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洋」多值錢?魯迅一年工資買一套房,一萬大洋開5間餐館

2021-01-13 騰訊網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每個時代的錢幣,形式和價值各有不同,但其用作交易的功能與性質是不變的,大洋就是中華民國時期貨幣的別稱,又名銀圓或銀元,指代舊時使用的銀質錢幣。形狀為圓形,價值相當於七錢二分白銀。

我們經常能在歷史紀錄片中聽到「一萬大洋」這樣的字眼,甚至有些人家裡也會收藏過去時期的大洋,不少人都會好奇,民國時期的「一萬大洋」到底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大洋的來歷——「袁大頭」

在民國時期,正是國門大開,匯聚各方文化、各種領導思想的時代,人們不用出國就能見到上百種錢,除了「袁大頭」,還有銀元「孫大頭」、「鷹洋」以及清末銀元「龍洋」,這四種貨幣皆有十分值錢的購買力,購置各類物品貼補家用,在市場通用,也為社會大眾認可,「大洋」亦是其親切稱號。

然而好景不長,眾所周知,清朝滅亡之後,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當時市面上流通的貨幣還有一部分是明清時期留存下來的,中外並存,種類繁多,折算過程也十分複雜再加上北洋政府鑄幣繁複,內外因共同導致民眾積怨漸深,極需一個統一的幣種減輕壓力,與此同時袁世凱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藉助貨幣改制以期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其頭像鑄於背面的「袁大頭」由此而來。

而新製造的「袁大頭」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規格統一易識別,因此很快就被老百姓接受,逐步取代了其他幣種,成為流通市場的主幣。有了統一的貨幣,百姓開始安居樂業,積累財富,大洋的購買力在開始民國初期處於穩健狀態,但放眼整個民國時期來看,動亂時期的大洋影響力遠超過穩定時期的影響力,錢貴民輕的現象也緩緩拉開歷史的帷幕。

大洋同時也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精神,記錄著一個時代的興衰,反映著一個時代領導人的統領思想,承接著一個時代人民的辛勤汗水,是一整個時代的縮影。

大洋的購買力

雖然大洋在民國時期才出現,但是在民國的不同時期所含的價值是不同的。甚至隨著通貨膨脹,大洋的購買力在不同年份差異頗大。比如民國初期,物質條件匱乏,民以食為天,解決溫飽問題是擺在人民面前的首要問題。大洋主要就用於日常飲食消費之中,購買力也不會太高,對於一個五口之家並且只有兩個勞動力來說,維持基本溫飽已是踮起腳尖才能做到的事,更不會將大洋花在新衣服的添置上。

一萬大洋可能並不能使大家對大洋的購買力有較確切的認識,一塊大洋更能反映當時銀元的購買水平,那麼一塊大洋在民國時期能買到哪些東西呢?據資料顯示,一塊大洋在1912年的北京能買60斤普通大米,或者供6個人吃一頓羊肉火鍋。在1931年春天的廣州近郊能買25斤大米或20斤豆角。

在1937年夏天的成都市區能買16斤大米,或5斤豬肉,或40個雞蛋。可以看出,地域不同大洋的購買力各有千秋,與此同時隨著時間推移,物價逐漸上漲並且漲幅越來越快,一塊大洋所能換取的東西也越來越少。

從地域上看,沿江沿海地區糧價又各有差異,上海、廣州等城市的較高,大洋的購買力相對低一些,比如魯迅在北京定居時,一塊大洋能買五六十斤大米,後來去了上海,一塊大洋只能買20斤大米。從時間上看,大洋隨著糧價變貴購買力也就越來越低。

但大洋終歸屬於「值錢」的硬通貨,不論何時何地何人,只要花幾十塊,一定能買到一堆好東西。如今也仍然存在關於大洋的口頭禪和「一提大洋給人一種就很富裕」的莫名的直接感受。

各時代大洋的購買力各有不同,有時微乎其微,有時相差甚遠,社會也隨之出現混亂平穩交替現象,人們的金錢觀也極易扭曲,即使身處如今和平年代,

也需合理適時的引導,尤其是青少年這一代,正是樹立三觀的重要時期,理性的金錢觀方能使其看得更遠,走得更長,切勿因一時得失而犯錯。

一萬大洋算多少人民幣

在收入以萬為單位計算的今天,一萬元實在是個不太稀奇的數字,那麼一萬大洋在現今等於多少人民幣呢,按之前的換算來看是不是就是天價呢還是也不過平平呢?

