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怎麼樣苦法?我知道你是不記得了,我知道你是忘了生苦了,所以現在我告訴你。
怎麼生的呢?這個生,因為父精母血結成到一起,又有中陰身來投胎而有的。在母親肚裡的時候,第一個禮拜和第二、第三、第四個禮拜都不覺得怎麼樣,等到第七個禮拜以後,就有了知覺。這時候,若母親吃涼的東西,你就好像住在冰山裡頭一個樣,覺得很不舒服;若母親吃熱的東西,那時又好像在火湯裡似的,燙得不得了。這是在母親腹裡,就有這個冷熱的苦。
還有,母親若是彎著腰時,胎兒就好像一下子被泰山壓頂,壓得那麼不舒服;如果這個母親扠著腰時,也覺得非常不舒服。等到生的時候,那是最苦了。在出生的時候,好像兩個山夾到一起,這叫夾山地獄,受這種的苦。所以每個小孩子一出世就喊起來了,他喊什麼?「苦呀!苦呀!苦呀!」他就喊苦了。他那個「哭」,其實就是從「苦」那兒來的。生的時候,就好像生龜脫殼── 像活龜脫殼那麼痛苦。可是一長大就忘了這種生的苦,接著就長大,不知不覺也就老了。
老的時候,苦也很厲害的。怎麼?老得耳朵也聾了,人家罵你也不知道;眼睛也花了,看什麼也看不清楚了。這是耳朵、眼睛首先不幫你的忙。舌頭雖然不掉,可是牙掉了。舌頭為什麼不掉呢?它因為軟,所以不掉。
我以前遇到八、九十歲的老人,我都問他說:「你牙怎麼掉啦?你遇著過掉舌頭的人沒有?」他說:「沒有啊!你遇著過嗎?」「我更沒有遇著過!你這麼大年紀尚且都沒有遇著掉舌頭的人,我年紀比你輕又怎麼會遇著這麼奇怪的事情?你知道為什麼沒有人掉舌頭,都有人掉牙?」他問:「這什麼道理呢?」我說:「因為牙太硬了,所以它就掉了;舌頭為什麼不掉?它軟,所以才不掉。你這麼大年紀啦,以後也不要硬了!你若硬,也好像那個牙會掉的,要學著軟一點!」
這牙掉有什麼苦呢?當然吃東西就不香了,吃什麼也沒有滋味了。你看人家吃得那麼樣有味道,到自己的口裡,嚼也嚼不動,咬也咬不動,整個吞到肚裡又不消化,你說這苦不苦?
那時候,面也生了很多皺紋,頭髮也都白了,所謂「雞皮鶴髮」,那個麵皮就好像雞皮疙瘩似的非常粗。這個「鶴髮」,是白頭髮。這個講法,在美國就不適宜;怎麼不適宜?因為西方人,小孩子一出生頭髮就有白的,那不是老得白的,而是很年輕時也有白頭髮,不過這又當別論。
那麼老的白髮是由黑頭髮變成白,黑頭髮可以變白的,可是白頭髮就不能變黑了;不過有的時候,也可以的。我告訴你們,我這個頭髮在香港時,完全都白了。為什麼?因為我造廟,修了三個寺廟,修得費心費神,把頭髮也都白了。以後自己一看:「不得了了!我再不用這麼多心了。」於是把什麼都放下,以後它又黑了。所以什麼事都是沒有一定的。現在你們看我這個頭,只有很少的白頭髮,不是太多。
這個老苦也是不容易受的,你若不相信,可以試一試。等你老的時候,就知道其中味道了。你不妨活個七、八十歲,或八、九十歲,甚至一百多歲,那時候你吃東西不香了,你就知道:「以前有個法師講老苦是很苦的,我不相信,現在我才知道是真實不虛的。」可是那時候你想要修道也晚了,來不及了。
最平等的就是「病苦」。無論誰都會有病,沒有大病就有小病。有病,頭痛就頭不舒服,腳痛就腳不舒服,身上痛就身不舒服了。病有很多種,好像有胃病,吃東西就不香了;若有肺病,就總咳嗽。總而言之,心、肝、脾、肺、腎,你有了病,這也是一苦的。
最苦的還有什麼呢?死苦。死,是最苦的。那麼說:「死苦,我不知道是什麼滋味?我想先知道!」那你就先試一試,先死一次看看。可是沒有人保險你再活的,所以這一試,也不可以試的。那麼死是容易,死後到什麼地方去?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死後,是墮地獄?還是做畜生?是去做人?這個沒有人能保險的。
