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長效避孕,方法多種多樣,如放置宮內節育器(也就是「上環」)、打孕激素注射針等。
儘管避孕效果很好,但這些手段通常需要醫療專業人員的參與。
現在,來自美國的一個科學家們團隊或許將打破「長效避孕」領域的這一局限性。
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可由女性自行使用的新型「微針避孕貼片」技術。
動物試驗表明,該「貼片」在皮膚上貼一次,就能提供治療水平的避孕激素長達1個多月,且耐受性良好,幾乎沒有留下使用過的明顯證據。
相關成果於1月14日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雜誌上。
據科學家們介紹,「微針避孕貼片」上的「微針」由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和「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混合製成,這兩種物質通常用於製作可吸收縫線。乳酸和羥基乙酸都在人體內自然存在,有助於聚合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研究人員首先將這種聚合物和避孕藥(左炔諾孕酮,一種避孕激素)溶解在有機溶劑中,再經過矽膠模具塑形、乾燥(去除有機溶劑),最終製成了攜帶避孕藥的「微針」。之後,「微針」被排列在由安全的水溶性材料聚乙烯醇(PVA)和蔗糖製作而成的「襯底」上,進而形成了「微針避孕貼片」。
為了便於貼片貼到皮膚上後,「微針」與「襯底」可快速分離,科學家們在兩者之間加了一個經過巧妙設計的氣泡。經過這種處理後,「微針」既能被壓入皮膚,又能在「撕去貼片時」從「襯底」上脫落下來。
研究顯示,當「貼片」貼上幾秒鐘後,「微針」會脫落,並保留在皮膚表面之下。隨著時間的推移,由可降解聚合物製成的「微針」可在體內緩慢、安全地釋放左炔諾孕酮數周或數月。
目前,在大鼠身上進行的實驗只評估了避孕激素的血液水平,並沒有確定該「貼片」是否能預防懷孕。科學家們想通過動物試驗證明,「微針避孕貼片」可使左炔諾孕酮的濃度維持在已知的能夠使人類避孕的水平之上。
在動物身上測試的「避孕貼片」含有100個微針。為了給人類提供足夠劑量的左炔諾孕酮,需要一個更大的貼片。據透露,該貼片已經製作完成,但尚未測試。研究人員希望開發一種每六個月使用一次的貼片。
領導該研究的Mark Prausnitz教授表示,儘管他們還不知道這種「微針避孕貼片」會如何在人類身上起作用,但由於「微針」中攜帶的是一種非常成熟的避孕激素,因此,他們樂觀地認為,該貼片將是一種有效的避孕方法。
團隊希望,「微針避孕貼片」開發成功後,女性能夠自行使用長效避孕技術,而不是非要到醫院去。如果最終獲批上市,該「貼片」將成為首款自行使用的長效避孕技術。
雖然大規模生產的成本尚未確定,但Prausnitz教授預計,這種避孕貼片將足夠便宜。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和其它長效避孕技術一樣,「微針避孕貼片」可能會擾亂使用者的月經周期。
貼片技術在多領域「發光」
事實上,「微針避孕貼片」的開發是基於先前的「微針疫苗貼片」開展的。目前,「微針流感疫苗貼片」已經進入I期臨床試驗。與用於長期避孕的「微針」不同的是,攜帶流感疫苗的是一種能快速溶解的「微針」。
研究表明,微針貼片可以安全地用於接種疫苗。由於微針非常小,它們只進入皮膚的上層,試驗參與者並不覺得疼痛。
此外,先前探索君還曾報導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華人學者顧臻團隊開發的「智能胰島素貼片」、「減肥貼片」以及「癌症免疫療法貼片」,期待這種新型遞藥技術能夠真正改善人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原標題:神奇的「避孕貼片」!簡單「一貼」,有望避孕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