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唐太宗和長孫皇后生下的第一個女兒,她天生麗質,蕙質蘭心,一出生便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從不驕縱。
然而這位出生即貴的公主,卻紅顏薄命,正應了洪希文《書美人圖》中的那句詩:「可憐前代汗青史,薄命佳人類如此。」
她叫李麗質,史稱「長樂公主」。
Ⅰ出生即貴,卻不驕不縱
公元621年,唐太宗李世民還是秦王,這一年,他的王妃長孫氏為他生了一個女兒,看著襁褓中軟糯奶香的嬰兒,半生戎馬的秦王內心一下子柔軟起來,在這之前,他們已經有了兩個帥氣的兒子,都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這是他們的第一個女兒,他很是歡喜,親自為她起名,叫李麗質。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後,秦王登上了九五之位,長孫氏也成了皇后,李麗質那年6歲,她成了最尊貴的嫡公主,然而它卻不驕不縱,這些都得益於母親的教導。
長孫皇后有一代賢后的美稱,她酷愛讀書,寫的一手好字,能吟詩作對。她不僅希望女兒平安快樂,更希望她擔得起大唐第一嫡女的盛名,她給長樂公主安排了最好的宮廷老師。
在母親的教育薰陶下,她描摹得一手好丹青,志文中寫道,展開公主所寫的書法,就連春天的花朵也被掩去麗色,展開公主所作的畫卷,懸掛的明鏡也顯得暗淡無光,一方闢雍硯是她少女時期的最愛,一直帶在身邊。
看到女兒如此知書打理,父親李世民愈加疼愛,在其八歲時,太宗就迫不及待地,封她為長樂郡公主,食邑三千戶。
雖然長樂公主之後,長孫皇后又相繼給皇帝添了三個小公主。但無疑嫡女長樂公主盛寵無人可及。
Ⅰ豆蔻年華出閣,夫妻十載琴瑟和鳴
古人一般早婚,豆蔻年華的長樂公主,到了適駕的年齡。能和長樂公主的美貌、才氣、權勢相匹配的,是大唐重臣長孫無忌之子長孫衝,他也是俊逸儒雅,才氣滿滿的世家公子。
長孫衝的父親是皇后的長兄,和皇帝是布衣之交,又是開國重臣權貴之家。是大唐所有未出閣的女子選良婿的模板。兩個年輕人都是人中龍鳳,世人眼中的天造地設。
唐太宗眼見愛女配得如此佳婿,高興之餘在寶貝女兒的嫁妝上任性了一回,他命令有司準備比永嘉長公主豐厚兩倍的嫁妝,最後在魏徵大力規勸和皇后好言相勸下才肯作罷。
13歲出閣,因為是表親關係,結親讓兩人親上加親,難能可貴的是他倆情投意合。
婚後長樂公主和夫君,臨古帖,撫古琴,對談吟詩,月下小酌。此間美好,正應了那句「只羨鴛鴦不羨仙。」
長樂公主進了長孫家門,雖是尊貴無比的公主,卻從不恃寵而驕。她與丈夫恩愛有加,溫良有禮,對上謙恭孝順,對下親切有禮。處事落落大方,深得夫家上下的喜愛。
Ⅰ薄命紅顏,二十三載說不幸也幸
長樂公主美滿姻緣一過就是十年,唯一一次堪當大任是因為公公長孫無忌遇上棘手問題。
貞觀13年,太宗打算搞分封制,讓諸王和功臣們永久的世襲一地,史稱徒封建事件。遭到朝臣的極力反對,此時長孫皇后已去世,大臣的勸誡無效。長孫無忌想到自己的兒媳長樂公主,請她進宮勸說,並代為傳話。最後唐太宗拗不過大家,詔停封建,可見長樂公主在太宗心中的份量。
只可惜紅顏薄命,長樂公主遺傳了母親的「氣疾」,與貞觀17年病逝,是年二十三歲,這對少年夫妻卻沒能等到老來相伴的一天。父親李世民聽到愛女離世的消息,悲痛大哭「皇帝悼深夭惠,懷三號而猶感。」喪妻的長孫衝失去如花美眷,一撅不振。
長樂公主雖23歲就香消玉殞,但她有最強大的父母庇佑,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有冠絕天下的寵愛,有青梅竹馬的愛人。
朝堂無常,瞬息萬變,公主並不是那麼好當的。中國古代的那些公主權傾一時風光無限,轉頭跌落深淵。
隋朝義成公主,悲情的和親使者,作為一枚討好外族的棋子,哪有感情與尊嚴可言?
太平公主,她一生成也政治,敗也政治,曾擁有天下,最後在宮廷鬥爭中失敗,被新皇賜死。
長樂公主,屬於她的命格,說不好,但總體已經強過很多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