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個多世紀以前我們會聽到「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這兩個詞;在十幾年以前我們會聽到「白領」、「藍領」、「金領」等各種有關「領」的詞。好像這幾年有關「階級」跟「領」的詞都逐漸淡出的人們的視野。
可就在前幾天,一則央視新聞《早安啊,打工人》的公眾號文章徹底燃爆了網絡,一時間引來網民的各種熱議。
有贊同「打工人」這種提法的,說「打工人」是對所有從事體力和技術勞動者的統稱,這其中不僅囊括了建築工人、水電工人、製造業車間工人,還包括那些常年坐辦公室的城市白領,以及各行各業的創業者。他們認為「打工人」這三個字代表著勤奮、熱情、堅韌和上進,是當代社會正能量的重要載體。
也有不少人反對「打工人」這種說法,他們的理由是,「打工人」本身帶有嘲諷和調侃的嫌疑。是新時代下人為的強行階層劃分,意在弱化當代青年對現實的不滿情緒,企圖通過這種幽默式的調侃緩解當前年輕群體的高壓生活環境。
不管怎麼說,我認為我們都不應該對這三個字有過分的解讀和過度的反應。相比於前幾年流行的「打工仔」、「社畜」,這些明顯帶有歧視、貶低、嘲諷的詞彙,「打工人」應該算一個中性詞。本身並不包含什麼所謂的勤奮、熱情、堅韌、上進精神,更沒有嘲諷、戲謔之意。
「打工人」的全部意涵義就是它的字面意思——打工的人。
職員也好,領導也罷;學生也好,老師也罷;醫生也好,院長也罷;男人也好,女人也罷,甚至不男不女的都算上,全是打工人,也全在為自己打工。
「打工人」說白了只是一個中性詞彙,只是恰巧出現在了這個年輕人都比較壓抑的時間段,它在這一時期內讓很多勞動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鳴,表達出了他們對於生活的心酸和無奈。這三個字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了絕大部分年輕人卑微生活狀態下對於自尊生活的呼喚。是一種自我身份的認同,也是一種壓抑情緒的宣洩。
不哀不喜,不卑不亢,「打工人」就是一群為了生活不斷努力、不停工作的人。他們有權對美好的生活表達愛意,更有權對惡劣的現狀宣洩不滿。
他們是當代社會的重要參與者和積極創造者,更是這個時代的聲音。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當今偉大時代,也向這個時代發出了最強音,勇敢地表達著自己的想法。
當大多數人都在問你:「打工人,今天努力了嗎」?
我想對你說的是:「自信點,我們都是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