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頻過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楓汀尚憶逢人別,麥隴唯應欠雉眠。更擬結茅臨水次,偶因行藥到村前。鄰翁意緒相安慰,多說明年是稔年。
——【唐】陸龜蒙《小雪後書事》
小雪簡介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公曆每年11月22日-11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時交節。它和雨水、穀雨、大雪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就像雨水節氣不一定會下雨一樣,小雪節氣的到來,並不意味著空中真的會飄雪。節氣意義的小雪與氣象意義的小雪,兩者截然不同。古籍《群芳譜》也云:「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可見,小雪時節不一定真的會下雪,就算下雪的話,也一定不會大。
小雪時間
小雪是在公曆每年11月22日-11月23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40°。
2020年小雪時間:2020年11月22日04:39:39,農曆庚子鼠年十月(大)初八,黃帝紀元4717年10月08日。
小雪氣候
立冬過後,氣溫持續走低。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的不同,不同地區的小雪節氣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特徵。當黃河中下遊地區已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時候,長江中下遊地區僅僅只會在早晨積起薄霜。要想在南方看雪,起碼得等到12月中下旬。
勤勞聰慧的中國農民很早就在長期生產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小雪時節的天氣情況與來年的收成息息相關,並將之總結成短小精幹,易於傳頌的農諺:「小雪雪滿天,來歲是豐年;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意思是,小雪這天如果下雪的話,明年田裡的莊稼肯定大豐收,農民的錢袋子肯定也鼓鼓的。如果不下雨,則反之。可見,小雪時節的天氣情況,真的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小雪三候
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為天氣上升,三候閉塞成冬。意思是進入小雪後,由於天氣的寒冷,陰氣漸盛,陽氣漸漸不調,天地失衡,彩虹也消失不見,現代研究表明,這只是古人的臆想;天氣,陽氣也;地氣,陰氣也,兩者一個上升一個下降,難以相見;萬物也幾乎停止了活動,就像整個世界已經完全閉塞,沒有生機一樣。
小雪習俗
(1) 醃菜
民間有諺語說:「小雪醃菜,大雪醃肉。」意思是小雪之後,家家戶戶開始醃製蔬菜,以備冬天新鮮蔬菜減少時享用。各地選用的蔬菜、製法、口味都因地制宜,不盡相同。比較出名的除了,涪陵榨菜、雪裡蕻外,就是冬菜。因味道特別鮮美,冬菜還被美食家蔡瀾曾稱為可使「白面變珍饈」的秘寶,也是潮汕海鮮砂鍋粥的靈魂配料。
(2) 刨湯
小雪前後,土家族人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殺年豬,吃刨湯,迎新年」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帶來一絲絲的溫暖。所謂刨湯,其實就是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不拘形式,也不講究食材有多豪華,只是圖一個新鮮、一個熱鬧,有慶豐年、謝鄰裡、祝合和、祈未來之意,是土家人忙碌一年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小雪食材
小雪時,天氣開始寒冷,但遠未到最冷的時候,專家建議此時的飲食應當滋陰潛陽,少食辛辣、如辣椒、胡椒、花椒等,容易引起皮膚乾燥缺水,建議能不吃就不吃,而熱量較高的膳食,如山藥、大棗、枸杞等,則可以適當地多吃一些;也可多吃些堅果類食物,如核桃、榛子、慄子等。
而黃牛肉也是一種很適合小雪時期食用的食物,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牛羊肉進行溫補的傳統。傳統醫學認為,黃牛肉,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安中益氣、養脾胃、補虛壯健、強筋骨、消水腫、除溼氣」的作用。現代研究也表明,黃牛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經常吃能增強體質,提升機體抗病能力,還能增加肌肉合成。
小雪食譜
(1) 濃香番茄燉牛腩(此方來自網友北鼎Julia)
【材料】牛腩 500 克、番茄 2 個、土豆 1 個、洋蔥 1/2 個、姜、蔥、幹辣椒、桂皮、香葉、八角適量。
【調料】油、生抽、老抽、料酒、冰糖適量。
【做法】
① 準備好材料,洋蔥、土豆洗淨切塊,蔥切段,姜切片,蒜切片備用。
② 牛腩切小塊冷水下鍋,加蔥段、薑片、料酒煮開,去除浮沫,撈出洗淨。
③ 番茄頭切淺十字花,用水燙至去皮。
④ 鍋中加入適量油,開小火預熱,加入蔥、姜、蒜、洋蔥、土豆一起煸炒出香,加入牛腩和番茄快速翻炒。
⑤ 加水沒過所有食材,放入香料、調料,蓋上蓋子中火燒開後轉小火燉約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2) 堅果奶皂(此方來自網友範範Flora)
【材料】紅棗 30 顆、果仁 30 顆、黃油 20 克、棉花糖 80 克、奶粉 20 克。
【做法】
① 去核紅棗心中塞入果仁(巴旦木、開心果隨意)。
② 不粘鍋放入黃油,小火融化後,加入棉花糖融化,加入20g奶粉混勻,加入棗用刮刀拌勻(此刻是粘成一團的)。
③ 烤盤灑入奶粉,把棗一顆顆分離,混上奶粉。
小雪常識
孫思邈所著的《千金藥方》中有這麼一段話:「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勞作汗出,發洩陽氣。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意思是冬季寒風瑟瑟,草木蕭疏,蟄蟲休眠,萬物的活動趨向靜止,人也應順應天時,以靜養生。
不妨就從每天早睡2分鐘做起。研究表明,適當地早睡,有助於養藏陽氣。同時,專家還強調,早睡不一定代表第二天要早起,尤其老年人,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最好等到太陽升起,陽氣生發後再起床,以保證每日睡眠的質量,有利於藏陽氣,保精氣。當然,「以靜養身」,並不意味著一昧地「避寒」,適量的室內運動,也是有助於暖身抗寒的。
本文系岐黃問答獨家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將追究到底。
今日互動:小雪時節,你們家鄉有什麼事情是必須做的?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