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福州全市天氣晴好。上午十點多,永泰縣葛嶺鎮赤壁村溪裡自然村的30多位村民就聚在一座山頭前,圍觀兩條曬太陽曬得正歡的巨蟒。
蟒蛇被驚動後爬回洞穴
村民們向記者描述他們所看到的蟒蛇的大小
「我們村裡幾代人都知道我們這裡有老蛇,今天第一次發現了它們的洞。」該村村民陳依伯打進電話告訴記者,緊張又興奮地在電話裡告訴我們,「今天最大的一條蟒都出來了,目測有6米長,80多斤,約有20公分粗,你們快來看啊!」。
陳依伯說,村裡有老蛇,這個大家都知道,但親眼見到的人卻很少。可奇怪的是,今年開春後,只要陽光燦爛,天一暖和,村民在村後山的崖壁上就經常能發現巨蟒的行蹤。
「有時有兩條,有時有三條,它們邊曬太陽,還邊滾動圓滾滾的身子,翻來覆去的。」該村原黨支部書記陳依鏗生動地描述起這些蟒蛇一起曬太陽的場景。
圍觀的村民們說,以前只偶爾與這些老蛇「狹路相逢」,但一直以來都相安無事,他們也不知道這些巨蟒的窩在哪裡。這段時間頻頻發現它們在該山頭曬太陽,村民這才找到這些巨蟒的老巢。據長期觀察,村民們稱新發現的這個蛇窩,裡面至少有4條以上的巨蟒。
大蛇窩的發現,引來了眾多村民圍觀,也驚動了當地的森林公安。如何保護這群已被確認身份的緬甸蟒,既不驚擾它們的生活,又不給山下村民帶來安全隱患,是昨日這群「觀蛇者」們熱議的話題。
蟒蛇一直「很懂規矩」沒傷過人也沒吃過家禽
昨日,東南快報(微博)記者趕到現場時,葛嶺鎮赤壁村溪裡自然村後山的馬路邊上,還有十多位村民圍聚在一起,他們正拿著手機觀看各自拍到的蟒蛇出洞曬太陽的畫面和視頻。
「你看,這是它們剛進洞,當時我們還扯了下那條大蟒的尾巴,可是沒拉住它……」村民陳秀宗掏出手機,把他拍到的扯蛇尾巴的畫面給記者看。他說,記者要是早到一步的話,還能看見那條最大的蟒蛇鑽洞的畫面,「因為洞口不寬,那條最大的蟒蛇身子太肥,鑽進去時肉都擠到洞口了,爬得很慢。」
五位大膽又熱心的村民,領著記者一路沿巖壁攀爬至蛇洞前,比劃著說,當天兩條大蟒蛇是如何翻滾著身子在洞口曬太陽,又是沿著怎樣的路徑扭著身子鑽回洞裡去的。「它們十點多出來,十二點左右回洞裡去的,只要太陽大,幾乎都能看到它們在這裡曬兩個小時左右的太陽。」24歲的村民陳鴻介紹。他的手機裡,有兩條蟒蛇一起曬太陽最清晰的一小段視頻。不過,他遺憾自己沒有拍到最大那條蟒蛇的視頻,因為不敢太靠近。
「老蛇住在這裡已經很久了,村裡幾代人都知道,老人們說以前常在這裡見到大蛇。」村民陳君星介紹。村裡有老蛇,在該村村民看來是件有福氣的事。「這是土地公養在這裡的神靈,我們要敬奉它們,絕不能傷害它們,它們也是生命!」村民陳秀宗站在蛇洞前叮囑其他村民。他生怕眾人的圍聚觀看,會嚇著這群在他看來溫柔乖巧的蟒蛇。
「這些蟒蛇確實還挺懂事的,從來沒有對我們造成過傷害,也沒有吃過我們養的家禽,倒是靠近這山頭的兩戶人家,家裡幾乎從來看不到老鼠。」村民陳依伯說,雖然這群蟒蛇身形巨大模樣嚇人,但還挺懂「不在家裡造反」。一位村民說,老人都稱蛇知道自己若是吃了新鮮東西,損害了別人,自己就會招來災難,所以它們懂規矩。
因為自幾代人發現它們以來,這群蟒蛇一直「很懂規矩」,溪裡自然村的人對它們並無太多恐懼。昨天得知發現了它們的老窩,村民還特意騎著摩託車、開著小車,趕來圍觀。
「蛇還沒進洞前,這裡圍了30多人,大家都想親眼看看這傳說中的老蛇到底有多大。」陳依伯說。
兩條蟒蛇曬日光浴專家說蟒蛇是在談戀愛
溪裡村村民發現在洞外曬太陽的兩條巨蟒,還發現了巨蟒洞,這事驚動了永泰縣公安局城關森林派出所的民警,該所三位民警帶著工具也趕到了現場。
記者注意到,離蟒蛇洞約十幾米遠處,就有兩戶村民新蓋的房子。一戶已在此住了七、八年,另一戶剛搬過來住兩年。這兩戶村民不想傷害這蛇洞裡的蟒蛇們,但因為家裡有小孩,總是擔心萬一蟒蛇哪天發起野性來,會傷了孩子……
