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科技館線上主題科普活動之三 紅月亮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2020-11-15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甘肅科技館線上主題科普活動之三 紅月亮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鵲橋探測月球背面

  月球有一面總是背對著地球,那科學家是怎麼觀測的呢?還有月亮的圓缺是如何形成的,紅月亮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在本期「璀璨星空」線上主題活動中,甘肅科技館科技輔導員們將帶領小天文迷們一起去探索月亮的奧秘,了解關於星座的神秘過往。

  「鵲橋」讓月球背面不再深不可測

  講解員:甘肅科技館科技輔導員 孫瑩

  2018年5月21日,中國發射嫦娥4號的中繼衛星「鵲橋」,到地月拉格朗日L2點。鵲橋?是牛郎織女的那個鵲橋嗎?這個「鵲橋」是用來幹什麼的呢?還有地月拉格朗日L2點又是什麼呢?

  對了,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一定要先給大家普及一個小知識點,那就是在鵲橋發射以前,月球的背面是收不到信息的。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利用中繼衛星「鵲橋」,在地球和月球之間搭建了一座跨越40多萬公裡的通信橋梁。所以,這個「鵲橋」可不是神話傳說故事中牛郎織女相會的那個鵲橋哦。

  「鵲橋」發射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確定「安家」的黃金位置。這個位置既要能同時觀測到月球背面和地球,還要使「鵲橋」保持平衡,無需額外動力。這黃金位置究竟在哪裡呢?科學家歐拉和他的學生拉格朗日曾基於三體問題,提出五個引力平衡點,這被稱為拉格朗日點。我們可以看到只有L2點位於地月系連線的延長線上,並可以觀測到月背,在這裡受地球和月球的共同引力作用鵲橋可以在一定範圍內維持運動,無需額外提供動力。這個範圍就是L2點,所以,L2點不是一個點哦。

  那麼,「鵲橋」究竟如何實現地月通訊呢?

  我們可以想像,月球在中間,地球和中繼衛星分別在月球的兩邊,跟地球相比,月球較小,所以月球幾乎遮擋不住地球和中繼衛星「鵲橋」之間的信號傳播,只要月球附近的信號傳到中繼衛星,這顆中繼衛星就實時對地通信。

  「鵲橋」的通信能力又如何呢?通信能力與天線密不可分。「鵲橋」上架設了一副展開後口徑近5米的傘狀天線,這把大傘為「鵲橋」和地球之間鋪設了一架高速橋梁,以最高2兆每秒的速度和地面通信。

  作為嫦娥4號探測器的通訊官,「鵲橋」邁出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登陸探測月球背面的第一步。

  月相變化是地球阻擋了太陽光嗎

  講解員:甘肅科技館科技輔導員 張曜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裡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月相是指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根據光學知識,月球不是光源,自身不發光,我們看見的月球可見的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形成的 ,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

  月球會繞地球公轉,地球會繞太陽公轉,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我們看到的月球發光部分的形狀也是不斷變化的,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

  月相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地球阻擋了太陽光嗎?

  答案當然不是!

  月相的變化周期大約是一個月,這也是月份與星期的來源。朔日,也就是初一,完全看不到月亮,是因為月球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太陽光照在了月球背面,月球的整個正面都沒有太陽光,並且月球幾乎與太陽一同升起,如果日、地、月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則會發生日食。當地球位於日月之間並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才會阻擋太陽光,並在月球上留下陰影,把月亮一點一點地吃掉,它就是月食,但持續時間並不長,通常都在兩個小時以內月亮就會移開,地球本影復原,由此可知,月全食必定是發生在月圓之夜。

  而紅月亮就是在月食時出現的。紅月亮也稱「血月」,它的產生實際上只是光線折射的作用,月全食時,太陽光通過地球兩側的時候,波長較長的紅色光線通過折射照射到月亮上面,再從月亮上反射到地球上,讓陷入黑暗的人類看到紅色的月亮。

  現在知道了吧,月相不是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而是由於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陽照到發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它的陰影部分其實是月球自己的陰暗面。

  曾經的火星有山有水

  講解員:甘肅科技館科技輔導員 王菡子

  作為人類的鄰居,四億年前的火星有山有水有白雲,無論是從環境溫度來說,火星都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後來,火星的內核逐漸冷卻並停止旋轉導致太陽風剝離了它的大氣層和水分,導致氣溫驟降,大氣層逐漸消失,水大量地蒸發,所有的生態系統遭到了毀滅,火星表明的溝塹及紅色的沙漠,可能是遠古時期的火星曾經發生過強烈的火山爆發,源源不斷地噴出熔巖造成了火星今天的面貌。但目前人類還局限於火星表面的探測,不過這一系列謎團終將得到解釋。

