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的故事
朋友老C性格優柔寡斷,做事也是有點磨磨蹭蹭的。
前年他們單位要求評職稱時必須要通過英語等級的技能考試,尤其是聽力和口語這一塊。所以他不得不參加培訓班開始學習之旅。一個周末我去找他,發現他打了一下午的牌,晚上也安排了電影和夜宵。
我問他:「兄弟,你不打算學習英語了?」
「要學啊,不過明天才開始,所以我得趁著痛苦的學習之旅開始前的最後一天,好好放鬆一下,以後就沒機會了。」
「你這是將考試成功之後的慶祝活動提前過完了?」
「嗯,也可以這麼說。」
如我所料,他開始「痛苦的學習之旅」後,剛開始幾天還能堅持,後面就在各種原因和理由之下開始放水,一個月後就徹底放棄了,只在某個心情好的晚上將英語課本拿過來看一下,看完後一定會好好地犒勞自己一下。
最後的結果也沒有出人意料,沒有通過聽力和口語考核,他沒有通過當年度的職稱評選。
他找我喝酒,傾訴苦悶心情。
為什麼人總是猶猶豫豫、下不了決心?
很多人都可能有類似的經歷,被命運推動著前進,單位要求做什麼,就去做準備,但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做下去,最後往往很難做好。
因為要做的事情都是別人加與的,不是自己內心要做的,所以遇到這類事情就會下意識地向後拖延,或者尋找其他退路,看看能否敷衍過去。
這是人的本能,但不是做事的正確打開方式,很多事情是躲不過去的,命運一定會懲罰任何的敷衍和拖沓。
2017年底的時候,一個項目啟動後,需要一個責任人牽頭做營銷的內容,幾個同事都是剛轉到這個部門,大家都沒有信心,所以沒人說話,最後領導讓大家回去想一下。結果所有人都在「沉迷」於其他工作中,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個事情,最後一天,一個剛進部門的年輕同事說:「要不我來試試吧。」這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內容要得到各個部門領導的首肯後才能實施起來,這個小夥做內容、推動評審、修改後再次瞅準領導時間拉領導評審,兩周下來,人瘦了兩圈,終於搞定內容,得到一片好評。後來聊天的時候,他說:「這個工作看起來辛苦,做不好也肯定挨罵,但是能夠與各層領導進行密切接觸,其實是一次露臉的機會。在一個部門中工作很久,不說被表揚了,如果連被領導罵的機會都沒有,其實挺悲哀的。」那些推脫的同事,一方面慶幸自己沒有接這個苦活,另一方又羨慕最後的表彰,心中五味雜陳。
只要自己主動負責起來,就會斬斷後路,最終也會獲得更好的預期結果。
怎麼才能下定決心、一桿到底呢?
先說說最前面那個學英語的朋友老C的後續故事吧。
老C前年職稱評選失敗後,找我訴苦。儘管知道他的性格和問題所在,我也是有點恨鐵不成鋼,但是作為老友,我不能一味地打擊他。
「老C,你吃過苦沒?」
「吃過啊,苦瓜我就喜歡吃,降火。」
「我是說吃過苦頭?」
「吃過啊,高中三年,哪一天不苦?」
「那現在怎麼沒有了那股勁頭了?」
「那不一樣,考不上大學就要回家種地,那是逼上梁山,現在沒有職稱我也能活,只是工資和獎金拿少點。」
我從他桌子上挖了一勺咖啡粉(純咖啡粉,沒有糖的那種),對他說:「你放到嘴裡。」
「幹嘛,你要苦死我啊。」
「你吃一點,告訴我感覺。」
他將一整勺都倒在嘴裡上,2秒後立馬吐到垃圾桶中,然後拼命漱口。5分鐘後回到座位上,一副奄奄一息的樣子。
我問他:「怎麼樣,苦嗎?」
「快被你害死了,我這輩子都忘不了這種苦味,以後再也不喝咖啡了。」
「所以,對於英語學習,我給你個建議:如果你某一天沒有完成既定的計劃,就懲罰自己吃一勺咖啡粉,幹吃。你只要想到這種痛苦就不會拖延自己的學習計劃了。」
他後來通過這種「奇苦無比」的懲罰措施,硬生生地完成了英語學習,並當年就通過了職稱的評選,加薪也隨之而來。
如果要想真正的下定決心,就要做好「吃苦」的準備,真實體會這種痛苦並放大,讓你一想到這個「苦」就嚇得不敢鬆懈。
最高效的操作就是主動出擊,極速推進,但是如果「主動不起來」,那麼就先吃點「苦」,用這種「苦頭」作為懲罰措施,逼迫自己跑起來,也同樣能達到目標。
有同學說:「我也嘗了黃連和咖啡粉的苦,可是真正沒做到位時,我就不懲罰自己,你能拿我怎麼樣?」
哈哈,我當然不能拿你怎麼樣,只是命運會最終懲罰你,懲罰或許會遲到,但是懲罰絕不會缺席。
一句話總結
對於優柔寡斷而又習慣拖延的人來說,吃點現實中的苦(黃連、咖啡粉等),然後以此作為偷懶的懲罰措施,保準有奇效,可以試試。
(請關注鐳師兄,一起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