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後一個幕府德川幕府終結於19世紀,明治維新發生於19世紀,在這個世紀中,日本境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既保留了自己的傳統,又汲取到了西方文化、科技的精髓。
李鴻章曾任直隸總督時,了解到日本與西方打交道時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日本已籌集巨款興建兵工廠和輪船的事情,就想過中國應該派官員駐在日本,以便阻止日本站在西方國家那邊。
日本武士是日本10世紀至19世紀的一個特殊社會階級,通曉武藝、以戰鬥為職業,遵守「武士道」,是日本封建時代大領主的軍事侍從,對平民操有生殺大權。
不過在1871年,日本平民被準許騎馬,武士被允許散發、飛刀,且可以和平民通婚,明治政府採取了漸進的手段,消滅了武士階級,明治維新後,上層武士轉化為了資產階級或政府官僚,而下層武士,為浪人,他們沒有了俸祿,到處流浪居無定所,製造一系列暴亂,為消除這部分人群帶來的隱患,日本展開了對外擴張。
川島芳子的父親愛新覺羅·善耆所信任的川島浪速就是位日本浪人。
這張老照片拍攝的大阪的一名女舞者,在二戰之前,日本許多家庭都以女兒走入藝壇感到自豪,這意味著女兒多才,並且家裡面花了大力氣培養。
一般從10歲起開始學,在5年後完成文化、禮儀、語言、裝飾、詩書、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課程,16學成就可以下海,先是當「舞子」,後為藝伎,皆是表演才藝,並不「賣身」,不過這行業有一規矩,那就是從業期內不能結婚,如果要結婚,必須先隱退。
這張老照片是日本婦女和她年幼孩子的合照,眾所周知,日本古代社會也是「男尊女卑」,女子負責家庭事情,男子主外,甚至是到了今天,依然有不少人是這麼認為,荷蘭作家伊恩·布魯瑪在《鏡像下的日本人》中寫道:
「外國人看到的是,日本家庭主婦是如何柔順地接受丈夫的頤指氣使,或者丈夫在家裡什麼也不想動手做,因此經常就下結論說,日本的男人處於非常大的支配地位。」
事實上日本男人在家中的地位如何,很大部分取決於他可以上交多少工資,不過這是婚姻方面的事情,至於其他方面,比如接受教育方面,父母對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日本社會多數認為男孩應該養家庭,所以要多讀書,至於女孩子,嫁個好人家就行了,沒必要讀很多書。
明治年間,日本也湧現出了不少女權運動家,她們想要和男性一樣,有份自己的事業、有權利接受教育等。
這張是日本19世紀拉泔水的泔水夫,木桶上還寫有「槽」字。
這張則是當時日本富家姑娘出行時的場景,手撐遮陽傘,四人抬著架子,其背後有英文的照片,意味著是為外國人服務的地方。
這張則是19世紀末的阿伊努族人,是日本北方的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