  天空中有已命名的星座88個

  講解員:甘肅科技館科技輔導員 李輝

  星座,是對天空中組成特殊形狀的天體的總稱。

  天空中共有88個已命名的星座,命名方式形式各異,包括神話中的動物、人和物品。一個星座的命名,通常是以這個星座中最亮的星星構成的圖案來決定的。還有一些形狀更小的,和星座有所區別,它們也有自己的名字,通常我們叫它們星群。在指南針發明以前,人們是用星星來進行導航的。

  儘管星星的布局不變,但是一些星座在一年中會處於不同的位置,人們通過星座位置的變化,能夠得知季節的交替變更。當然,這不是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發生了改變,而是地球的移動使人們的視野發生了變化。

  獵戶座是很有名的星座,它所在的位置非常特別,你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觀測到它。獵戶座的名字源於一個希臘獵人的傳說。辨認這一星座最簡單的方法是找到三顆連成一線的星星,這三顆星星被稱作「獵戶座腰帶」。仙后座是根據一位美麗的皇后命名的。她的美貌廣為流傳,備受稱讚。人們將她與海之女神作比,這惹怒了海神波塞冬,他便將她變成了一塊石頭,永遠地隱藏於群星之中以作懲罰。水瓶座、天琴座……還有很多美麗的星座,它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傳說,你都知道嗎?

