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各類科普活動共計11.49億人次參加 科普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2021-01-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12月24日,科技部發布2019年度全國科普統計調查結果。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在各部門、各地區的共同努力下,全國科普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整體處於穩中有升態勢,包括科普人員隊伍、科普經費、科普場館等多個統計指標數據實現增長。但與此同時,在網絡化科普傳媒迅速發展的衝擊下,我國科普事業也呈現一些新的發展趨勢,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對此,來自科學技術部引智司的全國科普數據統計專家給出了權威解讀。

多項統計指標數據實現增長

科普人員隊伍、科普經費、科普場館等通常被作為科普統計調查的主要對象,相關數據變化是反映科普事業發展情況的重要衡量指標。

根據全國科普統計調查結果,2019年度,我國科普人員隊伍規模有所擴大,專職人員構成持續優化。「2019年全國科普專、兼職人員數量均出現增長,達到187.06萬人,比2018年增加4.80%。其中,中級職稱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學歷專職人員15.16萬人,比2018年增加10.98%,佔科普專職人員的60.60%;專職創作人員2.01萬人,比2018年增加29.38%,佔科普專職人員的8.03%;專職講解人員4.07萬人,比2018年增加23.77%,佔科普專職人員的16.28%。」全國科普數據統計負責人、科技部引智司四級調研員楊啟明介紹。

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科普經費持續增長,科普場館基建支出增加明顯。據悉,2019年全國科普工作經費籌集額共計185.52億元,比2018年增加15.13%。其中,政府撥款147.71億元,佔全部經費籌集額的79.62%,比2018年提高了1.42個百分點。全國科普經費支出中,75.09%用於科普活動開展和科普場館建設。

此外,科普場館數量繼續增加,參觀人數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全國共有科技館和科學技術類博物館1477個,比2018年增加16個;科普場館展廳面積537.38萬平方米,比2018年增長2.22%。「科技館和科學技術類博物館參觀人次達到2.43億人次,比2018年增長10.93%。」楊啟明指出。

兩項下降指標值得關注

在整體處於穩中有升態勢的同時,全國科普統計調查結果還面臨兩大新挑戰——出現了兩項值得關注的下降指標:一是全國農村科普兼職人員隊伍規模有所縮減,2019年人員數量為40.97萬人,比2018年下降7.70%。二是在網絡化科普傳媒迅速發展的衝擊下,部分公共場所科普宣傳設施數量減少。例如,城市社區科普(技)專用活動室5.47萬個,比2018年減少6.74%;科普宣傳專用車1135輛,比2018年減少16.85%。

全國科普數據統計專家邱成利認為,農村科普兼職人員隊伍規模有所縮減是個大趨勢:「農民的科學素質在提高,一些新型農民的出現,使得很多一般性問題不再需要兼職科普人員來解決。與此同時,農業知識獲取的渠道也越來越多元化,除了農技人員口傳面授外,農民還可以通過專業網站、微信等方式獲得。」

此次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新媒體科普傳播增長迅速,以多媒體尤其是新媒體技術為支撐的科普傳播更加廣泛。以下一組數據就是有力的證明:全國建設科普網站2818個,比2018年增加4.84%;創辦科普類微博4834個,比2018年增長72.09%;創辦科普類微信公眾號9612個,比2018年增長36.01%。

在邱成利看來,網絡化科普傳媒迅速發展給傳統紙質科普出版物帶來了衝擊,但這不能算壞事,而是一種進步。「部分公共場所(包括城市社區科普專用活動室等)科普宣傳設施數量減少,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基層單位改革,不斷撤併機構;不少活動室表現為綜合用途,既有科技功用,又有文化、體育等功用;而科普宣傳專用車數量減少,則跟各地限制公車購買有一定關係。此外,作為純公益投入,科普宣傳車輛的保養、維修費用沒有明確出處,也會影響到科普專用車的數量。」

專家:多一些實物,少一些屏幕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平均每94.79萬人擁有一個科普場館;而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科研機構、大學向社會開放,使開展的科普活動數量持續增長,達到1.16萬個,接待參觀人員947.97萬人次。可見,科研設施面向社會開放贏得了更多人群的普遍歡迎。