從當時的社會物價水平來看,戰亂之後的民國正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和提升工業水平之際,但初建的社會一直處於動蕩不安的狀態,物價水平也隨之起伏不一。「戰前一頭牛,戰後一粒米」,1940年代的上海,全面通貨膨脹,難以想像,可以說連乞丐都拒收千元以下的法幣,如今在收藏博物館中仍可見到當時市面上流通的面額極大上萬的紙幣。

從老百姓收入水平來看,民國時期重視教育,看重知識文化水平,所以從事腦力勞動的教師、作家、編輯等群體的月工資一般可以達到100-200塊的水平,例如文學泰鬥魯迅先生於1919年用了一年的收入即3500塊買了一套院子,年邁時工資已經漲到了一年15000塊大洋,這也足以顯現當時的高知收入之可觀,社會地位之高。

而當時主要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人、店員等人民的收入大概只有10-20塊,只能勉強維持家庭最低生活費用,在現今民國時期的紀錄片中仍可見當時普通人民艱苦的縮影,根據1911-1919年期間的物價表,大米大概80塊一斤,豬肉大概300塊一斤,所以說根本吃不上大米並非誇張,社會上逐漸也就出現了階層分化。

由此看來一萬大洋對民國時期物價以及百姓收入而言不是一筆小數字,比如在花在創業上,利用手裡2000大洋租下法租界中的店面,「錦江小餐」應運而生,也是後來知名的上海錦江飯店。

看上去,一萬大洋能開足足5家這樣的餐館,其實不然,在工業領域,如火柴、食鹽、菸草、紡織等產業需要幾十萬大洋的投入才能興辦起來,所以一萬大洋在這些面前真的是不足一提。正如之前所說那樣,民國時期普羅百姓努力謀生計,飲食方面並不苛求,工業領域興辦自然勞動力成本高出飯店好幾十倍。

總而言之,一萬大洋對普羅大眾來說是一筆巨款,擁有一萬大洋的家庭大概處於社會中上階層,有較優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保證。按照當時的購買力計算,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三五百萬,當年魯迅先生年邁時期的15000塊大洋也就相當於現今的150萬人民幣。

但三五百萬是在整個民國時期中社會發展相對較為平穩的時間段而言,具體時期的購買力又會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物價水平、人民薪資等各方面影響而波動,所以結合不同時期的社會背景和人民生活狀況去看一萬大洋才是有意義的,刻意將具體的數值與一萬大洋等同起來,不僅無法得出有價值的結論,也是對民國時代歷史理解不透徹的體現。

