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食色性也」,下半句才是重點、但惜十人九不知

2021-01-21 歷史芷天

古人云:「食色性也」,下半句才是重點、但惜十人九不知

從古至今和「色」相關的論述非常多,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反而是好事,因為這是人的本性,我們有越多揭露本性的言論,也進一步說明我們對自身有著深刻的認識。不過由於古代和現代的語境發生了一些變化,再加上部分言論在世代流傳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所以本意被現代人所歪曲,今天我們要談論的這句古話也正面臨著被曲解的困境。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食色性也」這句話,這也是當前很多犯錯的男人為自己尋找的說辭,但其實這都是斷章取義的說法,這句話的本來含義並非如此。

這裡的食指的並非吃,而是指喜愛的意思,而色指的是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好色的意思。再者,性指的也不是男女之間的房事,而是指人的天性,所以這句話連起來的意思是,喜歡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

聽完後大家是不是有一種頓悟的感覺,沒想到這句話本來的含義如此的純潔和美好,可是卻被現代人曲解成了猥瑣的含義。不過細細想去,從人性的層面來分析,歪曲後的這層含義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的身體對食物有著天然的渴望,這是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當我們一天不吃東西的時候,身體就會釋放出飢餓的信號,這個時候看到食物就像看到救星一樣,吃起來也是特別美味。而現在商場裡的餐廳為什麼每天都那麼多人在排隊呢?特別是做的越好吃的店,生意越好,這是因為人們對美食有著強烈的熱愛之情,正常人看到美食的時候,都很難抑制自己,就算是自制力非常強的在減肥的人士,他們也時常拜倒在美食之下。

而好色也是人的一種本性,而且好色不分男女,男生喜歡美女,女生喜歡帥哥,這是我們生下來就被決定好的事情,甚至男生也喜歡帥哥,女生也喜歡美女,因為對於一些美的人,我們都會停留駐足欣賞。單純的好色並沒有什麼錯,只有在做出一些好色的行為時,好色才是一個貶義詞。

而性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往往那些出軌的人,有一部分是缺乏家庭責任感的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生理衝動,在美色面前就忘記了一切,忘記了要對妻子忠誠,對家庭負責的使命感,而這句話也經常被這些好色猥瑣之徒拿來作為洗脫自己丑惡行為的說辭。顯然,這是對古人這句話的一種深深誤解。

其實這句話還有個下半句,而且下半句才是整句話的重點,遺憾的是知道的人比較好,下半句就是「君子好色不淫」。它的意思是,不管你是君子,還是聖賢,你也有一顆好色的心,但是區分君子和好色之徒之間的區別在於「淫」字。也就是說不淫正是好色是雅是俗的判斷標準了。

大部分的好色之徒不單單停留在欣賞的環節,他們都會有進一步的行動,未婚之人可能做出猥褻的非法舉動,而已婚之人除了猥褻之外,也會做出包養小三等出軌的行為,這就是被稱之為俗的色,他們的行為自然稱不上是聖人的行為。

而聖賢的話,他們的好色卻能夠做到追求卻不沉溺,並且只停留在眼睛的層面,而沒有上升到下半身的深度,這也是一種克己修身的境界。在猥褻、性侵案件頻發的現代社會,我們真的有必要將古人的這句名言重新拿出來解讀,停止對它的斷章取義。

