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遺刻」破解了玉女心經,然後又留下了「重陽一生,不弱於人」的自我評價,王重陽這番讓人哭笑不得的舉動背後有兩點讓人不可忽視:
其一,《玉女心經》很強,發明這套武學的林朝英武功與五絕之魁的王重陽不相伯仲;其二,著名的重陽遺刻,只不過是王重陽從《九陰真經》裡臨摹出來的部分絕學,他並沒有達到黃裳的高度,武學自然也無法超越《九陰真經》。
《九陰真經》:道學理論和實踐檢驗的絕學
黃裳的這部著作《九陰真經》影響了江湖幾百年,直接奠定了射鵰三部曲的武學體系,後期與之並駕齊驅的武學《九陽真經》也是以它為藍本更新而成,當然也只有《九陽真經》的作者鬥酒僧可與黃裳相提並論,並稱為一代大宗師,王重陽略差了點火候。
宋朝重文輕武,宋徽宗又崇道抑佛,搜羅了天下間五千三百八十一卷道家典籍,要雕版發行《萬壽道藏》這套道學理論書籍,於是將這個大任務交給了年輕的文官黃裳。黃裳深怕刻錯,惹了大禍,於是耗費了幾年精力,對這些道家典籍逐字校讀。幾年下來,黃裳居然精通天下道學,從中悟得了武學義理,無師自通練成了高深武學,成為一代絕頂高手。
隨後,黃裳奉命帶兵清剿當時的波斯「邪教」明教,不料明教中高手如雲,教眾更是兇悍,宋朝官兵積弱成疾,遠不是對手。黃裳心中不滿,於是孤身前往挑戰,憑藉一身絕學,殺了不少法王級別的人物,卻也誤殺了一些江湖名門裡的年輕弟子,犯了眾怒,遭到了數十名江湖絕頂高手的圍攻。
黃裳抵擋不過,躲進深山,苦心研究這些江湖高手的武學招式,並一一找出破解的辦法。雖然武學得以大成,但是足足耗費了四十年的時間。無人能敵的黃裳將一生絕學和那些高手們的武學綜合寫成了一部《九陰真經》,並流傳後世。
從校讀《萬壽道藏》到潛心研習各派絕學四十年,《九陰真經》至少耗費了黃裳五十年的時間。反觀王重陽,雖然他是五絕之魁,力壓北丐西毒東邪南帝等高手,是無可爭議的天下第一,但是論武學水平和成長高度,遠遠不及沒有他出名的黃裳。
王重陽半路出家,不及黃裳科班出身
首先,金庸小說的武學體系是隨年代而逐漸弱化,從《越女劍》阿青的一隻竹棒對戰兩千兵士,到《鹿鼎記》裡論成敗不以武功而是以計謀來看,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武學隨著時代逐漸式微。
那麼,把與王重陽同代的高手「北丐西毒東邪」等人放在黃裳的時代,與當時圍攻黃裳的高手不具備可比性,充其量也就是二三流高手。王重陽雖然能夠穩居第一,但也是矮個子裡面拔將軍罷了。
其次,黃裳逐字逐句校讀《萬壽道藏》,在道學理論研究方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以說,他是道學研究千古第一人。王重陽是棄文從武,然後學習了道家理論,方才大徹大悟,得了道學緣法,成為一代高手。從《九陰真經》的撰寫來看,這部寶典是以道學理論為基礎而寫成,王重陽這種半路出家的道學家修為,自然遠遠不及黃裳這種科班出身的造詣。
此外,黃裳為了寫成《九陰真經》,年輕的時候耗費了幾年時間日夜去校讀《萬壽道藏》,悟出武學義理後,又與當世的數十名高手生死過招,並耗費四十餘年時間來研習琢磨武學,這份對待武學的認真嚴謹態度,也奠定了黃裳的大宗師地位。王重陽在荒山結廬三年,沒能破解玉女心經的精妙所在,選擇了認輸,只到翻閱了《九陰真經》才悟出辦法。相比王重陽,黃裳對待武學更認真更執著,而習武之人,除了天資之外,能夠有所成就的都是肯吃苦的人。
綜上所述,王重陽雖然也是一代宗師,但是他的武學比不上黃裳,武功也不及《九陰真經》這部千錘百鍊才出深山的武學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