相關焦點

  • 民國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魯迅一年的工資能買一套房
    比如說現在我們幾千幾百元,也不過是購買一些生活用品或一些普通的家居用品,而在二三十年前,可能就是一戶人家半年甚至一年的收入了。有時候我們在看電視劇或者一些書籍的時候也會好奇,在古代的「銀兩」、「銅錢」到底代表了多少錢呢?而在民國時期,貨幣的單位是「大洋」,又叫做銀圓,也有叫銀元的。它的購買力又是如何呢,跟我們現在相比是怎麼樣的呢?
  • 民國時的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魯迅一年的工資就能買一套房
    比如說現在我們有幾千,幾百元,但是我們只是買一些生活用品或者一些普通的家庭生活用品,而在二三十年前,可能是一個家庭半年甚至一年的收入。有時候我們在看電視劇或者一些書的時候,也會好奇「銀幣」,「銅幣」在古代代表了多少錢?民國時期,貨幣的單位是「洋」,也叫銀元,也有叫銀元的。它的購買力怎麼樣,現在跟我們比怎麼樣?
  • 民國市民攢88年買套房 崩盤時2200大洋買北京四合院
    如今的二手樓中也有號稱民國公館的房源。房價一天比一天高,各種政策出臺高喊打擊樓價,最終卻打擊了樓市。樓市凝滯,大家膠著,糾結的是買房子結婚和換房子透氣的剛需族,都感嘆辛苦工作大半輩,大部分收入都拿去供房和交稅了。
  • 民國時期的「一萬大洋」,到底有多少購買力?可換算多少人民幣?
    在進入民國以後,民國政府開始學習西方採用「元」的貨幣單位來進行衡量,其中銀元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貨幣。相信大家對「袁大頭」這個稱呼都不陌生,而這就是民國時期典型的銀元,原來也將其稱為「大洋」。在人們的印象中大洋總是非常值錢的,因為在很多影視劇中,一塊大洋往往能夠換取非常多的東西。那麼,在戰亂不斷的民國時期,一萬大洋到底有多值錢?它又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 魯迅月收入300塊大洋,那民國大洋,在現在應該換成多少錢?
    當時的物價水平是這樣子的:如果是豬肉的話,1千克大概價格在兩角5分錢左右,而1千克大米價格在八分錢左右,而1千克油大概價值16分錢。從這方面可以看出,如果我們生活在當時的歷史時期,想吃一頓飽飯的話,其實價格並不是非常的昂貴。如果我們給飯店老闆一塊銀元的話,就能夠吃一頓相當不錯的美味飯菜。現在人們在外面飯店吃一頓便餐大約需要一兩百元。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我們管民國時期的大洋叫「袁大頭」,是非常值錢的硬通貨。現在有一些流落民間的大洋,很受收藏愛好者的歡迎。大家都很好奇: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呢?這可以根據民國時期人們的工資和吃穿用度來衡量。溫飽需要多少大洋?
  • 民國時,一文錢和一個大洋大概等於現在多少錢?簡直不敢相信!
    民國時期以中華民國的建立(1912年)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宣統元年,清政府統一發行銀元,這些銀元也被成為「大洋」。1914年民國確立了銀本位貨幣制度,一枚銀元是壹圓。如今流傳最廣的銀元是印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也被稱為「袁大頭」或者「大頭洋」。除了壹圓的銀幣,還有角幣。一元等於十角等於一百分等於1000釐,一文錢等於一個銅板。
  • 民國市民買房攢88年 魯迅一年工資買下京城四合院
    樓市凝滯,大家膠著,糾結的是買房子結婚和換房子透氣的剛需族,都感嘆辛苦工作大半輩,大部分收入都拿去供房和交稅了。憤懣之餘,如果告訴你:時光倒退約一百年,也就是在民國時期,在當時沒有開發商的情況下,房價比現在便宜N多,但人要攢88年才能買到一套房,那心態是否會平衡一些?——編者按
  • 民國初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
    作為民國時期的「硬通貨」,「大洋」在民國不同年月,購買力也有差異。若論「民國初期」,那值得說說的,就是北洋時代(1912—1927)。「北洋時代」的「一塊大洋」有多值錢?經典民國劇《大宅門》裡,就有生動呈現:作為老北京土豪的男主角白七爺「縱驢行兇」,放任自家毛驢吃了包子鋪八籠包子,氣的包子鋪老闆哇哇大哭。
  • 民國1塊「大洋」,在2020年能值多少錢?1萬銀元購買力嚇死人?
    隨著越來越多歷史影視劇的出現,很多人開始對中國的古代史感興趣。除了春秋戰國、唐宋元明清之外,很多人對於民國時期的感情更為特殊。作為一個特殊的時代,民國時期也誕生了無數位名人。雖然我們將從清朝到新中國建立的這段期間,統稱為「民國」,但其實民國大體是分為三個階段的,從1912年開始,1月到3月是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期。而1912年3月至1928年,則是北洋政府時期,也就是以袁世凱為首的軍閥統治時期。第三階段就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從1927年直到1949年,也就是新中國正式成立這一年。
