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內容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並提出要注重將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在我省「十三五」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山西省圖書館文源講壇堅持智志雙扶,圍繞品牌服務,組織專家文化志願者走出去、走下去,深入探索公益講座助力精準扶貧服務模式,彰顯了公共圖書館人的文化使命和責任擔當。
自2016年9月起,基於嵐縣、陽曲縣等地對開展講座服務的迫切需要,山西省圖書館推出了「文化行三晉 講座走基層——文源講壇基層服務項目」,面向省內市、縣(區)、鄉村(社區)開展公益講座精準服務,按照菜單式服務,直接對接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 。截止2020年12月,累計舉辦講座310場,服務約370萬餘人次(含網絡直播),覆蓋了全省11個市、60多個縣(區)、鄉村(社區)。
追尋領袖足跡,讓文旅融合擁抱「詩」和「遠方」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2020年7月,「文化行三晉 講座走基層——文源講壇基層服務項目」發起了「追尋領袖足跡 感悟使命情懷」主題活動。工作人員及文化志願者深入大同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雲岡石窟,以及太原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邀請專家志願者圍繞大同黃花、雲岡石窟、手撕鋼進行講解。
在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雲州區黃花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安一平講述了大同黃花的故事。「希望把黃花產業保護好、發展好,做成大產業,做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黃花成為鄉親們的『致富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同黃花的殷殷囑託。「成了網紅的大同黃花,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帶著這樣的疑問,工作人員與安一平主任進行了互動交流。安主任詳細地介紹了大同黃花的種植歷史、藥用價值以及大同黃花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
「一入雲岡門,一生雲岡人。」雲岡石窟始建於1500多年前,是中外文化、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佛教藝術與石刻藝術相融合的一座文化藝術寶庫。在大同雲岡石窟景區,雲岡石窟研究院研究員、《雲岡石窟全集》副主編王恆擔任主講嘉賓,「講座現場就設在景區景點,老師講得認真,遊客也聽得入迷」,參與本次活動的志願者黃溪瑤說。「我的一生都在研究雲岡石窟,雖然我不是雲岡本地人,但也要自稱『雲岡』人,宣傳雲岡,責無旁貸,這既是雲岡精神,也是我們對雲岡做出的一生承諾。」情到深處,王恆老師和我們分享了他的雲岡情。
▲ 文源講壇走進大同雲岡石窟
在太原,工作人員以及志願者來到了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便是「發揚工匠精神,為中國製造貢獻力量」一行大字。「手撕鋼作為一種高精尖缺材料,近年來,隨著國家新型尖端領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航天、核電等領域,對『手撕鋼』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市場潛力巨大,山西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不僅自主攻克了不鏽鋼箔材精密製造技術,還將不鏽鋼箔材的製造工藝提高到世界領先水平,解決了國家關鍵材料的『卡脖子』難題」,聽了手撕鋼團隊帶頭人王天翔書記的分享,「百鍊鋼化成繞指柔」,一代又一代太鋼人「守初心 擔使命 守本分 」的匠心拼搏,也通過講座為讀者所知。
春風化雨,講述山西故事
位於湘、桂、黔三省交界地的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是全國七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這裡分布著中國保存最完好、數量最多、最集中的侗族建築群。2020年11月11日,三江侗族自治縣退出全國貧困縣序列前夕,上百名侗族小學生聆聽了一場生動的山西文旅課,「黃河之魂在山西 長城博覽在山西 大美太行在山西......」在文化學者王修築老師趣味橫生地講解中,相距1700公裡、跨越5000年的三晉文化與侗族文化瞬間連通。
▲晉山桂水 共沐書香——2020年春雨工程山西省文化志願者廣西行公益演出活動現場
