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居民展示印有文明禮儀宣傳知識的撲克牌。記者 黃宇 攝
壩壩舞是廣大市民最喜愛的休閒娛樂方式之一,然而在石柱的街頭廣場,每天晚上,卻有另外的隊伍「拐」走了市民的注意力,市民們親切地稱這些隊伍為「紅喇叭」。
沒有喇叭的紅喇叭
如果你覺得「紅喇叭」是一支吹喇叭的文藝表演隊,那麼你就錯了。他們不演奏喇叭,反而在表演每一個節目前,都會有一個人嘴裡念念有詞地來上一段「單口」———「文明禮儀在心裡,言談舉止要牢記,不亂闖公路,不亂扔紙屑和果皮,人人做個好公民……」原來,這些隊伍是由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文明辦領導下的「紅喇叭」宣講隊。
石柱縣文明辦主任劉紹曉介紹,石柱縣從2010年起組建了300多人的「紅喇叭」宣講團,共分成1個總隊和20個分隊,成員由離退休的老人們組成。經過培訓的「紅喇叭」隊員,自己編排一些普通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進行演出,目的是通過這種形式,為百姓宣講文明禮儀知識和計劃生育等國家政策。
撲克上的文明禮儀
更為特別的是,石柱文明辦去年還專門印製了2.5萬副文明禮儀撲克牌和6000副文明禮儀春聯,免費發放給居民。
在這些撲克牌上,所有紅色牌上都是倡導的文明行為,如友善待人、保護環境等,而所有黑色牌上都是需杜絕的不文明行為,如亂闖紅燈,亂扔垃圾等,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比如,方塊K原本是一個威武的國王,在這裡,它卻變身成了一幅漫畫,畫面上伸出一隻手,正在關閉滴水的龍頭,下面寫著一排紅字「節約一滴水,一度電」。
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還會印製這樣的撲克牌,爭取做到每戶居民都有一副。
中共石柱縣委書記鄭平:對個人來說,文明禮儀是其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城市來說,文明禮儀則是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石柱縣把「迎接黨代會,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作為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倡導市民禮貌言談、愛護環境、有序排隊、熱情讓座、文明駕車,堅持用文明打造禮儀之城,營造一股清新的文明風尚。
中共石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澤玉:文明禮儀是城市和社會發展最紮實的根基,一個把文明禮儀作為日常生活最普通最自然的規則來遵守的城市,本身也就具有了非凡的魅力。目前,石柱結合全市正在開展的「迎接黨代會,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和全縣創建市級文明縣城工作,深入開展系列文明創建主題活動。編印《市民文明手冊》4.5萬冊分發到市民手中,創新製作「文明創建撲克牌」2.5萬副,讓市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明禮儀教育。
見習記者 王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