  • 民國時期的大洋真的很值錢嗎?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大洋是指中華民國成立以後,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之後,鑄造的帶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俗稱袁大頭。這種袁大頭的鑄造始於1914年,這一年,袁世凱在北京以大總統的名義頒布了《國幣條例》和《國幣條例施行細則》,明文規定「圓」為一個價格單位,每枚銀元重量為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
  • 民國時期,文人和農民的年收入會差多少?讓魯迅的工資告訴你!
    民國時期文人和農民的工資差距會有多大?真的比你想像的要多,成為了一個文人相當於成為了一個富豪,絕對不是那種窮酸文人的樣子!文人和教授民國的正教授,月薪3百到4百大洋,普通教授月薪180到280大洋。在1918年,初出茅廬的茅盾出版了一本暢銷書,當時的稿費是400塊大洋起,1917年胡適入職,拿著每月280塊大洋的工資,激動的給家裡寫信,他是這樣說的:「適初入大學便得此數,不為不多矣。而著名的魯迅大文豪在北京師範大學當教授時,工資300大洋,相當於現在的至少3萬人民幣,可謂是不太少,賊拉多,在當時大洋相當具有購買力!
  • 民國房價有多高?小市民攢88年才能買一套
    樓市凝滯,大家膠著,糾結的是買房子結婚和換房子透氣的剛需族,都感嘆辛苦工作大半輩,大部分收入都拿去供房和交稅了。憤懣之餘,如果告訴你:時光倒退約一百年,也就是在民國時期,在當時沒有開發商的情況下,房價比現在便宜N多,但人要攢88年才能買到一套房,那心態是否會平衡一些?——編者按跟今天比起來,民國時代的房價是高還是低?
  • 民國初年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在一戰爆發前,即銀元價值還未出現大波動的時候,其米價在每石6塊左右,注意是舊制,一塊銀元差不多能買30斤大米;按現在算下來也就一百塊左右。這還是建立在其生產條件落後,米價相對佔比高於現代的那麼一個時代。所以這個出入就很大了!最好的辦法,還是依據當時人們整體的一個生活環境來比較。
  • 民國時,一文錢和一個大洋,等於現在多少錢?
    這種大洋非常可靠,重量27.07克,含銀量高達95.30%,一度成為中國的主要大洋。據清朝宣統二年(1910)度支部調查統計,當時中國所流通的外國銀元約有十一億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鷹洋。這樣算來,中國使用大洋的時間超過100年。除了清朝和民國官方鑄造的若干銀元以外,各地軍閥、土皇帝都有大量製造銀元。
  • 民國房價有多高? 88年才能買到一套房
    原標題:民國房價有多高?88年才能買到一套房經常有朋友問我:你是治民國史的,跟今天比起來,民國時代的房價是高還是低?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單純看房價,民國的房子比現在便宜,可是民國時普通百姓收入太低,房子雖便宜,仍然買不起,從這個角度看,那時候的房價並不算低。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想要救誰 ,就拿幾百大洋來贖這樣的話,那麼民國時期的錢,一個大洋或者一文錢等於現在的多少錢呢?大家都知道,民國是一個十分動蕩不安的年代,所以很多時候在不同的年代不同地方物價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都有一個大致的「平衡」。
  • 曹錕家產相當於魯迅一萬年工資
    曹錕曹錕當上北洋軍閥,抓緊時機開始斂財,有時吃吃軍餉回扣,有時賣給人家一個官位,終於體驗到了日進鬥金的感覺,開上小轎車,買上大別墅,帶著家裡人也一併賺外快,他的幾個兄弟在他手下經營生意順風順水,當然也不忘記回報一下曹錕,可你覺得這就是曹錕的人生巔峰了嗎?重點戲可還在後頭呢。
  • 民國時期的袁大頭值多少錢?不妨來看看魯迅的收入
    提起魯迅先生,大部分中國人也會覺得,他在民國生活的很是清苦,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富足的魯迅其實魯迅先生在並不貧窮,甚至可以說是很富足。在那樣一個黑暗的時代,普通家庭的孩子是很難有機會讀書的但是魯迅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祖父周福清曾經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後來因為被捲入了科場行賄案被罷官。在他家道中落前家中有四五十畝的水田,一年可以收租6400斤到8000多斤的穀子。
  • 民國初期的1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看完想去民國
    在民國的時候非常流行現大洋也就是銀元,當時都被稱作袁大頭,因為上面印著袁世凱的頭像。在葉聖陶所寫的,多收了三五鬥那部課文裡面就提到,農民伯伯們辛苦了一年,把糧食賣出去。當時奸商們給他們紙幣的鈔票,但是農民伯伯們不願意,想要現大洋,也就是袁世凱,當時那幫奸商們還譏笑農民伯伯們。民國初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