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貴州省第一期自然資源科普講壇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舉行。講壇為期兩天,由貴州省自然資源廳主辦,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承辦。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及下屬事業單位、貴州省煤田地質局、貴州省有色工業和核工業地質局、貴州省地礦局、貴州省師範大學、貴州省內各大地質公園及科普基地、《貴州教育報》等單位的150餘名聽眾,在這裡分享了精彩的課程。
「學」與「問」,受益非淺
「目前地方上開展科普活動經常是以圖片的方式,人員、藏品跟不上,可不可以向省博物館借一些藏品?」
「缺乏展品實體,建議可以採取複製性的展示方式,比如拓印、多媒體等展示手段。」面對聽眾提問,來自貴州省博物館的副研究員張嬋微笑著給出了答案。一個問題剛答完,貴州省地質博物館的一名工作人員就藏品的維護保養又提出了疑問,也得到了張嬋詳盡的解答。這樣熱烈的交流場面,頻頻發生在講壇上。
在本期講壇,來自貴州省博物館、貴州省黎平會議紀念館的各位主講人,帶來了《談場館講解》《藏品管理》《對博物館賦能人民生活的思考》《博物館教育之講解工作專業化》等課程。課程上,主講人無私地分享了來自工作實踐的理論與經驗,富於實戰性的內容牢牢地吸引住了在場聽眾。在課程內容的啟發下,聽眾們紛紛並就工作中的難點諮詢各位主講人,並在課後表示,參與這期講壇受益非淺,一定要將課程的精華帶回到工作之中。
「首批觀眾」,堪稱幸運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場館建設已進入尾聲,目前,序廳及4D影院已達到對外開放的要求。作為科普講壇的一項活動內容,聽眾受邀來到序廳及飛行影院,成為了貴州省地質博物館的「首批觀眾」,堪稱幸運。
在序廳氣勢恢宏的國寶級巨型海百合化石前,一百餘平方米的原生態海百合化石震撼人心。講壇的聽眾們驚嘆不已,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在4D影院,一段4D影片帶他們以沉浸式的體驗,飛越了多彩貴州的壯麗山河,更是激發了他們對貴州喀斯特風光的熱愛。貴州師範大學的李維老師興奮地說,僅僅看一遍遠遠不夠,發自內心地還想再看一遍。
更多的聽眾則表示,雖然只看到了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展陳內容的極少部分,但已經足夠讓他們對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全面開放充滿期待。
創新、綠色、共享
本次講壇,是新成立的貴州省地質博物館第一次公共活動。講壇的成功舉辦,令博物館全體職工都受到了莫大的鼓舞。這一活動的成功經驗,也極大地有助於貴州省地質博物館繼續承辦這一科普論壇,承擔好開展科普工作的重要職責。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表示,將以高質量發展為中心,突出「創新、綠色、共享」的理念,與自然資源系統各單位、全省各科普基地、各地勘單位、科研院校深化合作,整合資源,共同推動貴州自然資源科普事業邁上新的臺階。(沈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