自2018年起,山西省圖書館累計組織117名文化志願者深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彭陽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烏魯木齊市、五家渠市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開展了「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行動。志願者們以「培訓講座」「展覽展示」「文藝演出」等形式新、接地氣、見成效的文化交流活動與邊疆民族地區的朋友們「像石榴籽兒一樣緊緊地抱在了一起」,共同講述關於文化的故事,先後舉辦「基層文化工作者培訓班」「閱讀推廣朗誦音樂會」「山西特色攝影展」等活動近20場,服務約5萬餘人次。
定點幫扶 助力旅遊公共服務
扶貧先扶智,只有幫助村民從心理上「走出大山」,進入為更廣闊的文化世界,才能突破貧困的「文化藩籬」。
長治市壺關縣橋上村處於太行山中心腹地,是2019年新晉國家5A級景區「八泉峽」的所在區域,也是山西省文旅廳對口幫扶村。近年來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等新型業態,橋上村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以「民宿」「客棧」經營為主業的新農民逐步實現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對於村民來說,如何為景區遊客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打通吃住行遊樂購各個環節,把民宿、客棧經營好、發展好,這是一個發展難題」,省文旅廳駐村第一書記白少棟表示。針對這一特殊需求,文源講壇邀請到了太原學院旅遊系的張煜、王衛濤兩位專家,深入橋上村,通過實地調研、專題授課、流動服務等方式,為村民經營的民宿、客棧定計獻策。
▲工作人員及專家志願者走進「九月」民宿尋訪調研
李聯增是橋上村「村民」變「老闆」的典型代表,依託八泉峽景區,他開辦的半山緣民宿也是經營地有聲有色。因為旅遊紅利,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辦民宿,如何在眾多的民宿中脫穎而出,是他一直在思考與探索的問題。針對李聯增的困惑,張煜、王衛濤兩位專家經過實地調查,提出了增加農家採摘等體驗性服務,讓「屋前花滿路、屋後到處樹」的民宿小院脫穎而出的妙計良方。「開展信息參考服務也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業務,我們依託專家講座這一快速直接的方式,對村民在經營民宿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精確診斷,並開出藥方,為村民經營好民宿提供思路,確保脫貧不返貧」,這也是文化講座下基層的目的所在。
精準服務,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
文化扶貧,精準是要義。「在一些農村,農民主要的問題是消費不合理、閒暇無意義」,中陽縣塔上村李村長說。呂梁市中陽縣塔上村是一個常住人口200人左右,平均年齡60-65歲的小村落。2016年山西省圖書館組織大學志願者們深入塔上村開展了文化志願服務。「雖然塔上村四面環山、交通極為不便,但在大山深處,村民對於知識和文化的渴望始終都很強烈」,志願者小吳在與村民溝通後將她的這一發現寫在了調研報告裡。一位曾經的村支部書記、老黨員李永玉還展示了他多年的「藏書」,「快30年了,我始終保持著每晚讀書的習慣,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語句就查字典,問兒子。」雖然他的閱讀結構單一,閱讀方法並不科學,但書籍多年來始終是他農忙時的放鬆、寂寞時的消遣。村支書李鳳輝說,「省圖書館志願者的到來為我們塔上村帶來了活力,志願者服務為村民的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塔上村也把寒暑假返家的高中生、大學生組織起來,定期通過村裡大喇叭廣播、更新黑板報等方式提供文化服務,這樣也就保證了志願者服務的延續,在志願者的帶領下,村民的休閒生活不再是單一的打麻將,走進農家書屋也成了不少村民的選擇,希望大家再來!」
▲中陽縣塔上村,山西省圖書館文化志願者正在幫助村民出閱讀主題黑板報
嵐縣曾是我省的國家級重點貧困縣之一,因其地理位置優勢,被稱為「太原的後花園」。嵐縣圖書館的郭館長是一位非常有情懷的館長,「我始終認為讀書應當從娃娃抓起,從家庭抓起,以家庭閱讀帶動全社會的閱讀」。根據嵐縣實際需求,省圖工作人員確定了「以中小學生為重點服務群體」的定製化講座服務模式,自2016年7月起,組織周強、李軍蘭、劉昕、王筱鵬等十餘位主講嘉賓在嵐縣城關小學、民覺學校、紅旗小學等學校開講,講座主題涵蓋了「家庭教育」「名著經典賞析」「心理健康」「閱讀與作文」等內容,累計服務4萬餘人次中小學生及家長。
▲文源講壇走進嵐縣梁家莊鄉一貫制學校
2019年6月28日上午8時剛過,嵐縣梁家莊鄉政府報告廳內,16個村的村主任、支書,及村民代表近200人早早的來到了講座現場,聆聽山西省圖書館文源講壇主講嘉賓、忻州師範學院葛延峰教授帶來的《學懂悟透培訓》,「我們就是要使把巧勁把黨的理論宣講放在老百姓的心坎上,讓它在潛移默化中飛入尋常百姓家」,葛延峰老師說。而在梁家莊鄉的另外一角——梁家莊鄉一貫制學校,臨近期末考試的校園分外安靜,時不時還會傳來朗朗書聲。全校60餘名學生聚集在留守兒童之家,聆聽太原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潘傑帶來的《認識你所熟悉的漢字》,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問我們「老師,講座還來嗎?我的好朋友今天請假了,她沒有聽到,我想讓她也能聽一聽」。「這就是文源講壇走出場館的意義所在,在當地兒童的心裡播種一粒種子,用文化澆灌,靜待生根發芽。」