了解村民的擔憂後,永泰縣公安局城關森林派出所的武警官和同事來到蛇洞邊勘察了一番。經現場勘察,民警也認為蛇洞裡住的不僅僅只是村民當天看到兩條蟒蛇,很可能是一群蟒蛇。「我們估計是一條母蛇和它的後代們。」武警官說。
聽民警們這樣說,現場村民就樂了,「那我們看到的,估計就是蟒蛇媽媽在遛娃,帶寶寶出來曬太陽的吧?」
不過,福州動物園兩棲爬行館的飼養員葉先生卻不這樣認為。他說,根據村民的描述,如果是一條長6米,寬20公分的特大緬甸蟒出洞,還纏綿一隻身形略小的緬甸蟒,兩條蟒齊趴巖壁沐浴陽光的話,很可能是兩條正在談戀愛的蟒蛇情侶。
葉先生解釋,蛇類非群居動物,小蛇孵化出來後便會獨自出門,開始自給自足的生活,蛇媽媽不會照顧蛇寶寶那麼久。而村民所說的一群蟒蛇,它們在洞裡也定然是各過各的生活,只是恰巧那個山洞很適宜它們生活或冬眠,所以它們都跑到那裡,但它們在洞內的生活應該是各自獨立的。
如何保護蟒蛇又保護自己這讓溪裡村民犯了愁
村民們說,他們發現的最大的那條蟒蛇應有80來斤,這讓原本計劃現場來抓捕蟒蛇再放生到別處去的民警也犯愁了。「我們帶來的工具抓不了這麼大的蟒蛇,再說它們已經進洞了,我們一時也沒辦法了。」武警官說,在他4年的工作生涯裡,並未見到如此大的蟒蛇,也沒有見過蟒蛇如此之多的蛇洞。他們也要回去商量下,到底怎麼保護這群緬甸蟒和村民。
「一般情況,我們是把離人近的這個蛇洞洞口堵住,讓它們從別的洞口跑出去就行了。」武警官等人說。
不過,村民擔心萬一這個蛇洞沒有別的出口呢?村民們自己的想法是,在這個洞口打造一條專道,讓這些蟒蛇每天就在專道上出行,把它們引到安全的地方去,不讓它們下到有人的地方。
「如果相關部門允許我們這樣做的話,我們村村民可以自己集資來做這件事。」陳依伯表示。他和其他村民都認為,這個蟒蛇洞沒準還能成為自己村的一道獨特風景呢。
溪裡村村民對這群蟒蛇的關心和保護,讓隔壁坑裡村村民蘇光爛很擔憂。他覺得人還是不要太親近蟒蛇的好。他說,兩年前,他們村就有一條50多斤的蟒蛇吞了村民家一隻30斤的小羊。「那蛇當場就被抓住殺了。」蘇光爛說,但這樣也沒能救活那隻小羊。
福州動物園兩棲爬行館的飼養員葉先生認為,那只會吞小羊的蟒蛇絕不會是緬甸蟒。他說,緬甸蟒一般很溫柔,若人畜不驚擾它,它是不會主動發起攻擊的。另外,緬甸蟒在野外多吃青蛙、老鼠,三米多的緬甸蟒可以吃下5斤左右的雞。
東快記者寇思琴吳建萍實習生丁文君文/圖
關於緬甸蟒
「高富帥」在蟒界不吃香
因身量一大一小,這天出來一起在溪裡村後山崖壁上曬太陽的兩蟒蛇,被村民誤以為是蟒媽和蟒寶,殊不知,母長公短,是蛇界的標配。
葉老師說,為便於兩蛇交配,母蛇一般會找比自己短的公蛇。並且,母蟒需長至2米5以上,才可以開始產卵。一條三四米長的蟒,大概能產20多枚卵。
如果身體好,母蟒還可一年產卵一次。但部分身體虛弱的,也有終身不育的風險。相對母蟒一年一次的「專情」,公蟒顯然「花心」許多。公蟒長至2歲許,即可不定期發情,並「挑逗」母蟒。
冷血動物也怕冷
蟒蛇冬眠期間,可連續絕食四、五個月。「蛇類十分怕冷,它因自身無法產生熱量,所以必須通過曬太陽為自身提供溫度。」葉老師說,氣溫低於14℃,蟒蛇會變得行動緩慢,找個洞穴藏起來過冬,時間一般10月至3月,期間可以什麼都不吃。直至氣溫回升,蟒蛇才會出洞尋覓山中的青蛙、老鼠果腹。
被蛇咬傷怎麼辦?
葉先生說,被蛇咬傷,先看傷口。如果傷口呈一排排針孔狀的細小傷口,則是無毒,去醫院打破傷風針即可。如果傷口只有兩個孔,則是有毒,應立即將血吸出,再用帶彈性的繩或布,距離傷口十多公分的位置綁起來,防止毒液流向心臟。半小時就鬆開幾分鐘防止組織壞死,然後前往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