總之,這生、老、病、死都是苦的。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出家?也就因為覺得這生、老、病、死苦,是一件不容易受的事情。他在十九歲的時候,有一天出去遊玩,先到東門,看見一個婦人在那兒生小孩子,就問隨從的人:「這是一個什麼事情?」隨從說:「這是生小孩子!」太子看見不但小孩子哭,婦人也痛苦得不得了;他不高興了,就回到宮裡去。
第二天又到南門,看見一個老年人,頭髮也白了,眼睛也花了,腰也彎了,腿也邁不動步了,老得不得了。他就問隨從:「這是個什麼人?怎麼這樣子呢?」隨從說:「這個人因為年紀太大,所以老得這個樣子!」太子也不看別的地方了,就回到皇宮。
第三天又到西門,看見一個有病的人,於是他又不高興就回去。第四天到北門去遊玩,就看見一個死人,他又問隨從:「這是怎麼一回事?」隨從說:「這個人死了!」他就非常憂鬱。在這四門,看見「生、老、病、死」四種苦,他又想要回皇宮去。正在這個時候,出現一個沙門,就是出家人。
太子又問隨從:「這個人是做什麼的?」
隨從就問這沙門:「你是做什麼的?」
沙門說:「我是個出家人,是修佛道的,要遠離生、老、病、死苦。」
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還沒有成佛呢!一聽他說修道要遠離生、老、病、死苦,於是又問這位沙門:「我也可以照你這樣來修道嗎?」
沙門說:「誰都可以的。誰修道,都可以遠離生、老、病、死苦。」
於是太子回到宮裡之後,晚間就和他的隨從車匿(就是優波離尊者)一起逃出皇宮,就出家去了。釋迦牟尼佛就因為覺得這個人生充滿生老病死苦,沒有什麼意思,生不知從何處而來?死不知到什麼地方去?所以就發心出家,要修道了這個生死。他到了雪山,在那兒坐了六年,就因為想避免這生、老、病、死苦。
我們人,誰都有「生」,任何人也都不能逃避這個「死」。人人將來都會死的,可是有的就是善終,有的就是不善終,種種的死法不同。有的病死,有的餓死,有的累死的──做工做得太多了,總也不得休息。或者和人打架打死了,或者去作戰陣亡了。有的又被車撞死,有的又被山滾下來的石頭砸死,有的又是誤服毒藥毒死了。誤服,就是自己也不知道是毒藥,錯吃了毒藥就死了。有的是故意吃毒藥去死的,有的自殺而死,有的是不想死就死了,有的想死的又不死。你看就這一個「死」,就有種種的分別──死法不同,將來受的果報也不同。
怎麼不同法呢?譬如這橫死的人,就是或者被車撞死,或被水淹死,或被火燒死,或在無意之中發生一個意外死了。屬於這一些橫死的鬼魂,閻羅王不管,鬼也不管。那麼說這是很自由啦?雖然說自由,可是卻是個自由鬼,並不是自由人。人自由,有的時候也不守規矩,何況鬼呢!鬼自由了,也會不守規矩的。這橫死的人,他又會抓替死鬼。譬如在馬路上被車撞死的,這個地方在三年之內,會再撞死人。為什麼?因為那個橫死鬼總在那兒等著,他一定要再抓住旁人撞死,他才可以託生去;如果他不抓一個替死鬼的話,他永遠在那兒也不能投生。
若是自殺吃毒藥而毒死的人,到地獄後,所受那種的刑罰也很痛苦的。什麼刑罰呢?要喝那種用火燒化了的鐵汁,往他肚裡灌,把內裡這個肚腸都燙壞了,燙壞就死了。但是在地獄有一種巧風,這種風一吹,他又活了;活了,再喝這種鐵汁,然後又被燙死,死了被巧風一吹又活了。在地獄裡頭,一天到晚都是受這種的刑罰,很難受的。
說起來,這死太多了,這個受的苦,說也說不完的。可是你若能念觀世音菩薩,「以漸悉令滅」:就會一點一點地把生、老、病、死這種種的苦,就都沒有了。
出自:法界佛教總會中文網(宣化上人法寶官網)http://www.drbachinese.org
《大乘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