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寂寞
有人因為孤獨寂寞找戀人,也就有人因為孤獨寂寞去結婚。人的一生很長時間都在挑戰孤獨,特別是年老之後,子女分開,對生活無欲無求時,大部分時間都在面對孤獨寂寞。有時候也在想,年輕人結婚是為了解決性解決傳宗接代,年老人結婚是為了啥,這個時候沒有性不需要生育,想到只是為了需求情感寄託。當情感需要寄託時,說明人經常孤獨寂寞。
當孤獨是常態時,我們就要去適應它,適應不了就找人寄託。找朋友也好,尋戀人也好,這個只能陪我們一段,找結婚伴侶才能永遠陪我們走下去,所以結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應對孤獨的能力,男人比女人強。以孤獨寂寞這個理由結婚的女人,肯定比男人多出許多。男人天生有理想有目標,心裡時刻裝著想要完成的目標,大到功成名就,小到養家餬口,腦袋不曾空虛過,所以他們就不覺得孤獨寂寞,倒是感嘆時間不夠用。大多數女人沒有什麼胸懷大志,也就不為這些所勞碌,所以腦袋時刻清閒,清閒久了自然就孤獨寂寞。我們也經常看到,女人需要老公陪伴的,當男人不在身邊時,女人心裡空落落的,甚至半夜睡不著。且很少看到,男人需要老婆陪,做什麼都能自己應對,不但不需要自己老婆陪,反而還嫌棄你來打擾他煩他,男人更多時候需要的是清淨獨處。
男人通常想要去結婚,是因為他想要完成自己的目標,成家立業是他的任務。很多女人需要去結婚,是因為身邊的人同齡人都結婚了,越長大越孤獨,才會想到要去結婚。如果內心不是很豐富的人,是很難耐得住寂寞,下班後不知道幹嘛?很多女人下班後就是約所謂的閨蜜逛街看電影,然後就說吃夜宵,如果你不讓她們幹這幾樣,那根本不知道怎麼安撫她們空落落的內心,休息日的白天就想著一起出去遊玩,到晚上就是拼命的追劇,直到深夜。
給我影響比較深刻的是,她是一個大學生,有文化,有穩定的工作,按理說,這樣的女人,應該可以自動安排調節自己的時間,會懂的利用時間,至少不會是感覺到寂寞孤獨。由於工作是事業單位,幾乎是穩穩噹噹的職業,不怕有什麼變故比如失業或調離。她說每天下班後,回到家裡,感覺特別寂靜,時間久了有點嚇人的那種,乃至後來,她每次回到家都要打開廁所的水龍頭,然後慢慢滴水,要聽到水滴答的聲音,這樣心裡才踏實。由於工作輕鬆安逸,家裡也不用去操心,自己一個人在異地的城市工作,沒有同學朋友,同事倒是有,可人家都結婚成家,有自己的家庭,根本玩耍不到一塊。每天下班都特別難熬,那種孤獨寂寞感擋都擋不住,特別是晚上,感覺夜裡特別漫長,也不是害怕,就是覺得好安靜,每一個人可以說說話聊聊天。真的靜的可以聽針,那種感覺描述不上來。
問她怎麼不看書或者想工作的事情,或者找個對象?嘗試過,看書根本解決不了長久問題,然後工作穩定,上班就幹完,下班根本沒有工作的事情要忙?接著她打趣,這樣的人生是不是要頹廢了?感覺一點都不上進。後來她說,真的要找個人結婚才行,也到了那個年紀,這樣或許能擺脫孤獨寂寞,生活上有忙的事情,就不會那麼安逸無聊。
像她這樣的人,讀書,有文化修養的人,按理說精神世界肯定豐富飽滿,怎麼會覺得空虛?可她就是覺得孤獨寂寞,要找個人結婚。那換作是普通女孩子,這個無聊的內心多麼嚴重。
有這麼一類群體,20歲左右,沒讀什麼書,早早出來混社會,可以說輕浮一點,不得不說明,輕浮在這裡不是貶義,她們就是不喜歡讀書,覺得讀不懂,再念也沒什麼意思,外面的世界好玩些。據我觀察,如果給她們一天的獨處時間,她們根本勝任不了,雖然她們適應社會能力很強,生活知識懂的很多。也就是說,讓她們單獨過一天,那簡直是很艱難的任務。她們一定是找姐妹朋友,結伴玩耍,白天逛街拍照,晚上火鍋電影,回來就網絡聊天朋友圈分享,基本是這個路線。你要是對她們說,姑娘,今天自娛自樂玩耍一天,天啊,太難了,辦不到。
這個是年輕階段,到中年階段,大部分都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很大一部分時間精力已經被家庭被小孩佔據,所以顯得忙碌充實些,要不然,一樣抵抗不了內心的孤獨寂寞。到了退休階段,情況又開始反轉,像年輕時期,逐漸感到空虛孤獨,有時候你不明白,廣場上那麼大多大爺在下棋,大媽在跳舞,鍛鍊身體是其次,打發時間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要不怎麼解析他們找同齡人玩耍,不找你們年輕人呢?因為同齡人懂得彼此,他們要互相分享訴苦,要疏導自己的不好情緒,要填補好的心情回到空虛的內心。