相關焦點

  • 古人講「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下半句才是重點,但惜十人九不知
    古人講「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下半句才是重點,但惜十人九不知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關於命運的矛盾心理,有人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也就是告訴我們要相信命運,或者說我們要屈服於命運。同樣也有人說「我命由我不由天」,仔細想來,這兩種觀點都挺有道理。
  • 古人說:「英雄難過美人關」,下半句十人九不知,說中女性的弱點
    ——唐·曹松《己亥歲二首·其一》古人的很多俗語往往具有深意,流傳了很多年依舊對人們的為人處世有著重要作用。這些俗語也是中華文化中國的一部分,對於這些俗語,我們作為後人應該知道其中的道理,理解其中的意思,這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比如古人就說過這麼一句話「英雄難過美人關」,也揭露的人的本性,但是很多人只知道這一句,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 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但惜十人九不知,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但惜十人九不知,老祖宗的話在理嗎?在這個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人民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禮儀之邦,我們國家的人民是非常講究禮儀的,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心中永遠有一個字,那就是"禮"。
  • 民間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後半句才是重點,十人九不知
    不過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所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傳播途徑更不一樣,有人能夠著書立說,而大部分人更多的只能夠依賴於口口相傳,著書立說的成為了經典文獻,而口口相傳的則成為了我們俗稱的俗語,這些俗語由於來自於生活的實踐本身,所以面向的通常也是人們最為關注的部分,諸如養生之類。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是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是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我們常常說「面由心生」,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當今社會,很多人分辨一個人是否善惡,往往都是通過觀察他的面相來做出判斷。在在明代奇才馮夢龍的經典拙作《智囊全集》中就曾經提到過:"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意思是說想要徹底看清一個人,還需要跟他有長時間的接觸了解。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原來,我們都認為「好馬不吃回頭草」只有一句,後來,才知道它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的精闢。 那麼「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呢?卻被稱為精華部分呢? 首先,讓我們對「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出處進行探索研究。
  • 古人云:樹怕三搖,女怕三撩,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揭露了人性
    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樹怕三搖春季是植樹的最佳季節,也就是三四月份。這個時候的土壤比較鬆動,把樹種下之後還要把填好的土用腳踩實,這時的根基還不穩,有時還需要用木頭來固定住,就是希望新種下的樹能穩穩地紮根。如果這個時候去搖樹的話,無疑有百害而無一利,所謂「人挪活,樹挪死」就是這個道理。
  • 俗語:「身在福中不知福」,下半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多數人不知!
    俗語:「身在福中不知福」,下半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多數人不知!文/文飛正所謂「知足者身貧而心富,貪得者身富而心貧」,可是真正能做到知足的人有多少呢?多數人不懂得知足,因為社會上存在著太多的欲望,以及我們生活中有更多的需求。
  • 農村俗語「論旁人斤斤計較」,下半句才是重點,卻少有人知
    都說「活到老學到老」,因為人的一生都是個學習的過程,只有不斷的與時俱進,才會不使我們落後,現今不少年輕人,因家境優越,從而選擇了每天遊山玩水,從來都不曾考慮要是哪天沒有這種生活,自己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其實這樣的生活是悲觀的。
  • 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後半句才是重點,讓人顫抖
    拿破崙這句「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的話,想必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甚至還曾引以為豪,認為這是拿破崙這頭「荒野雄獅」對我們的誇讚。然而,這句話不是重點,它還有後半句,那才是重點,聽完才令人顫抖,但是卻鮮為人知。那麼,拿破崙的後半句到底說了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我們在社會上生活與工作,每天都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一點,古人總結了很多很多經驗教訓,而這些經驗教訓很多都以俗語的形式流傳了下來,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廟小妖風大」,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它說的是如果一個廟比較小的話,那稍微出現幾個法力比較高的妖怪它就鎮不住了,結果就只能任由這些妖怪大刮妖風。
