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社會「倚老賣老」的就很多,紫砂中也有這麼些泥巴想「倚老賣老」,這個不像我,我就承認自己的年輕,雖然年輕,但喜歡表達自己想法,說的不對,及時被指正,改之即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咱虛心待之。似乎扯遠了,回歸正題,「老泥」究竟哪裡老?
一、為什麼很多人追捧「老泥」?
不知道為什麼,任何東西一旦多個「老」字,身價就漲,為何?因為大眾喜歡老物件,追求老味,越是年紀大的人,則更追求老。在每一次與「老」的東西久違重逢時,記憶深處的那份溫暖就會傾瀉而出,透過「老物件」,才發現生活已經漸行漸遠。「老泥」,是一種玩壺人的情愫。
二、到底何為「老泥」,這些說法都對嗎?
既然市場有需求,那自然就有噱頭滿足這份紫砂「老味」的情感。諮詢數位不同紫砂藝人,我得到了以下幾種說法:
1、老泥就是陳腐的時間久
這個說法很普遍,基本商家都會這麼說,陳腐十年算少的,一開口就來個二十年,你若不信,還會搬出祖父、外祖父,簡直太可怕了,家藏三十年,就差拿出一瓶陳年老酒作證了。
2、老泥是指顏色比較深
從視覺上來說,好像被稱為「老泥」的紫砂,顏色都比較深,搞得顏色淡點都不敢稱為「老泥」,到底這是不是判斷老泥的標準之一呢?
三、「老泥」究竟為何稱「老」?
依據書上的記載,通過與煉泥的師傅交流,一般「老泥」就是指的巖化程度比較高的紫砂礦,為什麼呢?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陶是介於土和石頭中間的過程,沉積時間越長,巖化程度越高,最後就成了石頭。所謂「老」,就是這層意思。
四、「老泥」特點及分辨
1、老泥巖化程度高,黏土成分少,粉質,砂性就重,延展性和黏性差,所以可塑性也差,就像你無法用石頭粉末和成泥巴,捏個飛機大炮一樣。
2、因為砂性重,老泥相對其他泥料陳腐的時間就要長些,通過反覆的灑水,自然降解,泥料越來越細,目數自然也就變大。所以說,不是所有陳腐時間長的都叫老泥,那只是表象。
3、為了提高可塑性,但是又不想慢慢陳腐怎麼辦?衝漿,簡單說在老泥裡混點泥唄,這樣不就快了麼?至於分辨,表示極難,此非正道。
4、老泥通過較長的時間陳腐,泥色成熟穩重、端莊肅穆,透氣性好,養成後壺身素淨,拙樸之中有渾圓氣象,顯現出來的就是大家所看到的顏色深。
關注【大聖說壺】,與我們一起行走於茶桌,用紫砂壺泡出一壺好茶,點擊下方「了解更多」,獲取紫砂壺入門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