因為孤獨寂寞結婚的群體,中老年人佔比很大。時間多,無聊,要找個感情寄託,一起做做飯,聊聊天。你去婚戀市場或者徵婚網站看看就知道,很多中老年人在徵婚交友。他們一般都是,生活沒有負擔,退休人員,離異或喪偶的來徵婚,可能他們之間,也獨身很久,最終適應不了孤獨,才來徵婚。他們結婚的目的與我們年輕人完全不一樣,他們就只有一個,打發無聊時間,一起度過孤獨歲月,不為性,不為錢,不為生育。
我爺爺奶奶,年輕時經常鬧矛盾,在我很小時候,他們二老就分房睡。一直到我們都到外面做事,兩個人留在農村,突然有一次回去,發現他們不分房睡了。這個引起我注意,問奶奶,她說很早就睡一屋了。後來才反應過來,他們是太孤獨了,在一起能說說話。這個是真事,他們一直不合,所以就一直分開睡。沒想到能湊合他們的是孤獨,能打敗他們的是寂寞,最終孤獨寂寞讓他們拉進感情,簡直不可思議。我們大家族,父親九個兄弟姐妹,可想而知,爺爺奶奶多少孫子孫女。以前我們都小,讀書,在農村,時刻圍繞著他們老人家。現在大家都長大成人,外出做事了。不回憶不知道,時間過得太快了,一轉眼就十幾年二十年。現在家裡就剩爺爺奶奶生活,一眼熱鬧非凡,轉眼冷冷清清,換一般人真的適應不了,所以倆老人平常太無聊,農村的夜顯得特別長,他們只好依偎在一起,一起抵抗孤獨寂寞。
以前我不知道老人的世界那麼悲涼,特別是農村,一般子女外出城市了,孫子孫女也在城市上學,他們的父母也不願意給老人家帶,主要不放心。這個時候老人家就顯得一點依託都沒有。現在農村也不種地,再者他們身體也幹不了那個了,兩個人無所事事,每天吃飽就坐,每天都在數著秒針轉,所以你們要是回去陪陪他們,他們能從心底樂開花,即使你手上一點禮物不帶。
我們是一個講究團結團圓的民族,追求熱鬧氣氛,喜歡群居,我們討厭四分五裂,不喜歡離別,也就養成我們害怕獨處,害怕孤獨寂寞。外國人不明白,為什麼我們一定要趕在大年三十前回家過年。尤其是看到我們為了搶一張票,半夜都要起來,為了回家過年,半夜都要加班加點,最主要回去沒兩天又要出門幹活,外國人明白,覺得我們這樣做太辛苦了。確是很辛苦,中國地方大,很多都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就業,要回到內陸老家,上千公裡的距離是常態,有些兩千公裡以上,現在還好,高鐵承擔一部分的交通壓力,擱以前,普通火車要60 個小時的車程。是什麼動力,讓這群務工人員,不怕困難,歷經千辛萬苦都要回老家過年?是思念,是團圓,是害怕一個人在外面孤零零過年,是害怕孤獨寂寞悽涼。
這讓我想起,剛出來做事那年,項目在北方,距離老家兩千多公裡,光路上加轉車時間要三天時間,一個年假不到十天假,回到家就是大年,家裡呆兩天就要趕路出發,這樣情況下,依然選擇回家過年。其實很辛苦的,路費花那麼多,留下來值班還有額外的補償,依然打不動我們,堅持要回家,說不好是什麼動力。可能一半是思念親人,一半是害怕孤單過年,北方,零下十幾度,基本是出不了門的,四處飄雪,冷的嚇人,你如果留下來大多時候只能屋裡睡覺。還有就是喝酒吃肉打發時間,北方人特別是東北人高大威猛,基本都是吃出來喝出來的,冬天冷嘛,酒肉能禦寒。
因為孤獨寂寞結婚的人會越來越多,人的一生是需要伴侶的,哪怕是同性戀也是需要伴侶。人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成長學習階段,第二階段,為了功名利祿努力奮鬥階段,第三階段,與孤獨寂寞做鬥爭階段。年輕一點的人,更多為了其他原因結婚,不明白因為孤獨寂寞結婚,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慢慢明白過來。那些大齡青年,有個單身長久的經歷,或許能體會到一點孤獨感。但是年輕一點的,結婚早的,不會體會得到。
你們會怎麼看待孤獨寂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