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趣事|漢字字典的歷代收錄狀況和漢字筆畫之最
作者:枯木
漢字是非常有趣的文字,除了書法藝術上給人以美的享受,每個字的結構和含義都令人著迷。如果您有興趣對其進一步探究(稱不上研究),您就會發現,漢字有兩種形式,一種就是獨立的字體,一種就是由獨立字體組成的複合字。然而不管哪一種,都有著自己本身豐富的涵義。
漢字由黃帝時期的史官倉頡發明,是在上古人們結繩記事和刻契的基礎上經過搜集、整理和發揮創造而成,《周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列子說符篇》:「宋人有遊於道,得人遺契者,歸而藏之,密數其齒。」。這種說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如《荀子解蔽》:「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呂氏春秋君守》說:「倉頡作書,后稷作稼。」,《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等等。
倉頡造字是創舉,使得文字系統化和規範化,然而由於上古生產力落後,農耕社會使得文字僅僅在上層封建貴族中流行。當時文字的作用大多是記載天文現象以及國家分封典禮等歷史重要事件,因而一般是由史官來掌握文字的使用和規範。
鳥蟲篆
在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周宣王(?-前783年)時期,周宣王命太史官作大篆《史籀》十五篇,用四言韻句編寫,作為太史教授史學幼童的啟蒙教本,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本字書,可以說是字典的雛形。古代《史籀》已軼失,今天所見是收錄在《說文解字》中的《史篇》及所錄的「籀文」223字。
史籀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戰亂頻繁。各諸侯國貴族為了擴張勢力和影響,都以「養士」為時尚潮流,於是出身貧寒的士大夫開始崛起,出現了諸子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階段。為了宣傳自己的學說,以孔子為代表的先賢們廣招門徒,開館授學,使得文字的書寫認知開始向下層民眾普及。
這時候就需要有工具書來引導人們識字書寫,於是最早的字詞典便誕生了,這就是《爾雅》。《爾雅》的作者姓名未見記載,成書於戰國或兩漢之間,全書收字詞4300多個,分為2091個條目,《爾雅》的編纂,使得人們不但可以掌握字詞的書寫涵義,還可以增長各種百科知識,因而一直到了近代仍是啟蒙教育重要書籍。
真正使得漢字發揚光大,並且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工具書,則是東漢時期許慎(約58年—約147年)編撰的《說文解字》。《說文解字》首創漢字部首,把文字分為兩類《說文》和《解字》,不能再分的獨體字為「文」,由兩個以上的「文」構成的為「字」;然後把漢字歸納為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種類型,稱為「六書」,並逐字對來源和讀音做出詳細解釋,從而奠定了漢字語言的理論體系。
《說文解字》是科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原文以小篆書寫為準,同時參照六國古文、籀文(大篆),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可以說,《說文解字》把東漢以前常見的漢字都已經收錄(當時並未發現甲骨文)。
許慎以後,古人們並未停止造字,人們依據《說文解字》對漢字的解構,根據不同需要,衍生出更多的漢字,歷朝歷代都有增加。諸如兩晉時期的呂忱編撰的《字林》收字12824字(《隋書經籍志》,《封氏聞見記》);南北朝時期南朝(梁)顧野王編撰的《玉篇》收字16917字(《封氏聞見記》),現存本則為22561字;宋代司馬光、王洙等編修的《類篇》收字31319字;宋代丁度等奉敕編撰的《集韻》收錄32381字(《集韻韻例》指出53525字,其實是因為按韻編排,有重複字。);清代《康熙字典》共收錄了47,035字,到現代《漢語大字典》收字56000餘字。可以看出,自古至今,人們造字從未停止,不斷增加。
在歷代字典收錄的漢字之中,筆畫最少的大家都知道,自然是一划的字,諸如「一」、「乙」、「〇」,而筆畫最多的則就比較有意思,因為不同的字典收錄的不同,繁簡字差異,有的只是民間流傳,並未列入字典,因而多有爭議。
諸如近些年比較流行的陝西關中地區的「biang」字(如圖),在《康熙字典》和《現代漢語字典》是沒有收錄的,經常作為麵館招牌,即「biangbiang面」,這個字有56筆畫,從造字和釋義來看,應該是清朝後期才造的字。
另外有些人找出《集韻》中的由四個「雷」的古字組成的「lei」字,共有160筆畫,不過由於已經淘汰,電腦上也打不出來。類似的字還有很多,不過現在在簡體字版本裡面,大多並未收錄。而現在電腦上能夠打出來的為「龘」( dá)字(《玉篇》:音沓。龍行龘龘也。),48筆畫。
而常用簡化漢字裡面,筆畫最多的一般認為是30筆畫的「爨」(cuàn)和36筆畫的「齉」 (nàng),爨是象形會意字,一般指的是燒火做飯,「分爨」指分家,多見過去家族分家文書;如今還在用的地名如北京西郊的「爨底下村」。齉則指鼻子不通氣,發音不清,如齉鼻子。
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不但採用了大量的漢字,而且還經常自己造漢字。諸如由三個繁體「雷」和三個繁體「龍」組成的和製漢字,共有84筆畫。現在日語漢字中筆畫最多的為「麤」(cū)字,33筆畫。
漢字是如此浩繁,變化多端;字典更是涉獵廣泛,博大精深。浸入其中,就會發現趣味無窮,意猶未盡,然而如果仔細探究下去,估計需要逐年累月,皓首窮經,才能掌握其中奧妙。不過針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是一般學習和應用,只需要掌握4000字左右,就可以充分運用和靈活使用,當然,吟詩作賦美文華章就需要下一番努力了!
2019/12/10榆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