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用戶的10大「變態」心理

2020-11-25 199IT

隨著社交網站的紅火,大多數的網民不可避免地融入到這股線上社交洪流中。雖然線上社交並非憑空創造,它本身也是現實關係鏈的轉移和變形,但在這個可擴展性更強的虛擬空間中,用戶的心理呈現出有別於現實社交的一些特點。

以下這十條是筆者在平時觀察或研究過程中發現的一些用戶心理現象,其中一些可能沒有經過嚴格的論證,也許只代表一部分社交用戶,希望與大家分享討論。

1.負面的宣洩——壞的總是容易傳遞出去

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在抱怨微博上負能量太多,各種揭秘、爆料、負性社會新聞在微博裡轉發泛濫。一時之間,正能量成了稀缺補藥。有研究表明,情緒憤怒的微博被轉發或成為憤怒反應對象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厭惡、高興和低落這三種情緒。針對Twitter的博文分析也發現,在檢出的203種細分情緒中,負面情緒出現更加頻繁,並且更加多樣化。回想一下,在寫新微博時,抱怨工作不順、環境汙染、辦事遇阻、社會不公是不是更容易脫口而出。在社交網絡上,負面情緒總是更容易被創造和傳遞出去。

左圖:每個黑點代表用戶。右圖:每個點代表一條微博。紅色代表憤怒,綠色代表高興,藍色代表憂傷。

2.信息的患失——好的有用的信息是不是悄悄溜走了

微博推出「智能排序」的功能後,遭到許多用戶吐槽。在信息的篩選上,用戶似乎非常不信任機器所做的工作。信息爆炸的時代,人人都會面對海量信息,有很多用戶抱怨信息看不過來,而篩選的成本又太高。但如果讓別人(比如算法)來代替自己篩選,用戶又會擔心會不會遺漏了某些重要內容。抱怨垃圾太多但又害怕錯過有益的信息,好像有用的信息正一條一條地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這便是用戶面對信息的患失心態。

3.偷窺的樂趣——我想看別人又不想被人看

經常有一些用戶提出:「要是微博加上來客記錄就好了」,而另一些則對此強烈反對,害怕自己的瀏覽記錄被曝光。用戶真的需要或者反對訪客記錄嗎?事實上,除了特殊場景下(如男女勾搭、男男勾搭……),大部分的人只是想去偷窺別人而不被人偷窺,這就是網絡世界裡大多數人的隱私觀。在訪客記錄這件事情上,我只是想看有哪些人最近查看了我的主頁,但同時我看別人主頁時又可以不留痕跡。

4.圍觀的快感——獵奇與圍觀就是我的網絡生活

圍觀改變中國,網絡更是無障礙地完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圍觀欲望,不用搬凳子不用付門票,從圍觀朋友圈裡的件件小事,到圍觀不相干的新聞熱點社會事件。在社交網絡上,人人都像長有一雙獵奇的眼睛,隨時在尋找好玩的事和打破常規的事。

5.虛榮的煩惱——粉絲降1個比漲1個帶來更大心理波動

粉絲在微博裡被很多人看成面子當作炫耀的資本,漲粉時高興異常,而掉粉時又要黯然神傷。漲粉和掉粉所產生的心理波動哪個更劇烈呢?行為經濟學認為,人們總是強烈傾向於規避損失:一定數額的損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其強烈程度約相當於兩倍數額的獲益感受。 也就是說,掉1個粉絲的心理損失需要漲2個粉絲才能彌補回來。

6.轉場的炫耀——我的生活無比精彩

美國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借用對戲劇表演的觀察而獲得的靈感,提出的自我呈現理論或者印象管理理論。他把社會中的人看作是舞臺上表演的演員,利用各種的道具——符號(語言、文字,非語言肢體或者表情等等)預先設計或者展示自己的形象——來進行表演,並努力獲取好的效果。社交平臺就像一個個舞臺,人們在這些舞臺上也只是選擇性的表演,展示生活中精彩的一面,展示個性的一面。因而一到假期,微博、微信、人人網就出現曬旅遊曬幸福曬歡樂的空前盛況,其實人們只是把表演的場所從線下搬到線上,告訴身邊人:我的生活無比精彩。

