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見龍在田,是乾卦的第二爻,如果把他乾卦的六爻當作人生的六個階段,那麼第二爻,也就是九二,就是人生的第二個階段,人生的第一個階段,就相當於一個人還沒有步入社會的時候,這個時候都屬於潛龍無用。上一篇我們說了潛龍無用的智慧,這一篇我們主要講見龍在田。
見龍在田(見,就是現的意思),就好比一個人步入社會以後,得到了老闆的賞識與器重,這個時候他的的能力得以施展,我們可以大展拳腳,展現自己的才華。這就是現龍在田。
大人,是古代對一個有德有能力的人一種尊稱,當一個有德又有能力的人得到賞識,器重,他表現出來的是一個大人的樣子。他威嚴,莊重,有能力,有德行,能夠是使眾人信服,又能輔佐領導治理有方,這就是利見大人。
就像諸葛亮一出山,就是一個大人的模樣,劉備封他為軍師,他用計謀幫助劉備解決不少的問題,這是他的能力,剛出山,關張二人對他不服,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卻不與關張計較,這是他的德行。他用他的能力與德行,越來越深人心,他在眾將士的心中的形象越發的威嚴莊重,神一樣的存在。這就是大人。
然而易經的第二爻本應該是陰位,現在卻是陽佔陰位,是不當位的,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含義呢?
九二爻不當位,就是說,儘管你很有能力,很有德行,深得人心,但是要注意,不可表現的太過,功高震主,埋下禍端。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句話道出了開國功臣的悽慘命運,都說皇帝無情,而易經認為,這些功臣之所以會落到這樣悽慘的下場,是不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站在帝王的立場,他是不允許任何人超越他而存在,威脅到他統治。
然而,歷史上也有深通這一道理的人,比如;範蠡,郭子儀,等等。他們能夠在一邊實現自己的價值的同時,一邊保全自己。
當我們在工作中受到領導的賞識與器重,切記不要表現過度,適可而止,不要顯出自己很有能力的樣子,引起領導的不悅,讓領導覺得你不把他放在眼裡,甚至功成之後,要把功勞讓給領導,領導覺得你心裡有他,自然更加器重你。這就是老子的「功成不居」,你不居功,功勞不是沒有了,而是贏得了人心。贏得了領導的心,你才有施展自己的機會。這就是現龍在田的處世智慧。按照「現龍在田」的智慧去做,你就是一個「大人」,你才會無咎。無咎就是你的這種做法,把無形的危機,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