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秦皇島特價房一般說來,我們在購房時確定了意向中的樓盤或者小區後,就要重點挑選樓棟和樓層。很多人會避開靠主幹道的樓棟,主要是為防止噪音汙染。在樓棟既定的情況下,我們接下來就是選擇樓層。正常情況下,除了「頂天立地」樓層外,其他樓層的排斥性較小。「頂天」指的是頂樓,「立地」指的是1樓、2樓、3樓這樣的低樓層。購房者排斥頂樓大多是因為擔心隔熱材料不過關,夏天過於悶熱且浪費能量,萬一遇到漏水開裂等質量問題,更是比較鬧心,這樣的房子不僅住起來不舒適,將來轉手也不容易。
低樓層夏天雖然感覺不會那麼炎熱,但也有明顯短板:主要是採光不足,透風性也不是很好。蚊蟲相比其他樓層要多,若遇到梅雨天氣,往往返潮也比較厲害。特別是一樓住戶,如果沒有設計單獨的排汙系統,如遇到排水堵塞,往往遭殃的就是一樓,甚至二樓。
此外,隨著買房人知識體系的豐富,大家逐步認識到「設備層」能避開儘量避開。在購房時,售樓員一般不會主動告訴你設備層在什麼位置。一般情況下,低於30米的低層住宅,設備層位於頂層、屋頂或者是地下室。高層住宅一般設置在10層-20層的位置,比如33層住宅,設備層大概在16層上下。由於設備層包括保障大樓運行的電梯機房、電氣、水氣加壓設備等設備,可能會產生噪音汙染和電壓輻射汙染等問題。
一、購房選擇樓層,「買單不買雙」有何依據?靠譜嗎?
在買房過程中,經商圈子裡一直流行這樣一個觀點,認為買房選樓層選單數比較吉利,比如說,買1層、3層、5層、7層、9層,以此類推。而有選擇性地避開2層、4層、6層等等雙數樓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流傳至今呢?
在風水書中有一個口訣「間數,宜單不宜雙,書云:三間吉,四間兇」,意思是在蓋房子時,房子數量最好是單數,莫要雙數。此外,古書《宅書》中有一句「三間吉,四間少,五間就有一間空」,含義是陽宅單數認定為陽,陰宅多認定雙數。所以,三間(單間)為吉利,四間則是很少見,遇到五間也應空出一間來,定為中宮囚屋。除了樓層之外,還有一種「買單不買雙」的說法,即把臥室、書房、衛生間、廚房、客廳等等所有房間都加起來看,單數視為吉利,雙數則視為不吉利。
坊間流傳的「買單不買雙」說法,應是風水學的一個延伸,並無實質性的科學依據,可能是一些經商的人或者從政的人「寧可信其有」的心理作祟罷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般也不會介意這麼多。不過,在購房選擇樓層時,還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從健康和居住舒適度考慮,比如噪音汙染、採光性等。
二、充分考慮樓層「採光」因素,這是選擇樓層首要考慮的問題
我們知道,光線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還是很重要的。一般說來,按照國家對建築設計的要求,對樓房建築都規定了光照時間,但實際上,我們很多樓層住戶感覺光線都不夠用,有時候就只能獲得中午一會日照。在買二手房時,我們白天可以在房間位置察看是否符合採光要求。一般按照四個方面去察驗:
一是觀察採光的最佳時間是在冬季;
二是最佳觀察時間是在中午或者下午,如果上午11點還沒有日照,則採光就不會好;
三是最好選擇毛坯房觀察,可以排除裝修後的燈光或者隔斷幹擾,可以清楚看出房間光線好壞;
四是觀察樓間距是否合理,一般情況下,樓與樓之間的距離應是樓高的1.2倍以上,小於此數,光照效果勢必會受到影響;
但我們如果買的新房是期房,由於不能到現場查驗,除了上面提到的因素外,我們還可以用到兩條經驗:一是看戶型圖的設計面寬與進深,面寬越大、進深越小的房子採光越好,反之就越差;二是在正常樓間距下,一般而言,塔樓建議選擇6層以上的樓層,板樓應該選擇3層以上的房子,這基本上也是對應我們購房常提到的「黃金樓層」。
因此,在購房時,我們首先應從「採光」的角度去審視樓層問題,光線好的樓層才算是好樓層,當初在選樓層時,懂行人一席話點醒我,現在看來萬幸選對了。對於這些購房知識,你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