7.假裝的關心——點讚其實是SO WHAT

社交平臺上有類人叫點讚狂魔,僅在QQ空間,2011—2013年短短2年時間裡,點讚黨2011年7月時有2700萬人,而2013年7月點讚黨規模擴大至3億人,點讚黨足足增長了10倍有餘。同時,根據日點讚統計,QQ空間每日平均點讚次數超過2億,相對於2年前,增長了111倍,其中單日峰值曾突破3億人。「點讚狂魔」們真的是對你發布的內容表達贊同嗎?除了強迫症和表達嘲瘋、幸災樂禍外,「贊」似乎只是一種假裝的關心,不願付出成本去評論和留言,以最廉價的方式告訴你他在和你互動。如果出個so what的功能估計比點讚更流行吧。

8.聲色的誘惑——更喜歡看圖片和視頻

純文字的博文和帶視頻圖片的博文哪個更吸引你的眼球?給每一段文案配一張好圖,或者髮帶有視頻的博文,這些原則已經成為微博運營人員的基本常識。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通過對隨機選取的40多萬條Twitter微博進行對比分析發現,附圖片的微博更易被轉發,比純文字微博的轉發率高出94%。用戶更喜歡直觀、有衝擊力的圖片和視頻,因為觀看富媒體信息要比閱讀文字帶來更多的愉悅感,也更節約認知成本。

9.寵壞的潔癖——「廣告狗果取關」

一直處於免費網際網路文化下的網民似乎對廣告特別敏感,根據眼動追蹤研究表明,網民僅僅是在第二次瀏覽某一網站時,就已經學會了避開對廣告模塊的注視。而在社交網絡中,用戶對廣告更為敏感甚至是易怒。這可能是因為,相對於傳統網站,用戶對社交網站更有地盤歸屬意識。用戶將社交網站視為獲取個人資訊以及同朋友溝通互動的地方,因此不僅對社交平臺出現的廣告感到不滿,甚至對關注的人也近乎苛刻,微博上經常有用戶脫口而出:「廣告狗,果取關」。想想平時看電視看電影乘坐公共運輸面對無處不在的廣告時的那種淡然心態,社交用戶是不是被寵出潔癖來了。

10.圈住的視野——我關注的就是全部世界

網絡只是現實生活的延伸,現實世界中的人也會去加入小團體,關注自己關心的話題和新聞,而在社交網絡上這一特點更得到了強化。小圈子文化、粉絲文化,各種爭吵罵仗時的「站隊」,你的關注列表就是你的世界。每個人的視野和價值觀在被這些人的訴說強化的同時,也必然受此限制。偏聽則暗,兼聽則明。當你覺得微博裡無內容可看、開始變得乏味時,是否考慮一下關注些新的人和事,跳出固有的視野,換個方向看看。

