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成大事者失敗的因素中肯定有優柔寡斷的影子;而每一個成功的人必備的性格特質當中,必然包含著當機立斷。
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長輩,當然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果敢幹練的人。因為,果敢的孩子會鍛鍊出敏捷的思維,能夠及時作出決斷,將來就能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應付自如,從而取得人生的成功。
在我們的生活中,客觀情況往往是紛繁複雜的,總有一些出人意料的突發情況。在遇到這些不確定的及風險型的事情時,不容易事先作出正確的判斷。但最終能夠突破難題取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具備果斷性格遇事敢於拍板的人;而那些遇事總是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的人,註定一事無成,虛度一生。
下面再給家長朋友們提供幾點改變優柔寡斷性格的辦法。
建議一不要害怕失敗
人的一生是正確與錯誤、成功與失敗交織的一生,成功與失敗是人生的兩個極端,又近在咫尺之間。有人把它們稱之比鄰而居的門戶,也有人說它們不過是前後步伐,其結果相距那麼遙遠,又如此緊密相連。成敗的轉換隻是瞬息之間,沒有永遠的失敗者,也沒有永恆的成功者。
只有經得起成功,更經得起失敗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在孩子遭遇失敗時,我們不妨寬慰他說:「失敗只是暫時停止的成功而已。「你可以給他講一些著名人物的故事,比如諾貝爾經過成千上萬次失敗的爆炸才發明了安全火藥,或者再說愛迪生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試驗了上萬種材料等等。
建議二不要壓抑孩子的想法
你可能會認為,錯誤的思想是不好的,甚至根本不應提出來,應當鼓勵正確的思想。你或許會對孩子說:「不對的話就不要說,不對的事就不要做。」問題恰恰出在這裡。 因為這種對與錯、是非曲直的標準應該由誰來確定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肯定回答的問題。一個多世紀以前,穆勒在《論自由》一書中指出:「我們永遠無法確定我們所壓制的是不是錯誤的意見。壓制意見的做法比錯誤意見本身更為邪惡。」
建議三拋開僵化的是非觀念
孩子之所以優柔寡斷,因為他們總希望做出正確的選擇,他們以為通過推遲選擇便可以避免犯錯誤,從而避免憂慮。所以,你平時面對孩子評斷事物時不要將各種可能的結果都用對與錯好與壞,甚至最好與最壞來衡量,而拋開一些僵化的是非觀念。當孩子不顧忌什麼是是非非,他將輕而易舉地做出自己的決定。例如,孩子寫了一首詩,當念給父母、朋友聽時,他們會表露出不同的觀點,但並不能說他們哪一個人的觀點是對的,哪一個是錯的。關鍵一點,孩子堅持自己喜歡的最重要。
建議四把被動變為主動
主動性強的人,往往會主動地想辦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即使失敗也不灰心喪氣,因而容易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與主動性相反的性格意志特徵是被動型,這類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不是依據變化了的情況,積極主動地調節自己的行為,而是固守已見,表現得任性。他們放任自己的性子,不自覺約束行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因而在變化的情境中顯得十分被動。
孩子優柔寡斷的明顯表現就是行為非常被動,而要想變被動為主動就要使孩子的長處得到發揮。從他最擅長的事情開始,培養他決斷的能力。比如,孩子對數字很感興趣,你就可以先從算術開始,讓他很自信的得出正確的結論,然後慢慢把這種自信延伸到其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