  文/記者 夏苗  圖/甘肅科技館提供

相關焦點

  • 打造「永不閉館」的科技館 臨沂市「線上科技館」成功上線
    2020年12月31日上午,臨沂市科技館「線上科技館」上線儀式在臨沂市科技館舉行。市科協、臨報集團、市科技館、智媒科技公司等單位領導和相關人員出席儀式。臨沂市「線上科技館」,主要包括《雲·廳》、《雲· 知》、《雲·賞》和《雲·享》四大板塊,運用「網際網路+科普」的形式,線上線下的互動,館內館外的聯動,把展品講解、趣味科學實驗、科普劇、傳統文化小課堂、微講堂、影院劇場等現有科普資源整理、融匯、拓展,將這些相對固定的線下資源搬到「在臨沂」客戶端,實現科普資源數位化、雲端化,進一步拓展了科普內容的深度,延伸了科普知識的廣度,打破了參觀時間的限制
  • 「人體奧秘」科普展 亮相科技館
    > 本報訊 昨天上午,觀眾在鄭州科技館參觀
  • 2019年全國各類科普活動共計11.49億人次參加 科普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全國科普統計調查結果,2019年度,我國科普人員隊伍規模有所擴大,專職人員構成持續優化。「2019年全國科普專、兼職人員數量均出現增長,達到187.06萬人,比2018年增加4.80%。2019年全國共有科技館和科學技術類博物館1477個,比2018年增加16個;科普場館展廳面積537.38萬平方米,比2018年增長2.22%。「科技館和科學技術類博物館參觀人次達到2.43億人次,比2018年增長10.93%。」楊啟明指出。
  • 聚焦服務定位 強健科普之翼——金昌市科協七屆委員會工作回顧
    堅持抓創新,科普宣傳的創造力凝聚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主題科普活動全覆蓋。近年來,市科協充分發揮科普主力軍作用,與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等市直有關部門聯合組織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全國科普日」等群眾性社會性集中示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組織科技工作者、科普志願者深入農村、企業、社區、機關開展系列科普宣傳活動,利用科普大篷車、科普展品、科普櫥窗、科普欄、科普e站等科普資源,面向農村群眾、社區居民、幹部職工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教育,連續6年獲得「
  • 上海科技館天文研究中心亮相 十二生肖特覽開幕
    圖說:十二生肖展覽亮相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下同)深耕科普、厚植創新的上海科技館,今天迎來19歲生日。上海科技館自2001年成立以來,已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最高位列第六名,連續五次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當天,上海科技館舉辦了天文研究中心成立、十二生肖展覽亮相、並推出三館吉祥物等一系列「慶生」活動,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 【中秋節】超級月亮、紅月亮、藍月亮都是啥?
    28日,我國公眾將迎來今年最大最圓的月亮,又稱「超級月亮」,而美洲、歐洲、非洲、西亞部分地區的公眾除了能看到「超級月亮」,還能看到壯觀的月全食和「紅月亮」。中秋節、超級月亮、月全食、紅月亮、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些難得一見的月球天文現象集中在一起輪番上演,為我們觀月賞月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超級月亮一、什麼是超級月亮?
  • 到科技館看免費天文展,讓孩子們站上「仰望星空」制高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朱建強 解富東 徐英傑為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給暑期的淄博學子提供一方科普熱土,由淄博市科協、淄博市文明辦、淄博市教育局聯合主辦,淄博市科技館承辦的「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將於8月7日在淄博市科技館新館開展。
  • 上海科技館舉辦日食特展,為天文館開放提前預熱
    海報圖央廣網上海7月21日消息(記者周洪)上海科技館今天(21日)起推出原創策劃的「日月魅影——日食特展」,線上線下展同步推出。與此同時,今天起上海科技館、自博館兩館恢復團體接待和影院開放。2020年6月21日「夏至金環日食」剛剛落幕,壯觀的天象讓人久久不能平復。
  • 看見紅月亮有什麼預兆 臨沂民間相傳竟如此恐怖
    面對紛繁的世界,面對災難橫生的世間,許多人對「紅月亮」產生了疑問,「紅月亮」的出現到底預示著什麼呢?   據《大正藏經》記載:「若有國界日月薄蝕。或五星失度形色變異。或妖星彗孛陵押王者貴人命宿。或日月虧損於本命宮中。此時應用此教息災護摩。或遭大疫疾 病流行鬼神暴亂。   異國兵賊侵掠國人。」
  • 猴子,你在吃什麼--中國數字科技館
    《我們愛科學》開博時間:2016-11-21 21:28:00 《我們愛科學》雜誌創刊於1960年,是我國最早創刊的少兒科普期刊
  • 上海科技館19歲了,天文館預計明年開放生肖展也已免費展出
    科技館供圖2020年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迎來19歲生日,當天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等。12月18日,上海科技館正式宣布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葉叔華院士擔任特聘顧問,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上海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學院、上海交大天文系等單位專家組成高層次專家委員會。
  • 共同戰疫 線上科普丨「精靈之約 筆記精靈——我家的花精靈」徵集...
    疫情期間,為滿足市民遊客居家開展科普體驗活動的需求,上海植物園通過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開展了「精靈之約 筆記精靈——我家的花精靈」作品徵集大賽,吸引了大量市民遊客的踴躍參與,讓大家在疫情期間也能通過適宜的方式親近大自然!
  • 上海自然博物館推原創天文主題展 「星空之境」—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館2017全新原創天文主題巡展「星空之境」,9月26日起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1臨展廳免費對遊客開放。
  • 月全食過程示意圖片一覽 2018.1.31可看月全食+紅月亮
    但由於月亮圍繞地球運行的軌道(白道)與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黃道)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有一個5度9分的夾角。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望月在地球黑影的上面或下面經過,因而不會出現月食。只有太陽、地球和月亮三者排成真正的一條直線時,才會發生月全食。比如今年1月31日和7月28日都發生月全食。  為何月全食會出現「紅月亮」呢?
  • 凱德廣場·雲尚開展大型星球科普主題活動
    據了解,該展示僅為凱德廣場·雲尚舉行的「追星計劃」大型星球科普主題活動的一部分,此外還有首次完成太空行走任務的「神舟七號」太空衣復刻版展出,以及穿插展示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科普知識,供市民國慶假期來一場寓教於樂的親子同行。
  • 鼠年辨「鼠類」朋友圈 上海科技館舉辦「鼠年生肖特展」
    上海科技館原創策劃的「百鼠鬧春——2020鼠年生肖特展」1月11日在滬開展,展覽將持續至4月28日。該展以「百鼠鬧春」為題,從文化、科學、民俗等多元視角共同探討、詮釋鼠以及其家族成員的多重屬性,分別以「文化中的鼠形象」、「科學中的鼠形象」、「歡樂『鼠』不清」等板塊內容,全方位帶領觀者走進奇妙鼠世界,了解鼠和「鼠類朋友圈」,看它們如何成為地球上最偉大的獸中一族。
  • 上海科技館19歲生日推出十二生肖展 天文研究中心同時成立
    東方網記者解敏12月18日報導:累計接待國內外觀眾逾7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20家博物館……今天上海科技館迎來了它的第19個生日,並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成立天文研究中心、舉辦十二生肖展覽、推出三館吉祥物等。
  • 「三六九往上走」之甘肅文旅企業攻略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應邀出席論壇,並以《甘肅旅遊:富了口袋富腦袋》為題,介紹了甘肅文旅助力扶貧的思考與實踐。本次論壇充分詮釋了「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的品牌內涵,展示了甘肅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豐碩成果。特別是「三六九往上走」立意巧、接地氣,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經各大網站轉發,引起業界共鳴。甘肅文旅企業家俱樂部對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深表祝賀,並深度思考如何「三六九往上走」。
  • 地震科普|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1什麼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城市直下型地鎮就是震源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震。這是一種對城市威脅最嚴重的地震,也是城市防震減災最應重視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6級地震,就屬於城市直下型地震。2為什麼說地震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係地震始終處於運動狀況,每天既在自轉,又在公轉。因地球內部是由不同形態物質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加之地殼分為不同的巖石圈和板塊,板塊間的活動差異成為地震的發生原因之一,所以,絕大多數破壞地震是與地殼構造活動有關的。
  • 全國愛眼日晉江開展眼健康線上科普講座
    晉江新聞網6月7日訊 6月6日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的主題是「視覺2020——關注普遍的眼健康」。昨日,晉江市教育局聯合晉江經濟報、福建廣電網絡晉江分公司,開展「66愛眼日」科普講座,邀請晉江市醫院、晉江愛爾眼科醫院、晉江俊能視眼科門診部的眼科專家,在線為學生、家長普及護眼保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