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晚,繼廣州、廈門之後,考察團來到上海。上海眼下共有接近一億平方米的道路面積,快速路有500萬平方米,也就是說快速路面積佔總道路面積的5%左右,而承擔交通流量30%左右,每天有250萬輛次使用快速路。
上海內環快速路
第三站上海
情報板顯示道路信息
上海快速路網上有很多這種被稱作情報板的電子信息牌,實時顯示前方車速,提示駕駛員前方是否堵車,從而可以選擇提前上下高架橋。情報板還可以發布交通事故情況,上海市城市快速路監控中心主任楊中良稱,一定要駕駛員形成儘快處理事故的氛圍。除了在道路上的情報板上發布信息,他們還在廣播、電視,甚至微博中發布,儘可能地提升信息的傳播範圍和速度。
成都的「五大興市戰略」中,「交通先行」提出了建設「兩快兩射一環」(即二環路快速路、二環路快速公交、紅星路及成溫路兩條快速通道),今年一季度將陸續在二環路等區域啟動建設。2月3日,成都市建委帶隊,市交委、市規劃局、市交管局、公交集團、市交投集團、興城公司以及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和媒體記者共同組成考察團,飛赴廣州、廈門、上海、昆明,就成都城市快速路、快速公交建設問計四城市。
2月5日晚,繼廣州、廈門之後,考察團來到上海。
交通概況:
5%的快速路承擔30%交通流量
目前,上海已經形成三環加「十字形」的快速路網,現在上海中心城區建成快速路297公裡,規劃建成350公裡,這些快速路90%都為高架橋。
上海市城鄉建設交通委員會設施運行處處長朱建綱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上海眼下共有接近一億平方米的道路面積,快速路有500萬平方米,也就是說快速路面積佔總道路面積的5%左右,而承擔交通流量30%左右,每天有250萬輛次使用快速路。
上海一位官員稱,外灘到虹橋機場以前要兩個小時左右,有內環路快速路後最多只需要一個小時。
現場體驗:
中心區域高架路雨天可跑到70碼
下午1時許,雨很大。高樓之間一條蜿蜒的高架橋穿行其間,這就是延安高架路,是上海市東西方向一條主幹道。
雙向六車道的路面,機動車川流不息,不時有一條條匝道接上高架橋,引入股股車流。成都商報記者發現,在上海中心區域,行車時速一直保持在40公裡左右,最高可以達到70公裡左右。在三環加「十字形」快速網絡中,延安高架路是東西方向,而南北高架路則是南北方向,兩條路十字交叉口就在上海市最中心———延中立交橋,其最高的位置有30米,從地面算起立交橋一共有五層,各個匝道密集在半個足球場大小的區域,車流量非常大。
建議
快速路儘量用互通式立交橋
座談會上,朱建綱建議:首先,城市快速路有條件最好按雙向6車道設計。二是匝道設置。「建議匝道下橋要與主幹道留下一定距離,不然車子都堵在橋上。支路小路也可以分流,多右轉。所以位置選擇在設計時非常重要。」第三是快速路上面儘可能用互通式立交橋,解決出路問題,上海有兩個地方曾嘗試用圓盤解決流量都失敗了。
借鑑
學習快速路規劃建設和管理
成都市規劃局市政規劃管理處副處長祝江力就認為,成都不僅要學習快速路規劃建設,還要學習他們的管理方式。
考察團人員、成都市交管局科技規劃處警官曾力表示,上海快速路的智能化管理系統讓他印象深刻,用了這套系統,交警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交通情況,在出現事故時能迅速出警,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我要報料(有獎報料:20元--1000元)
更多新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