聯繫。還有最後一個就是為了孩子。
但沒想到的是,趙荷香過門之後,也一直沒能生育。南仰周先生雖然想要子嗣繼承家業,但他絕非蠻橫不講理之人。教育程度較好的南仰周深知子嗣不可強求。因此雖然趙荷香過門後一直沒能生育,南仰周也始終誠心待她。帶著對前妻的緬懷,趙荷香雖然沒能生育,也一直得到了南仰周的善待。
晚年得子卻不溺愛
或許是南仰周的信念與真誠打動了上天,趙荷香後來還是為南仰周誕下了一名兒子。雖然老來得子,但南仰周對自己的兒子也一直是既疼愛又教育有方。南仰周為自己唯一的難得的這個兒子起名南懷瑾。
南仰周先生本人對文學歷史等都十分感興趣,在年輕之時也讀了許多史書,有一定的文學造詣。南懷瑾在自己父親南仰周的影響之下也對文學方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這也造成了南懷瑾的偏科,使得南懷瑾在數學上十分不擅長。小學畢業的時候,南懷瑾的數學考了全班倒數第一,於是南懷瑾便退學回家。
南家雖然成了富裕人家,但是南家的長輩對南懷瑾這個獨子卻沒有望子成龍的要求。南仰周只有一個心願,那便是兒子能夠平安健康。南仰周對於南懷瑾的家教屬於典型的散養型,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選擇,不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也因為南仰周的努力,南懷瑾並不需要為自己的生活憂慮太多。
也好在南仰周為南懷瑾打拼出了一個較好的家業,雖然退學了,南懷瑾在家學習的時候,父親給他請一名博古通今的老師,南懷瑾跟隨老師學習傳統國學,這個也成了他之後一生的事業。跟隨著老師學習的過程中,南懷瑾對國學有了很好的了解,並且也發現了自己在傳統國學上超出常人的興趣和天賦。
在這樣自由的家教下,南懷瑾隨心所欲按照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他沉浸與國學文化,最後終成一代國學大師。
南仰周先生出生時貧苦,但他卻能夠靠自己的打拼又創造出一番事業來,還將家族的名譽又重新掙了回來。娶妻之後,雖然沒能得到子嗣,妻子也在不久之後便去世,但南仰周卻並沒有過分悲痛,他娶了妻子的妹妹緬懷妻子,二次結婚之後久久不得子嗣,南仰周也從未薄待過自己的妻子。
他始終相信子嗣這等事情不能強求,名利雙收之後也未曾浮躁。老來得子,雖然辛苦,但南仰周對南懷瑾的教育卻十分得當,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南懷瑾沒有辜負南仰周,成為一代名人的原因。
文/史海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