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叢非從
來源 = 叢非從(ID: congnotcong)
經常有人說,特別害怕一個人,害怕孤獨。每當孤獨來臨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無助感。於是為了逃避孤獨,一個人會發展出很多方式來:
1. 想找個對象。想有人陪著自己,也害怕別人離開自己,害怕失去對方。
2. 特別努力。特別害怕表現不好,害怕不夠優秀,害怕自己平凡,害怕引不起關注。
3. 特別討好。怕自己惹別人不開心,怕別人不滿意,怕別人因此就不喜歡自己了。
4. 迴避社交。我不去跟別人深度交流,別人就不會發現我的不好,別人就不會拋棄我。
……
人的很多動作,都與逃避孤獨有關。而孤獨,與恐懼有關,害怕被拋棄、害怕一個人面對生活、害怕一個人呆著。當你在忙著逃避一個人的狀態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
一個人有什麼不好呢?
一個人不一定會孤獨。這個城市裡有很多不婚主義者,他們經常一個人。不是他們找不到對象,而是他們認為沒必要找對象,自己活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找個人來添堵呢?他們有的人連朋友都沒有,每天自己上班工作、下班自己健身、假期自己旅行、生病了自己去醫院,並沒有體驗到什麼孤獨,反而覺得很自由。甚至有的人會離群索居,獨自生活,世外桃源般,怡然自得。
一個人的狀態並不會直接導致孤獨,對一個人的狀態進行了很多危險的聯想,才感覺到了孤獨。
你可以靜下來,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別人都拋棄了你,你獨自一人生活,你會有什麼聯想呢?你覺得會有什麼不好呢?
有的人內心很脆弱,他潛意識裡感受到的是:
這個世界很危險,困難有很多,而我一個人面對不了這個危險的世界。我需要一個人來保護我、幫助我,我才能安全地活下來。雖然我現在也可以自己賺錢,自己照顧自己。
可是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未知的危險和困難,讓我無法面對。萬一將來有什麼自己面對不了的困難呢?
具體來說,有什麼困難呢?害怕一個人的人,很少會仔細去想過。當你用心感受下,就會感覺到。我訪談過的人裡,有這樣一些恐懼:
害怕沒錢。雖然現在能賺到錢,但將來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繼續賺到錢,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變化。萬一沒錢了,自己就會餓死。
害怕生病。現在自己雖然是健康的,可是一個人總是會生病的,你身邊沒有人,連給你叫救護車的人都沒有,那你就會死在家裡。
害怕沒人照顧。當你躺在病床上,總是需要有人給你插管子,給你送飯,給你餵飯,給你處理屎尿盆的,如果沒有人照顧你,你會憋死、餓死在病床上。
害怕累死。生活有那麼多問題需要處理,如果什麼都一個人幹,要自己做飯、自己帶娃、自己工作、自己做家務、自己修燈泡,生活這麼麻煩又艱難,自己做會累死。
以及別的想不到的、奇奇怪怪的,一個人生活就活不下去的死法。
雖然現實情況下,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活。但是這根本經不住「萬一」和「將來」兩座大山,在這兩座大山裡,人可以給自己製造一萬種恐懼,讓自己覺得一個人活不下去。
所以對孤獨不耐受的人,內心都會有很多擔憂。
你去觀察孤獨,你就會發現內在有一個無助的自己,不知道該怎麼獨自生活。那種感覺太恐懼了,因此在孤獨的時候,就特別想抓住一人來逃避孤獨。
有的人怕伴侶出軌,有的人怕對方不愛我了。實際上這也是一個表面的怕。追問到深處,你會發現還是對一個人獨自生活的恐懼。
很多人找個人結婚、維持一段婚姻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一個人的無助感。這時候婚姻就是他們的一個避風港。有的人討好、委屈自己,也是為了留住別人,避免一個人的無助感。
而害怕一個人的本質,實際上就是想有一個人依賴。覺得自己太脆弱,無法面對這個困難重重的世界。孤獨時的渴望,就是好想有個人可依賴。
這麼說不意味著人不能依賴別人,人是群居動物,當然要依賴別人。只是一個健康的人格,可以內化進來一個或一些安全的人,讓他相信他困難的時候一定會有人幫自己,所以他平時就不用刻意花精力去維繫這樣的關係。
你心裡有人,就可以自己呆著。你心裡沒人,就需要外在時刻有個人,防止真的沒人。
害怕孤獨的人,內心沒有內化進來這樣一個安全的客體,所以他平時就要一直去尋找和維繫。
這種恐懼,絕非空穴來風。這是嬰兒期就開始的恐懼。
對於嬰兒來說,如果沒有了母親的照料,他會感覺到整個世界都是黑暗的、危險的。嬰兒無法預知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只有依戀於母親他才是安全的。當母親給予他較好的照顧的時候,嬰兒就會漸漸內化出一個安全的客體,從而發展出信任的能力和希望的品質。他開始相信,當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有辦法解決,會有人來幫我。
所以害怕孤獨的人,基本可以想像,在他出生的時候,他就已經不被歡迎了。他的母親或者對他的出生很失望,或者很忙碌,沒空管他。或者他並不是愛情的結晶。這些可能直接造就了母親對嬰兒的需求不敏感。
母親不能對嬰兒的需求敏感,嬰兒就很絕望。而嬰兒面對絕望的世界,只能帶著恐懼艱難的長大,依然沒有內化進一個能保護他的人。於是,當他長大後,他不相信自己有困難的時候會有人來幫自己,於是他就想拼命抓住一個人,在形式上先抓住,好確保將來我有什麼困難的時候他能頂的上。
如此,這個人才能體驗到安全感。
當然,如果母親只是在嬰兒時期缺失。在日後關注到孩子的需求,讓他重新相信自己是重要的,這個安全感的洞也可以被填補。即使母親沒做到,一個人在長大後,如果有另外一個有力量的人能給他灌輸他很重要的信念、他不會被離開的信念,他也能被填補這部分缺失。
注意,是有力量的人。別人只是覺得你很重要,但他沒有力量支持你、保護你,也是白搭。
安全感是應對孤獨的最有效方式。要發展出安全感,你需要慢慢去開始思考:
你真的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嗎?
世界真的有那麼危險嗎?
當你需要,真的沒有人保護你嗎?
當你開始發現,自己是有能力在將來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是可以保護自己的,或者開始相信將來其實沒有那麼危險,你就沒那麼害怕一個人呆著了。如果你開始相信,當你需要的時候,你隨時都能找到一個人或很多人來幫助你,保護你,照顧你,你現在也沒那麼害怕一個人了。
但如果這三個問題你都不相信,你覺得這是真的,那你也太可憐了。
一個人背負著生活的全部,獨自前行,壓力得有多大,內心得有多恐懼啊。
關於作者:
叢非從,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叢非從(ID: congnotcong),湖北特別關注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叢非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