「別看我國東部地區科普場館比較多,中西部地區還很少。為此,在政府撥款建設的基礎上,科學技術部還採取讓科研機構和大學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公園和旅遊設施等增設科普功能、會同其他部門建立特色科普基地等方式。比如,同交通運輸部共建國家交通運輸科普基地,同中國氣象局共建國家氣象科普基地,還有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國家自然科學科普基地……這些都極大地彌補了我國科普場館數量的不足。」邱成利表示,下一步,我國還將在社區、農村和企業等公共場所建立一些基層科普設施,包括科普實驗室、操作室等,讓公眾就近就能參與科普活動。

據悉,全國各類科普活動共計有11.49億人次參加,比2018年增長28.65%。網絡化線上參與模式不斷湧現,成為年度科普活動的亮點。

「科普活動屬於非正式教育,線上並非最好的方式,我們還是鼓勵線下參與。」邱成利認為,科普活動的特點是直觀性、體驗性和互動性,因此實物和模型的效果要比圖片和文字更好。「我個人主張,有孩子參與的科普活動,應該多一些實物展示和觸碰,少一些屏幕,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孩子對科學技術的興趣,還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參與氛圍,產生溢出效應。」在邱成利看來,科普活動應該用低成本的方式讓大家在幾公裡之內就能找到體驗科學的場所,「這與學習書本知識同樣重要」。