▲在嵐縣梁家莊鄉開展講座服務的忻州師範學院葛延峰教授
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只有跟百姓心連心,才能不斷提升服務效能。楊老師是山西省圖書館的一名專家文化志願者,自2017年5月起,楊老師成了陽曲縣的常駐「居民」,連續兩年奔波往返於太原陽曲兩地開展文化講座。比較特殊的是楊老師的服務對象是村民,在她看來「這是有別於任何一個官方講堂、學院講堂的民間講堂,聽眾是中國人數最龐大最底層的人群,他們沒文化,或者是文化層次較低」,「針對沒有固定場所、沒有適合講座開展的多媒體設備、群眾組織困難等現狀,走村入戶送文化成了最大特色,他們不主動來聽,我們就挨家挨戶的去請,把小凳子擺好,把條幅掛起來,熱情的請他們坐下,以聊天的形式找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細緻講解。有的在小賣鋪旁、有的在田間地頭、有的在戲臺子底下,還有的在關帝廟前,用老百姓能夠接受的講故事、打比喻的方式讓接受能力較弱的村民聽進去、聽明白」。聽完楊老師講座後的村民們不停地鼓掌叫好,紛紛表示:「這樣的講座太重要了,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活動了,你們一定要多來、常來!」
▲陵川縣楊寨馬蘭花蔬菜專業合作社正在認真聽講的村民
在陵川縣楊寨馬蘭花蔬菜專業合作社,近200名貧困戶及鄉村青壯年積極參與到了山西省圖書館文源講壇基層服務講座中。「通過專業合作社,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在口袋日益鼓起來的同時,精神也要富起來,山西省圖書館作為我省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通過精心組織與策劃,帶領省城的專家、教授深入基層,為農民提供文化服務,用老百姓能夠聽得懂的語言,呈現高品質的文化講座,幫助老百姓豐富知識結構、獲取專業技能、開拓眼界,更為重要的是把公共文化服務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門口,讓老百姓能夠共享省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成果。」
關注心理健康,文化助力全面小康
▲太原師範學院郭尚花教授在育傑幼兒園主講《兒童繪本閱讀指導》
「講座就需要主動走出來,直接對接年輕人的訴求,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太原師範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劉建明受邀參加文源講壇走基層服務講座時對文源講壇走出傳統服務陣地,主動與聽眾需求對接,開展精準服務的模式予以了高度肯定。2020年的走基層講座服務項目中,文源講壇積極與太原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合作,依託其副高級以上心理諮詢師以培訓講座的方式,向社區一線的中小企業、幼兒園以及文旅系統一線從業人員推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系列講座,從宏觀層面上加強社會心態的調節和引導,不斷提升國民心理健康素養,以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據統計,該系列講座共舉辦12期,服務約2000餘人次。太原師範學院李軍蘭教授是其中的一員,她跟隨心理健康服務走基層小分隊,走進了河津、永濟、芮城、夏縣、聞喜......「只要老百姓需要,我就會全力以赴」,李軍蘭老師始終堅信「心理健康既是為了調節自己,保持最佳生活狀態,也是通向幸福生活的鑰匙」。
▲太原師範學院李軍蘭教授主講《有話如何好好說——人際溝通的心理學模式解讀》
結 語
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初,非一春之暖。「文化行三晉 講座走基層——文源講壇走基層服務項目」只是山西省圖書館文源講壇在「十三五」期間開展文化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的完美收官,如何發揮省級公共圖書館的示範帶頭作用,團結帶領全省公共圖書館,凝聚合力,發揮好資源共建共享優勢,不斷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標準化建設,在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蹚出一條新路來;如何有效對接旅遊公共服務,助力「遊山西就是讀歷史」文旅品牌的打造;如何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服務方式,推動全民閱讀,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服務文旅強省建設等等,這些都是公共圖書館面臨的新課題。山西省圖書館必將牢記「傳承文明 服務社會」的初心和使命,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發揚釘釘子精神,鍥而不捨,馳而不息抓下去,在鄉村振興、文旅強省建設中展現出更為有力的文化力量。
(來源:山西省圖書館)
原標題:《知識改變命運—山西省圖書館文源講壇文化走基層的探索與實踐》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