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爾頓的作品《失樂園》完成在十七世紀的英國, 那時的英國宗教信仰色彩非常濃厚,人們都信奉上帝是完美 的、不容置疑的。《失樂園》中撒旦的形象卻是要與上帝鬥 爭到底的一個神靈,在失敗之後不反省自己,還繼續與上帝 抗爭,最後把災難帶去人間。
彌爾頓,英國的政治家和學者,著有史詩《失樂園》, 和荷馬的《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並列稱為西方的三 大詩歌。彌爾頓生長在一個生活富足的家庭裡,父母也都是 清教徒。這樣的成長環境為彌爾頓的文學作品提供了很多靈 感,讓他對文學充滿熱愛,對宗教文學更是迷戀,他的文學 作品裡都包含著宗教的成分。
在他的史詩作品《失樂園》裡 面主要描述了撒旦先是聚集一部分天使來對抗上帝,失敗後 被逐出天堂。隨後又通過各種手段潛入伊甸園,通過誘騙, 成功使得亞當與夏娃偷吃了伊甸園裡知識樹上面的禁果,導 致亞當和夏娃被上帝責罰趕出伊甸園的故事。
還有撒旦與上 帝強烈的對抗行為也是《失樂園》中的精彩部分,最後撒旦 的結局就是和其同夥一起被變成了蛇,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在作品裡,撒旦的形象塑造是非常複雜與多面性的,我們要 全面分析才能更好地來解讀這一人物形象。
對於一個人, 他不可能永遠只單獨帶著善或者惡來生存,肯定都是善惡並 存的,既能夠得到他人的喜愛,也能夠遭來他人的憎恨。比 如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當中的豬八戒形象,讀者既 愛他的憨厚可愛,又討厭他的懶惰貪婪,所以會有一種愛恨 交加的感情存在。
對撒旦來說也是如此,他原本是一個可愛、 帥氣的天使,有勇有謀有擔當,在天堂中十分的有威嚴。那 時的撒旦渾身充滿正義感,有著頑強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 也讓人們備受鼓舞,很受人們的喜愛。
在與上帝的反抗鬥爭 中,撒旦落敗了,被逐出了天堂,但是撒旦不輕易服輸,他 選擇捲土重來。撒旦把自身的革命精神發揮到了最大,他決 不放棄,繼續鼓舞著大家不要輕易服輸,讓屬下堅信還會有 贏的希望,只要選擇堅持與上帝抗爭。
對於撒旦在與上帝一 次次的鬥爭中,他身上所具備的不服輸和頑強的抗爭精神讓 人們很受啟發,尤其是在面臨拼搏的時候就會想起撒旦,便 瞬間增強了信心。因此這就是人們會認為撒旦是正義形象化 身的原因,相比之下,上帝就是一個手握權杖的統治者,不能夠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積極影響和鼓舞,上帝的存在只是 為管理著世間萬物罷了,人們會更加欣賞撒旦身上那種頑強 抗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