相關焦點

  • ...12、2019年超11億人次參加科普活動;13、數位化賦能文化產業高...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在重點領域布局一批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權威發布);2、明年一月一日起調整部分商品進口關稅 改善生活品質 支持產業發展(政策解讀);3、國家森林草原火災應急預案印發;4、堅持走團結合作之路(2020·年終專稿);5、國辦印發通知 建設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6、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 全國科普日|人每天有好幾次得癌症的危險……七個腳長約等於身高...
    康巴傳媒(本網綜合)科學 為心靈帶來陽光科學 給明天新的希望科學 驅散心中迷茫科學 為夢想插上翅膀2020年9月19日是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普日的發展歷程全國科普日由中國科協發起,全國各級科協組織和系統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布和實施而舉辦的各類科普活動,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雙休日
  • 聚焦服務定位 強健科普之翼——金昌市科協七屆委員會工作回顧
    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六年來,「金昌科普」網站累計發布各類科普知識信息2552條,瀏覽量逾22萬人(次);「金昌科普」微信公眾平臺累計發布信息2034條,點擊量達49萬人(次)。  反邪教警示宣傳教育不放鬆。
  • 2019年春運1月21日開始,成都預計客流量達2.95億人次
    2019年春運為1月21日至3月1日,共40天。成都15日召開全市交通運輸系統春運暨安全工作會議。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獲悉,成都今年繼續作為全國12個春運重點聯絡城市之一,預測這40天客流總量將達2.95億人次。
  • 中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報告(2019)內容是什麼?
    新中國成立後,婦幼健康事業面貌煥然一新,婦女兒童健康水平不斷提高,2018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下降到6.1‰,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0歲,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首70年,中國婦幼健康事業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均取得了積極進展與成效。1949年—1978年是成長期。
  • 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
    9月21日,作為2020年全國科普日重要活動之一,由由市科協、市教委主辦,市老科協、市教育發展基金會舉辦的「2020年重慶市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活動」啟動儀式在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校鐵山坪校區學術報告廳舉行。受邀來渝的中國老科協科學報告團專家成員董景新教授,以《中國北鬥—天上的指路神杖》為題,為800多名師生奉上了一場科技「大餐」。
  • 全國愛眼日晉江開展眼健康線上科普講座
    晉江新聞網6月7日訊 6月6日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的主題是「視覺2020——關注普遍的眼健康」。昨日,晉江市教育局聯合晉江經濟報、福建廣電網絡晉江分公司,開展「66愛眼日」科普講座,邀請晉江市醫院、晉江愛爾眼科醫院、晉江俊能視眼科門診部的眼科專家,在線為學生、家長普及護眼保健知識。
  • 2019年春運將於1月21日開始,預計發送29.9億人次
    2019年春運將於1月21日開始,預計發送29.9億人次 李偉、鄭忠營、乾龍/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9-01-07 16:10
  • 這100本(套)2019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值得買!
    這100本(套)2019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值得買! 麓谷君梳理發現截至1月6日湖南14個市州都已發布中小學寒假放假時間根據2020學年度校歷安排長沙全市各中小學校於2021年1
  • 2020年杭州福彩籌集公益金7.49億元 快來看看你貢獻了多少?
    數據顯示,2020年杭州福彩共籌集公益金7.49億元,而在整個「十三五」期間,杭州福彩籌集的公益金達到40.58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加了11.3億元,增幅為38.59%。這些公益金被廣泛用於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及各類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詮釋了福彩「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初心使命。
  • 2019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優秀作品名單公布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普及健康科學知識,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部、中國科協共同組織開展了「2019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  2019年新時代健康科普作品徵集大賽視頻類優秀獎名單  一、講解類優秀獎名單(21名)  1.《為你心動》  講解人:朱丹丹  報送單位: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2.
  • 統計局發布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2019年統計公報》用一筆筆沉甸甸的數據,全景展現了新時代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新成就,譜寫了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新篇章。在世界經濟增長趨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巨輪堅定前行,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充分彰顯了中國經濟穩定向好的基本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也充分展示了大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韌性、潛力和活力。
  • 我社4冊(套)作品入選 「2019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
    2021年1月5日,科技部《關於2019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名單公示的通知》發布,科學出版社《基因變遷史》《讓孩子遠離近視》《劍與盾之歌:人類對抗病毒的精彩瞬間》《運動即良藥》4冊(套)作品入選。讓孩子及家長了解正確的眼健康知識是青少年近視防控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書作者團隊長期從事近視防控的研究及科普工作,在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收集青少年近視防控的基本及前沿知識並以漫畫的形式表達出來。
  • 晉江開展眼健康線上科普講座 給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
    作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市,一直以來,晉江市高度重視兒童青少年「愛眼護眼」主題教育。在6月6日全國愛眼日這一天,晉江市教育局更是聯合晉江經濟報、福建廣電網絡晉江分公司,策劃了一場有愛的行動——開展「66愛眼日」科普講座,邀請眼科專家在線科普眼健康知識,提醒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不要忘了保護好眼睛。
  • 今年春運期間健康碼全國互認 鐵路春運客流預計2.96億人次
    今年春運期間健康碼全國互認  鐵路春運客流預計2.96億人次,1月29日起火車票預售期調整為15天;服務崗位人員每周檢測核酸  2021年春運將從1月28日開始,3月8日結束,共計40天。昨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疫情防控要放在春運工作的首位。
  •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人民生活福祉持續增進,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進度符合預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完成營業額980億美元,增長9.7%,佔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比重為56.7%。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9萬人。八、財政金融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82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稅收收入157992億元,比上年增加1589億元,增長1.0%。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8874億元,比上年增長8.1%。
  • 2019年中國航天日系列主題活動在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舉行
    當天上午,「逐夢航天、合作共贏」2019年中國航天日系列主題活動暨「逐夢航天」海南省青少年徵文大獎賽頒獎儀式在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舉辦。  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張作勝,海南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高樹建,省工信廳副廳長林敏,省教育廳副廳長李燕儀,省科學技術學會副主席鄭紅,文昌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曉橋,副市長何歡寶出席活動。
  • 長徵六號一箭13星,又一顆中學生科普衛星上天了
    衛星搭載多光譜載荷及高光譜載荷,設計壽命為3年,10顆衛星成功入軌後,將成為該公司全球遙感衛星星座的一部分。後續,長徵六號還將為該星座的組建進行多次組批發射。根據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Satellogic籤署的多發發射服務合同,長徵六號將為後者發射共計90顆衛星。
  • 中國建築學會2019年工作總結
    8位兩院院士、16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22位國際嘉賓出席本次年會。大會設11個主旨報告會、27場專題論壇、1場學術展覽、年會學術論文集共收錄論文136篇,評選優秀論文51篇,244位嘉賓作了231場學術報告。同期舉辦會員之夜、建築師畫廊、首期「蘇州古城保護建築設計工作營成果展」、科普公益等活動等。
  • 世界土壤日宣傳周暨「土生土長」科普活動舉行—新聞—科學網
    當天,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聯合廣東省土壤科學博物館,協同廣東省土壤學會、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專業委員會、廣東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共同舉辦的2020世界土壤日宣傳周暨「土生土長」科普活動在廣州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