相關焦點

  • 戀物癖心理是健康還是變態?
    核心提示:但凡媒體裡出現「偷竊內衣者」的報導,人們往往稱其人物主角為「流氓」、「變態」、「神經病」等,其憎惡程度可見一斑。他們,在無可選擇的狀態下背負著「心理變態」、「道德敗壞」等罪名;他們,在反覆循環的治療中忍受著「誤解」、『自責』,甚至『自殘』。
  • 心理變態還是生理變態?武俠中十大老處女
    是指老而嫁不出去的女人,性格必然有些變態。其實不盡然!也許女人到了年齡不結婚就會在生理上有問題,雌性激素也會變化。但是這不見得就會導致性格變化,老處女不一定都會心理失常。  我這裡列舉的,都是年過中年而未嫁的。有的很變態,有的則很可愛。
  • 社交媒體帶來焦慮、抑鬱和網絡暴力,但戒網救不了年輕人
    社交網站上展示的生活,往往比現實生活有著更強的吸引力。對於這些「網絡原住民」,社交網絡又將如何影響他們的心理狀態呢? 近日,一項發表在《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期刊上的研究通過持續數年的跟蹤調查證實,對青少年而言,頻繁使用社交網絡會導致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同時,研究也揭示了網絡之外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種種因素。
  • 成年人極致變態心理測試
    從很多行為來看,人類簡直就是個徹頭徹尾的變態。本期,我們就帶來遊戲《是變態就下100層》,幫助大家自測,看看自己的變態指數到底有多高。恭喜你到達變態殿堂!既然到這裡了,來看看自己是哪一個層級的變態吧!1-10層:[變態萌新]作為變態人類的一員,你有著大家都有的小怪癖,算不上真正的變態啦!11-21層:[初級變態]哎喲,不錯哦,你有點變態的苗頭,但理智控制住了那些變態的想法。22層-34層:[無害變態]你有非常危險的變態想法,但好在只存在於你腦海裡,屬於無害變態。
  • 「忽視用戶」 的社交網站 Potluck | 愛範兒
    如果你也很少發微博,那麼應該能理解這部分 「社交潛水者」 的心態。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成為社交網絡代名詞的今天,是否有人考慮過這 「沉默的大多數」 的需求呢?Potluck 就是一個從社交潛水者需求角度出發設計的社交網絡,或者說這是一個回歸了 BBS 的社交網絡。
  • 百度說吧推出網絡名片、知名度、搜索找人 主打實名社交
    百度說吧推出網絡名片、知名度、搜索找人 主打實名社交 P迪 | 2010-11-19 10:04:54 | 科技資訊
  • 新三板「社交+直播」第一股誕生 煉愛網絡直播掛牌敲鐘
    10月11日,廣州煉愛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煉愛網絡,證券代碼:839052)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中心隆重舉行新三板掛牌敲鐘儀式,董事長孔曉明在酸果直播App上對敲鐘儀式進行全程直播,成為網絡直播新三板掛牌敲鐘第一人。
  • 變態!十二星座誰最容易成為變態?
    變態!十二星座誰最容易成為變態? 在現在的社會,很多人的心理都被現在的生活扭曲,產生畸變,在外界壓力下,哪種人最容易受壓力的影響而改變自己呢?許多心理問題就是這樣產生的,現在我們就來談論一下,十二星座誰最容易成為變態呢? 第一名:天蠍座。
  • 臉書過氣了,推特要死了……美國大學生如何看待12大社交網絡?
    臉書過氣了,推特要死了……美國大學生如何看待12大社交網絡?這可能是關於社交網絡最好的一篇分析。這位 19 歲的美國男生,逐個分析了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Medium 等社交網絡平臺,總結出了他和同齡人喜歡的功能、氛圍。根據他的描述,年輕人最看重的點是沒有社交壓力:用戶不會因為沒人點讚而感到焦慮,也不會因為照片被父母、僱主看到而感到不安。
  • 超級觀點 | 再造社交網絡③:為什麼說soul代表了社交產品的潛在機會?
    2.這幾年想做社交平臺的很多,但沒一個真正做起來,除了soul。3.低門檻的工具早已是現今流行的社交平臺的標配,再造社交網絡的機會在於一個基於興趣的社交網絡。 加快交友效率,社交產品的最剛需 建立關係的能力是人類的最基礎能力。馬斯洛需求理論也告訴我們,社交是每個人的重要的需求。
