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易經》一部古老而又神秘的經典之作,它的內容十分深奧,但字數卻不是很多,關於《易經》全文字數的統計,存在著多種說法,但無論哪一種說法,《易經》全書,包括《易傳》在內,字數都絕不超過三萬字,如果只看「卦辭」和「爻辭」,則字數更少,大約只有六七千字而已。
在《易經》為數不多的文字中,卻有那麼一些字出現的頻率很高,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就談到了其中的四個字,即「元」、「亨」、「利」、「貞」,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四個字也是經常地出現,它們便是「吉」、「兇」、「悔」、「吝」,而我們今天的這篇文章,要說的就是「吉」、「兇」、「悔」、「吝」。
在《易經》之中,「吉」、「兇」、「悔」、「吝」都是什麼意思呢?千百年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其實這也正是《易經》的魅力之所在。我們不必去深究它們背後的奧妙,不過,我們倒是可以簡單明了地來去解釋一下它們所表示的含義。
簡單來說,「吉」、「兇」、「悔」、「吝」就是我們人生所經歷的四種狀態,那麼,都是什麼樣的狀態呢?它們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吉」、「兇」、「悔」、「吝」絕不是把我們的一生四等分,而是我們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時期,甚至在面對某一件具體的事情上,所經歷的變化歷程而已。
「吉」、「兇」、「悔」、「吝」所代表的不同狀態,從關係上來看,它們可以組成一個往復循環的閉合圈,既然循環往復,所以我們無論從哪一個「字」開始說起都是可以的,我們姑且就從「吉」字開始吧。
「吉」所代表的狀態是順利的、是有益的、是功成名就的,總之它是「好」的。那麼,面對這樣的狀態,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一個人成功的背後,一定飽含著各種辛酸和遺憾,我們經常能聽到這麼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叫作「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而對於這麼一個女人來說,她就是男人的「遺憾」。男人為了事業在外打拼,勢必對家庭的照顧就應接不暇,儘管你功成名就,可是那份「天倫之樂」的缺失,不可謂不是一種遺憾;而「吝」字,就表示遺憾。
另外,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若一個人取得了成就,那麼往往就會有各種各樣的麻煩接踵而來,而「吝」字,又有「麻煩」之意。所以,「吉」的後面,就是「吝」。
既然「麻煩」會自動找上門來,那麼如果就這樣發展下去,將會是個什麼狀態,估計不說你也能猜到,自然就是與「吉」相對而表示「不好」的「兇」了,所以,「吝」之後,就是「兇」。那麼,「兇」的後面又是什麼呢?
一個人身處逆境,麻煩纏身,除了努力要改變現狀之外,一定會或多或少地感到「後悔」,有時候,也有「憂慮」,而這個「悔」字,表示的就是這種後悔、憂慮的狀態。一個人若有後悔之意、憂慮之態,那麼他就一定會努力拼搏、會積極進取,如此一來,自然就又回到了「吉」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吉」後是「吝」,「吝」後是「兇」,「兇」後是「悔」,「悔」後是「吉」,如此循環往復,這就是人生中所存在的四種狀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當然,至於能不能避免哪一個、保持哪一個、推後哪一個、延長哪一個,恐怕就要看我們自己的作為了。
歡迎關注文化新篇,一個沒啥文化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