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自古少年出英雄。
在抗日戰爭中,我國的軍隊和日本的軍事力量又有一些懸殊,想要打勝仗還是有一些難度的。
中國人民為了能夠將這些侵略者趕走,全部都參與到了抗日戰爭中。
很多年齡不大的孩子也加入到抗戰行列,不能夠上前線的孩子們就在後方做一些隱秘工作,有很多年齡不大的孩子參與地下情報的工作。
直到現在都還有一個小英雄被我們忘記了,他就是秦培倫,知道他的一定不多,甚至他連一張照片都沒有,但他可是一位值得大家尊敬的比肩劉胡蘭似的小英雄。
當年面對敵人的酷刑,秦培倫威武不屈,寧折不彎,年僅便15歲英勇獻身,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壯歌。
秦培倫,小名秦三,出生於1932年山東平陰縣。
他的父親秦子玉是村裡的炊事員,實際上他是中共地下交通員,負責給地下組織秘密送信。
1942年父親被當勞工送往日本,自己的兩個哥哥也被日本人殘害,小培倫的心裡深埋著國讎家恨。
後來父親幸運的作為交換戰俘回到家鄉,在父親的培養和帶動下,9歲的秦培倫一天天成長起來。
因為秦培倫機智聰明,又不易引起敵人注意,區領導任命他為一名小小情報交通員。
秦培倫常常以拾糞,幹農活、走親戚等藉口,把信件藏在鞋帽、糞土、高粱秸稈裡,一次次有驚無險的順利騙過敵人的盤查,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
如果是雞毛信那更是十萬火急,他會想盡一切辦法,火速送達。
很多次組織就是得到了他及時送達的信件,才成功的轉移了當地革命幹部,並打了一次又一次的漂亮伏擊戰,有效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抗戰勝利後,秦培倫又積極投身於與國民黨反動派的革命鬥爭,依然十分出色地從事著他所擅長的地下交通工作。
1947年3月,國民黨反動派進攻平陰縣後,共產黨領導的部隊轉入黃河北岸。
因鬥爭形勢越來越激烈,黨組織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化,上級決定,採取運動戰的方式與敵人周旋,達到保存實力消滅敵人的目標。
因環境惡化,部隊流動性大,組織上考慮秦培倫年齡小,離不開家就把他留了下來。
但是,心狠手辣的地主「還鄉團」連小孩子也不放過,8月19日秦培倫挑著豆子往家走,被「還鄉團」頭目周貴慶抓捕。
秦培倫被抓後,敵人先是甜言蜜語、金錢利誘勸他投降,可是秦培倫不為所動。
敵人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對他用種種酷刑,秦培倫依然不為所屈服。
喪心病狂的「還鄉團」,為了震懾革命力量和革命者,陰曆七月初七日將秦培倫帶到集市上。
狠毒的劊子手當眾先將割下他的一隻耳朵,又削掉了他的鼻子,逼迫他說出共產黨名單。
秦培倫滿臉鮮血,面目全非,疼的昏了過去,敵人用水潑醒他,大聲罵道:快說出來!
秦培倫,寧死不屈,堅定的說:我死也不說!敵人用盡酷刑還是一無所獲。
敵人一無所有,決定殺害秦培倫,在在整個行刑過程中,小英雄秦培倫毫無懼色。
臨行前,一個儈子手也許是出於良心發現,用手捂住他的眼睛,也被秦培倫呵斥:我要看看你們這些魔鬼到底怎麼對我下毒手的!
最後殘忍的儈子手周貴慶將秦培倫剖腹挖心,還將他的心肝拿到飯店裡炒著吃了。
這可謂喪心病狂!
小英雄秦培倫就這樣慘死在敵人的酷刑下,年僅15歲。
結語:
年僅15歲的劉胡蘭犧牲後,毛主席為她題寫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大字。
作為與劉胡蘭生長在同樣的年代,有著同樣的經歷,同樣感人事跡的少年抗日小英雄,秦培倫同樣無愧於這8個大字。
如今早已是歲月靜好的和平年代,但小英雄們堅強不屈的精神,依然伴我們前行,向英雄致敬!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