  • 十二星座宅在家的網絡社交風格
    除了環境一成不變令人感到厭倦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宅在家,社交的機會變少了,寂寞的感覺讓人比較難受,不過好在網絡發達,宅在家裡,靠網絡也能滿足社交需求。十二星座在現實社交中的表現有差別,在網絡社交中,自然也是各有千秋。今天大家就一起來品一品十二星座宅在家的網絡社交風格吧。
  • 在十二星座中,越愛你,就越變態的幾大星座!
    有些人在感情世界中總是敏感又極端,一旦愛上一個人,便會陷入萬劫不復中,甚至最終因心理受傷而引發扭曲甚至畸變。那麼究竟哪些星座越是深愛就越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 史上最變態心理測試
    不知喜歡看美劇的你有沒有被美劇中經常出現的變態殺人狂所驚嚇,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住這一個變態的怪咖,只是被我們很好的隱藏或者深埋了。下面我們就一起通過這個經典FBI心理變態測試,發現你不為人知的重口味。第一題:懦弱的男人男人和女人坐皮艇在海上時,遭遇了鯊魚,在鯊魚離他們只有10米遠的時候,男人著急的將女人推進了海裡
  • 韓國總統府網站遭網絡攻擊 10萬用戶信息失竊
    原標題:韓國總統府網站用戶數據遭竊韓國媒體7月1日報導,總統府青瓦臺網站上周遭遇網絡攻擊,致使10萬用戶個人信息失竊。韓聯社援引一名官員的話報導,青瓦臺網站大約10萬會員帳戶「被黑」。
  • 心理測試:三個餐桌,你認為哪一個最適合你?測你內心的變態程度
    心理測試:三個餐桌,你認為哪一個最適合你?測你內心的變態程度隨著在社會上生存,隨著不斷的發展,每個人的經歷都有不同,都有不一樣的背景,大家的變態程度各有不同,為了得到更好的發展,為了在社會上立足,你內心有什麼變化呢?
  • 不可忽視的產品細節:數字符號是如何影響用戶心理的?
    尤其是看到網絡上贊同量級較大的某個答案或用戶時,用戶會做出和了解實際情況下差別很大的決策,如不久前的知乎童謠事件、日常黑TFBoys。現在或者準備進入網際網路行業的你,一定使用過這些產品:1.社交產品代表:脈脈在個人資料頁,有兩個非常顯眼的黃色數字:影響力和排行。這讓很多小白、大學生在脈脈中分享見解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
  • 心理學:超變態題目,測出你心理陰暗指數!
    心理學:超變態題目,測出你心理陰暗指數! 測試開始: 變態題目隨意發揮:大學裡有一對非常恩愛的情侶,很快他們在一起了
  • 南懷瑾老師:一個人太刻薄多疑,會形成變態的心理
    多疑刻薄太過的人,「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就變成了心理變態了,心思就怪。所以你們學佛修道學宗教的人,就是常常這樣,對自己要求嚴格,一學宗教對別人要求更嚴格,看別人這一點也不對,那一點也不對,你注意啊,都犯了這個毛病,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這個不肖真是不肖,就是那個怪心理就起來了。所以西方心理學大多認為,宗教心理病幾乎沒有辦法治療。
  • 《IT經理世界》正式推出商務社交網絡 -- e行網
    北京2012年4月19日電 /美通社亞洲/ -- 4月18日,計世傳媒所屬《IT經理世界》雜誌社舉辦新聞發布會,正式推出以CIO為服務對象的商務社交媒體 -- e行網(www.cio.com.cn ),這是傳統媒體向網際網路轉型的一次全新嘗試。
  • 淘寶「虛擬戀人」店鋪涉黃多,網絡心理健康服務市場監管難
    線上心理服務需求大、問題多據專家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網絡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諮詢、診療等服務需求明顯增大。據了解,當前市場上相關服務主要有3種類型。「線上醫院」,其實就是把線下醫院搬到了線上。由第三方平臺或專業醫院運營,精神專科醫生在線為用戶提供諮詢、藥品續方等服務。這類平臺上的醫生絕大多數資質齊全,規範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