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19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陳雙)2歲寶寶綿綿(化名)眼皮上長了一個疙瘩,家中老人說不要緊,是「偷針」,過幾天會化膿,用針一挑破把膿擠出來就好了,可是20多天了,疙瘩沒有化膿,而且越長越大。近日,綿綿媽媽帶著孩子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就診,被診斷為霰粒腫。醫生提醒,霰粒腫和麥粒腫病雖小,但要及時治療,早期外敷中藥及內服中藥可以消散。霰粒腫不及時治療會越來越大,如果多發,直徑超過4毫米,則需要住院手術治療。
該院眼科張明亮教授給寶寶檢查後告訴家長:「這不是『偷針』,『偷針』是麥粒腫的俗稱,寶寶長的是霰粒腫,而且一共有4個。」
張明亮介紹,有的患者或小孩家長誤認為只要在眼皮上長的小硬結就是麥粒腫,其實也有的是霰粒腫,兩者是有區別的。
霰粒腫,又稱瞼板腺囊腫,中醫稱胞生痰核,是一種含有巨細胞的肉芽腫性炎症。是因慢性結膜炎或瞼緣炎導致瞼板腺排出管阻塞和分泌物瀦留的基礎上形成的。霰粒腫多發於上眼皮,可單個發生亦可出現2至4個,並可雙眼同時發。
而麥粒腫又稱瞼腺炎,中醫稱針眼,俗稱「偷針」。是瞼腺急性化膿性炎症,系化膿性細菌感染所致。張明亮提醒,曾有一個10歲小孩患麥粒腫擠膿導致右眼失明。家長應注意,如果麥粒腫已經化膿,千萬不要自行擠膿,應到正規醫院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