  • 古人云:「男看鼻子女看嘴」,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古人說"相由心生",意思就是可以從一個人的面相,大致推斷出這個人的內心。俗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古往今來都有"面相"一說,所謂面相,就是相面,相的其實不是面,是心。話雖如此,但是古人卻很相信"觀人"術,喜歡通過觀察人來預測一個人今後的行為。《智囊全集》中就有一些觀人方法,被稱作"半個聖人"的曾國藩早年研究《智囊全集》,並結合書中內容加以應用,最終寫了一本觀人看人的《冰鑑》。縱觀古往今來那些成大事的人,都有自己的獨到識人之處。
  • 「一失足成千古恨」,下一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人都是感性的,所以很多人常常會因為一些事情而犯錯,事後又覺得比較悔恨,不應該犯這麼低級的錯誤,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脫口而出一句話:「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旦犯下嚴重的錯誤或墮落,會成為終身的恨事,當然,現代人說這句話通常也是種調侃,可能並沒有犯那麼嚴重的錯誤,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 古人智慧:「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才是經典,教你看破人心
    古代人很喜歡研究人的面相,他們常講"相由心生",認為一個人的外貌跟他的性格、能力、品德有很大的關係。就像我們通常喜歡面善的人一樣,他們認為那些尖嘴猴腮、嘴唇薄淺的人比較刻薄,而臉龐圓潤的人通常比較大度、和善。雖然這些看法有些偏見和「以貌取人」,但很多時候還是挺準的。
  • 俗語「馬無夜草不肥」古人總結很對,上一句更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在如今的農村,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俗語:「馬無夜草不肥」,相信大家多少也都聽說過這句俗語,大體意思是說:「馬在夜間不吃一頓草的話就不會肥壯」。馬無夜草不肥在古代,馬是代步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膘肥體壯的馬跑起來不僅速度快,耐力也是非常持久的。我們都知道「千裡馬」,一日能行千裡的馬,可想而知它是有多健壯了。
  • 俗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後半句才是精華,越早知道越好!
    對此,古人還將自己總結的經驗告訴世人,告訴我們如果這樣做了結果會怎樣。他們將自己一生的經驗濃縮於簡短的幾個字裡,從此口口相傳,藉此導人向善。就比如那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話幾乎人盡皆知,但其實還有下文,而且比上文更加經典與深刻。我們先說上半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其實顧名思義很好理解。無非就是說我們在種莊稼的時候下的種子是什麼,結出來的果實就是什麼。
  • 古人言:「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而此句中,竟然能夠通過金錢,就讓「鬼」來幫人類推磨。這句話是對於金錢的諷刺,也是對當今社會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現象的不滿。一語中的,比喻的十分形象。那這句話出自於哪裡呢?這句話出自明代大才子「馮夢龍」之口,關於這句話,還流傳著一個故事:從前榆村有個叫榆苗的人。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觀人智慧
    ——漢·劉向《說苑·善說》社會是個大集體,生活於此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進行溝通、交往。隨著社交經驗的豐富,經歷的事情多了,看的人看多了,我們會慢慢琢磨、總結出一些看人、識人的門道。甚至有人還這樣解釋過,因為「兩腮無肉」的樣子很像狐狸臉,而狐狸一般都是被人所嫌棄的,所以長了狐狸臉的人自然也會被認為不是什麼好人。可見,依照面相來識人,實在是很難立得住腳。當然,照這樣的說法來看,那滿臉堆肥的人就是好人了嗎?是不是「兩腮肉厚可深交」?殊不知,還有句老話等著「回敬」呢!即「臉上橫肉為兇者」,意思就是說臉上肥肉橫生的人,是屬於戾氣十足、蠻霸無禮、兇悍狠惡之人。
  •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大多數人不知,教你四個做人的道理
    首先,從字面的意思來看,這句俗語就是說,如果廟宇太小了,一些稍微有一點本領的妖怪就鎮不住了,廟裡的妖氣就會很大。引申到現在的職場中,一些小的單位,往往不良風氣會很嚴重。這是因為,在相對小的圈子裡,往往更容易引起勾心鬥角,為了一些很小的利益,都會爭得雞飛狗跳。一些大一些的單位,一些鼠肚雞腸的人反而不敢隨便造次,這是因為,一旦他們的陰謀詭計被人們拆穿,他就在單位就混不下去了。
  • 古人講「門前墳,房後水」,下半句少有人知,古人此話有何用意?
    不過風水是一門很玄妙的學問,普通人根本看不出其中的門道,只有專業的「先生」才具有這樣特殊的能力。 在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相較於古代有很大的差別,在科技的加持下,大家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生活得也越來越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