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曆8月15日是一個特殊的節日,這一天不僅僅是花好月圓的中秋佳節,更是一年一度偉大祖國母親的誕辰!當農曆8月15日遇上國曆10月1日,我們「小家」的團聚適逢「大家」的盛宴,閃亮的五星和圓月齊爭輝,國歌與中秋頌曲同嘹亮!
對於這一天,我們感嘆世紀罕見,百年一遇;我們感慨緣分深厚,原來時間的鴻溝也可以跨域。但相信大家都會疑惑:國慶和中秋為什麼會同時到來呢?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場相遇背後的故事吧!
其實,中秋節和國慶節同一天出現並不是個例,包括今年在內,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這70多年時間裡已經出現過三次國慶中秋雙節齊現的情況,這三次分別是1982年,2001年和2020年。而根據推測,在21世紀裡還有會兩次國慶和中秋重合,分別在2031年和2077年。
所以,問題來了,為什麼在農曆8月份的中秋會和在國曆10月份的國慶湊到一起呢?原來是「閏月」這位「月老」在為國慶中秋的相遇牽繩拉線!
國慶節和中秋節大致19年重複一次,一般來說陰曆和陽曆19年重合一次,(除少部分年份),這是農曆置閏的結果。陽曆是根據太陽和地球的運行規律計算出來的。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是365.2422天,也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陰曆是根據地球和月亮的運行規律計量出來的。
中國的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4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採用增加「閏月」的辦法。今年閏月出現在6月,不僅七夕節推遲,中秋節也跟著錯後,加之農曆中秋節一般出現在陽曆9月7日至10月6日之間,從而出現了中秋逢國慶的曆法現象。
今年大家普遍過雙節,而與此同時,有一部分人正在過著神奇的「三節」。
今年好神奇,我是2001年農曆8月15號出生的,當年我出生那天剛剛好就是國慶和中秋。今年太神奇了,我的生日不僅僅是國曆和農曆都和我出生時的一模一樣,而且也剛剛好還是同時遇上了國慶和中秋!所以,也就是說,今年的十月一號,我同時過著國慶,中秋和19歲的生日!這是多麼值得紀念的一件事啊!
的確!這是一件非常值得紀念的事情!因為只有2001年出生的人才能在這個世紀經歷到「兩個重合」——農曆生日和國曆生日重合、中秋和國慶重合——的人生;而只有在2001年10月1日出生的人唯一能夠體會「三個相關」——國慶、中秋和生日。
根據對學院學生生日信息的不完全統計,我們學院僅有3位同學能夠體會到在這國慶這一天同時過自己國曆和農曆生日的喜悅!
其實,這也和閏月有關。我們中國傳統,在設置閏月時,有十九年七閏一說,即在農曆十九年中,12個為平年,每1平年12個月;再加7個閏年(分別為第3、5、8、11、14、17、19年),每1閏年有13個月。這樣,19個陽曆年的日數和19個農曆年的日數差不多相等,因此,每逢19或19倍數生辰的時候,陽曆生日和陰曆生日就有機會在同一天出現了。
21世紀國慶中秋為數不多的四次相遇,在21世紀的前20年裡,我們有幸經歷了兩次。那麼這兩次人們都是怎麼度過這美妙的一天呢?大家的慶祝方式有什麼變化嗎?一起來走進2001和2020吧!
讓時光機器將時間倒帶,
我們回到2001年10月1日。
這天,廣州開始換上新顏,五彩的裝飾,很多老廣選擇留在這裡過節。此時的濱江路一帶,剛完成穿衣戴帽工程,成了珠江邊上的新亮點。尤其在人民橋至海珠橋之間的濱江中路,具有歐陸風情的建築被粉刷一新。二沙島、珠江新城、東站廣場水景工程、白雲山綠化帶、珠江遊新碼頭等也成了新興悠閒景點。不少民眾約上三五好友,「夜遊廣州」看靚景。
當時為迎接九運會,廣州落成幾座新體育館,也成為了當時市民賞月的選擇。有街坊表示,除了要去新體育館感受現代化體育設施的宏偉,還要到馬路對面的白雲山半山風景悠閒帶轉一圈。當時那裡,到處都是人,中秋佳節和國慶的氣氛非常濃厚!
老廣家庭裡,有人撥號上網,通過攝像頭與國外親戚通過網絡視頻傳輸「面對面」地聊天交流分享雙節的喜悅。還有一些人用發手機簡訊來表達自己的中秋祝願。那時,手機簡訊剛剛添加了圖片、鈴聲、音樂簡訊等,通過網絡發送電子賀卡、電子郵件賀雙節更是當年這些年輕網蟲們的首選。
2020年10月1日,人們慶祝節日的方式更加豐富、慶祝的方式也更傾向於傳遞溫暖,傳遞家國情懷。武漢火車站,眾人齊唱《我的祖國》,祝福和溫暖在歌聲中氤氳。
北京凌晨,天安門廣場上人頭湧動,許多人冒雨前來等待觀看升旗儀式;還有一大批人,正在雲端準時觀看升旗儀式!
微信、表情包、微信紅包等將我們的祝福第一時間發送出去,隨著信息一同發出的,是對親友的祝福。遠在他鄉的人通過網絡,與家人一同團聚,與祖國一同慶生!
要說2001年和2020年國民慶祝雙節的區別在哪裡。也許是慶祝的方式由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到追求更高的精神愉悅感吧!從往年的遊園到如今的冒雨觀看升旗禮,今年的趨勢,雙節的主流慶祝節日似乎已經悄悄地傾向國慶了。從時代在發展,我們的祖國母親正在強大,我們的思想開闊,不再局限於小家,我們的格局也已經逐漸向家國層面開拓。
還記得前幾天和剛好國慶生日的同學交流,當提及到和祖國同一天生日的感受時,他們均提到了「自豪」一詞。
「慶祝生日也好,國慶中秋也好,當自己的生日和祖國在同一天時,我會感覺到原來我和祖國母親的距離其實很近!過去慶祝國慶和中秋,分開的節日我們的慶祝總是會傾向於家或者國,很多情況下,我們不會刻意把這兩個節日的節日意義結合起來。但是今年不一樣了,今年的國和家相遇,一份濃濃的家國情懷從我們的心裡油然而起!我們慶祝雙節,慶祝的是家庭團聚的喜悅,更是祖國強盛的民族自豪感!」
來自商英學院19級的丘夢婷同學便是其中的一員,她說到「我覺得會更有意義,可以同時看中秋的月亮和國慶的煙花了,有自豪感,覺得挺榮幸和祖國同一天生日的!」
當今時代,家與國的情懷潛移默化地體現在我們的思想、言語和行動中,正如網友所說,中秋遇上國慶,這就是中國節!
信息來源:百度百科 中國歷史網
廣州日報2001年相關報導 新華社 大洋網
視圖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日報 央視新聞
廣州日報 百度百科 新華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