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883-2020徵求意見中新增的PM2.5參數

2021-01-21 迪勤科技

PM2.5是影響空氣品質的重點汙染物之一。在《環境空氣品質標準》2012版中被列入標準中,之後進行了長期的監測和管控。PM2.5的危害在於,其可以通過鼻腔、呼吸道進入肺泡,對肺泡和黏膜造成損害。長期處於PM2.5汙染環境下,會引起一系列的相關疾病,例如:哮喘、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

由於PM2.5汙染物的主要來源為之一為室外,所以在之前的相關室內空氣品質的兩項標準中均未涉及,即《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控制標準》GB 50325-2020及《室內空氣品質標準》GB/T 18883-2002。但本次,我們欣喜地發現,在《室內空氣品質標準》GB/T 18883-2020徵求意見稿中將細顆粒物PM2.5列入了新增標準限值中,進行討論。

GB/T 18883-2020徵求意見稿中將PM2.5的參數限制初步設定為75μg/m,而檢測方法仍舊採用現行標準中的撞擊式——稱量法。並在2020徵求意見稿中特別增加了附錄E——室內空氣中PM10和PM2.5的測定章節。其中詳述了PM10和PM2.5的濾膜材料、儀器設備、採樣、保存、稱重、計算等,以作為內容的補充。

雖然,目前GB/T 18883-2020仍處於意見徵集階段,但其進一步提高室內空氣品質標準的倡導無疑是切合需求的。室內空氣品質的整體提高,不僅能為人們帶來健康、減少由於室內空氣汙染而引發的各類相關疾病及求醫成本,還能進一步提高人們在室內的滿意度、工作效率、學習效率、決策能力等。可以說對每個人來說都會是一件大好事。

