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體就好像一個對稱圖形,眉形、雙肩、雙腿等部位,都是以脊柱為軸呈左右對稱的,但如果某些部位不對稱,就要警惕可能是疾病來了。
高低肩的原因有很多,如天生骨骼發育不良、脊柱側彎,但更多與生活習慣有關,如經常背單肩包、長期坐姿不良等。不確定自己是高低肩的,可以試試4個動作自測高低肩:
彎腰,雙手自然下垂,觸摸並對比兩側背部、腰部是否有隆起。
上述四個動作中有任何一個發現異常,都提示可能存在高低肩現象。如果存在高低肩,建議多練習這兩個動作:
直立身體,雙手上舉伸直,停頓3秒後緩慢放下,放鬆後再舉臂,8-10次為一組,每天2-4組。
乳房在青春期結束後,基本就定型了,但有些因素會影響雙乳的對稱性,比如:
囊腫、腫瘤、乳腺小葉增生(這是最常見的導致雙乳不對稱的良性疾病)
如果發現乳房不對稱,建議放鬆情緒,真正乳腺癌導致的乳房大小不對稱佔很小一部分,如果這種不對稱長期存在,基本上與良性疾病或發育有關,但如果短期內迅速出現大小不一致,就需要引起重視。平時要注意:
如果是胸大肌的發達程度引起胸部不一致,可以通過鍛鍊來改善。
不要一直用一側乳房哺乳,另外,美容院的豐胸或者疏通乳腺項目,通常都是無效的。
直立身體,雙手上舉伸直,停頓3秒後緩慢放下,放鬆後再舉臂,8-10次為一組,每天2-4組。
正常情況下,腰部和牆之間應該是一拳距離,如果小於這個距離,很肯定是骨盆後傾,大於這個距離,則可能是骨盆前傾。
穿高跟鞋會使得重心過度前移,造成骨盆前傾、脊柱彎曲增大,容易引發腰腿痛,儘量少穿高跟鞋,或選低於5釐米的鞋。
床太軟,骨盆向各個方向活動都會遇到阻力,容易造成骨盆的急慢性損傷,理想的床墊有個3:1原則:即3釐米厚的床墊,手壓後應陷下1釐米,10釐米厚的床墊,手壓後應陷下3釐米。
走路時應挺直身體,不要抱胸、揣兜。在邁步時腳跟輕觸地面,然後是腳掌——腳尖的順序著地,身體的重心應該在腳掌上。
正常人雙腿相差1-2釐米比較常見,超過這一範圍則會出現跛行,時間久了還會導致骨盆傾斜、脊柱側彎、關節痛、靜脈曲張等。稍息站、蹺二郎腿等不良姿勢,都可能引發或加重長短腿,足底筋膜炎、髕骨關節症候群等是常見的病理性因素。判斷長短腿的3個方法:
長短腿的嚴重程度要請醫師判斷,生活中可以通過肌肉練習來緩解。
眼睛一大一小、眯眯眼,要考慮用眼過度、外傷、病毒感染、糖尿病、重症肌無力等,另外也要考慮是否患上了眼病,比如說:上瞼下垂、先天性小眼球。
上瞼下垂,顧名思義就是上眼皮抬不起來。正常的上眼皮高度是遮蓋角膜0-2mm,如果低於這個高度就屬於上瞼下垂;
如何自測是否有上瞼下垂?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眼皮,具體方法:孩子頭放平,眼睛平視前方,家長觀察孩子上眼皮是不是遮蓋瞳孔了。
另外上瞼下垂患者有兩個典型的動作,一個是抬眉毛,正常人只有看上方的時候才需要抬眉毛來加強眼皮的力量,而上瞼下垂患兒因為平視時看不到,所以平視前方的時候也需要抬眉毛;第二個是對於重度的上瞼下垂患者,抬眉毛還不足以讓他能看到,必須配合抬頭。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這兩個動作時就需要帶到醫院就診了。
一旦上眼皮遮住瞳孔了,就會影響光線進入眼球,就看不到東西了。對於嬰兒來說,眼球如果長期得不到光線的刺激,就會停止發育,也就是弱視,即使日後再把眼皮矯正到正常,眼球也很難恢復到正常。所以對於嬰幼兒來說,一旦發現上瞼下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治療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防止視力減退,第二個是改善外觀。
先天性上瞼下垂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如果是輕度上瞼下垂,不影響視力發育,可等孩子稍大一些,入上學前手術治療改善外觀,以免被其他孩子嘲笑,影響孩子的自信。而嚴重的上瞼下垂則應早手術。
先天性小眼球,顧名思義就是眼球比正常小,主要表現為眼球前後徑小於正常範圍,眼裂窄、眼眶小、眼球深陷於眼眶內。
先天性小眼球患兒雖然眼睛不具備視力了,但是可以通過手術恢復外觀。華廈眼科已經形成自膨脹水凝膠植入+結膜囊成形術+義眼植入的治療步驟,為眾多先天性小眼球或無眼球的患者,提供一條簡便、易行、損傷小的方便途徑,也是目前較佳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