GB/T 18883-2020徵求意見中新增的PM2.5

相關焦點

  • 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PM2.5)自動監測質量評估指南(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各有關單位: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提高生態環境管理水平,規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我部制定了《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PM2.5)自動監測質量評估指南》等3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目前,標準編制單位已完成徵求意見稿。
  • 北京市PM2.5數據實時監測發布
    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六條東城區環保局的pm2.5監測點是北京市環保檢測中心35個pm2.5監測站點中的一個。監測點內有一臺監測pm2.5的檢測設備,一臺數據傳輸設備。pm2.5監測數據通過樓頂的空氣採集管道進入監測設備得出,檢測設備將數據傳輸到傳輸設備裡,傳輸設備通過3G網絡將數據回傳至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
  • 上海爭取首批開展PM2.5預報
    32次閱讀 作者:顧定槐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1年12月12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最近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次公開徵求意見結束
  • 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各有關單位: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提高生態環境管理水平,規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我部決定製定《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 除了PM2.5,還有別的傢伙在空氣中作妖?
    隨著環境問題被廣泛關注,以及防治措施的實行,在許多報告中都顯示,空氣中有害細顆粒物的數量正在慢慢下降。但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文章卻指出:PM 2.5的減少,卻導致了另一種汙染物——臭氧汙染的增加,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北京PM2.5監測方案確定 環路設PM2.5交通監測站
    記者6日從北京市環保局獲悉,PM2.5監測布點方案已確定。本市原有的27個空氣品質監測子站新增PM2.5等汙染物監測設備;另外新增8個監測站,分別是5個交通站、3個區域站。35個監測站涵蓋了空氣品質評價點、對照點、區域點、交通點四種類型,均勻分布於各區縣,逐步具備按新國標監測6項汙染物的能力。
  • 教育部就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
    為確保字表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經國務院批准,決定自2009年8月12日起至2009年8月31日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及有關材料登載在《中國教育報》(2009年8月13日)和中國語言文字網(網址: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    歡迎各界人士通過電子郵件、信函和傳真等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 《空氣中PM2.5》20問
    PM2.5中的粒子越細,表面積就越大,它吸附空氣中的有害物就越多,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嚴重。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空氣中PM2.5的濃度為10微米/立方米是安全值,當空氣中PM2.5的年均濃度達到35微米/立方米時,人的死亡風險會增加15%。
  • 對抗霧霾第一步,PM2.5檢測儀對比評測
    在做這次對比評測前,先說兩個關於PM2.5檢測儀的基本要點:1,如何看待便攜檢測儀和官方公布的數據。測量空氣中pm2.5細顆粒物汙染的方法有很多,目前便攜檢測儀使用比較準確的技術是雷射檢測,測量的是單位空氣中顆粒物個數。
  • PM2.5實時監測 思樂智 MEP-101 PM2.5檢測儀保衛你我健康
    整個包裝非常的環保,外包裝詳細的註明了MEP101的使用功能及各項參數,方便大家挑選識別。  另外配套特有的產品說明書及思樂智的產品合格證和保修卡,消費者都可安心購買。  思樂智MEP-101PM2.5檢測儀通過其全方位的檢測來實現空氣品質的顯示,它的顯示屏採用的是LCD的顯示屏,能夠實時的通過數字的變化來達到PM2.5空氣的質量變化,在屏幕上主要顯示三大塊,一:變化趨勢顯示、二:PM2.5數值顯示、三:危害指數顯示,通過上面的三個部分顯示讓你更加的清楚的了解到當前的空氣品質到底如何。
  • 室內使用加溼器,PM2.5數值會上升?記者體驗,真相是
    接下來就看看,給加溼器裡分別加入不同的水, PM2.5數值有沒有什麼變化。記者先給加溼器內加入了礦泉水,開啟加溼器後,能看到明顯的霧氣產生。剛開始PM2.5的數值變化不大,兩三分鐘後,隨著加溼器霧氣的增多,PM2.5的數值浮動在200-300微克/立方米之間。
  • 全市PM2.5、PM10連續六年雙下降
    4 月 8 日,合肥市對外公布了落實第二輪安徽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的報告。自 2017 年中央及省開展環保督察以來,全市就生態環保問題已問責 379 人次。自去年 9 月以來,南淝河國考斷面連續七個月穩定達標。巢湖全湖水質同比提升一個類別達Ⅳ類。
  • 退市新規徵求意見: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均低於3億元將被退市...
    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了修訂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以下是要點梳理:1,新增市值退市,標準為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目前A股市值最低的公司在5億元以上。2,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將被ST,連續兩年,終止上市。
  • PM2.5有什麼危害呢?具體的測量方法是?氧風新風系統有用嗎?
    PM2.5是指大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 pm2.5確認為致癌物 pm2.5是什麼意思?
    相關知識  PM2.5即細顆粒物  細顆粒物又稱細粒、細顆粒、PM2.5。細顆粒物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 微米的顆粒物,也稱PM2.5、可入肺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
  • 廣州PM2.5的主要來源是什麼?
    9類排放源對廣州PM2.5貢獻較大——機動車尾氣、燃煤、工業加工製造、生物質燃燒、揚塵、城市生活面源、農業面源、自然源等;而超過一半的PM2.5來自於汙染物的二次反應,治理難度加大。據悉,該結果的公布對PM2.5的治理最為關鍵。
  • 《專利導航指南》系列國家標準(GB/T39551-2020)解讀
    近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起草的《專利導航指南》(GB/T39551-2020)系列推薦性國家標準於2020年11月9日批准發布,並於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各工作組針對專利導航的定義、基礎條件、工作程序、步驟方法進行了系統研究,在此期間,廣泛聽取了相關部委、部分地方、企事業單位以及行業組織的意見建議。2020年4月至9月初,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有關專家針對各工作組形成的研究稿進行了集中統稿和反覆修改,解決了各個標準之間可能存在的交叉重迭問題,形成徵求意見稿。
  • PM2.5是什麼意思?
    2013年3月1日最新消息:PM2.5中文名確定為「細顆粒物」 近期將正式發布   一、PM2.5是什麼?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
  • 消費者、消協對《快遞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的意見
    現將各地消費者及消協組織意見摘登如下(按法條先後順序排列):  (一)關於環保  【快遞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  第九條  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採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 「分餐、公筷、雙筷」服務規範徵求意見 預計本月中旬發布
    關注  3月7日,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公布《中餐分餐制、雙筷制、公筷制服務操作規範(徵求意見稿)》。  徵求意見稿中明確,分餐制為「餐飲服務人員或消費者通過使用公用餐具分配菜點,使用個人餐具進食的就餐方式」。公筷制要求「中餐公宴場合,使用公用的筷子或勺子、叉子進行分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