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回眸:豬年話「豬」

2020-11-26 雁門文叢

文 / 宋旭

豬在中國古代生肖屬相中排第十二位,對應地支中的「亥」。今年是農曆己亥年,民間稱之為「豬年」。豬是人們非常熟悉的家畜,民間亦謂其曰「六畜之首」。

古代文獻中,對豬的表達有多種方式。漢代揚雄《方言》云:「豬……關東謂之彘,或謂之豕,南楚謂之狶,其子之謂之豚,或謂之貕。吳揚之間謂之豬子。」古漢語把公豬稱為「貑」,將母豬稱為「豝」。這些實際是古代不同民族語言對豬的稱謂。在甲骨文中,「豕」(古音「hli?」今讀「shi4」)與十二地支中的「亥」為同字,其讀音對應蒙語「gahai」(音譯「嘎海」,意為「豬」)之「hai」。「彘」(古音「lheds」,今讀「zhi4」)為「豕」之音變(輔音倒置)。「狶」(古讀「hlul」,今讀「xi1」或「shi3」)與「亥」古音「gu:?」相近。其語源均來源於古代北方狄語「gahai」之「hai」(亥)音。古漢語將母豬稱為「豝」(古音「pra:」,今讀「ba1」),其語音對應藏語(書面語)的「phag」以及突厥語系中的詞根「bor/bur」。古英語的「bar」(母豬)與古漢語「豝」亦可能存在同源關係。「豚」之古音「du:n」與漢語「豬」(古音「da」)存在對轉關係。現在陝北、甘肅一帶仍有將「豬肉」說成「大肉」的。將「豬」說成「豚」(豬子),可能是豬本來的壽命為20年左右,而人類豢養的豬大都一到兩年就宰殺了。值得一提的是突厥語對豬的泛稱「tonguz」,正是「通古斯」之真正語源。明代《韃靼譯語》曰:「豬,唐兀四」,「唐兀四」實為「通古斯」之音變。波斯人於公元10世紀編撰的《突厥語大詞典》也有同樣的記載,說突厥語「豬」讀作「通古斯」(tonguz)。「通古斯」不指「豬」而指「野豬」。歷史上,民間有將豬俗稱為「烏金」的。杜甫就有詩曰:「家家養烏金,頓頓食黃魚」,有人解釋「烏金」喻養豬生財之意。實際上「烏金」所對應的,乃是古女真語的「ulgiyan」,時人音譯為「勿吉」。明代《女直譯語》曰:「豬,無甲。」

在民間,豬還有「剛鬣」、「亥氏」、「糟糠氏」、「黑面郎」、「烏將軍」、「長喙將軍」、「烏羊」等不同的稱謂,從這些擬人化的稱謂中,亦可看出先民對豬的別樣情感。現代文化中,豬常常被賦予「蠢笨、懶惰、貪婪、膽小、醜陋」的涵義。但在上古時期,豬是「勇敢、吉祥、權力、財富」的代名詞。

野豬王

豬是「勇敢」的象徵。人類最早接觸的豬,應該是兇猛的野豬。在人類早期與野豬的搏鬥中,其健壯的體魄和銳利的獠牙,無疑是人類羨慕的對象。這種崇羨的情感,表達為語言就是「勇敢」二字。甲骨文的「敢」字,就生動再現了「持械搏殺野豬」的激烈場面。古代草原民族如匈奴、鮮卑、羌、突厥、回鶻等,將其「首都」稱為「牙帳」,實際是可汗或單于的居帳所在地。而中國古代軍隊出徵前,其所樹軍旗亦謂之曰「牙旗」,將軍旗立起來,是謂「建牙」。這些「牙」字,均來源於「爪牙」一語。今天的「爪牙」為貶義詞,而在古代則為褒義詞。其「爪」為雄鷹的利爪,而「牙」則為「野豬的獠牙」。古人將「野豬的獠牙」視為「勇者之器」,或供置於軍帳之內,或繪於軍旗之上,期望將卒勇猛殺敵,取得勝利。故古時軍隊裡的裨將又稱「牙將」。而古代的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在帝王的敕命下,可以「開府建牙」。「開府」就是開設府署,「建牙」就是可以建立自己的警衛部隊。豬的「勇敢」還體現在古人的冠名上。商族的始祖為契,跟隨大禹治水,因功被封商丘,形成商族。從契至湯共十四代,王亥是第七世。王國維在《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中,通過卜辭研究,「乃知王亥為殷之先公」。「王亥」實際是阿爾泰語系中的倒置語序。其中的「亥」,實際上就是「野豬」之義。將其翻譯成漢語,就是「豬王」之義。漢景帝為其中子取名劉彘。「彘」之義亦為「豬」。直到劉彘七歲時才改為劉徹。是為後來的漢武帝。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子能象森林中的野豬一樣勇猛,給大兒子起名為「努爾哈赤」。滿語「nuhecijqk」(努爾哈赤)意為「野豬皮」。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shur hajqk),意為「小野豬」。蒙古人對勇士的稱號「巴圖魯」也與豬有關。「巴圖魯」(baturu)的本義是「公野豬」。今天蒙古人中還有許多人名叫「巴特爾」,「巴特爾」是「巴圖魯」的另讀。

甲骨文「敢」字

豬是「吉祥」的象徵。中國傳統文化裡有「龍鳳呈祥」之說。按照儒家的說法,龍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辭書之祖《爾雅》提到了鳳凰的形象,關於龍卻隻字未提。在宋人羅願的《爾雅翼》中,有「釋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同為宋人的書畫鑑賞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錄》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實際上,作為圖騰的龍,是古代不同族群圖騰的聚合體。中國最早的「龍」,當為距今5000-6000年的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玉豬龍」。據考古學家考證,早期龍首的形象取自豬頭,這是龍的最早雛形。豬與龍的合體體現了當時人們尚豬的社會習俗。關於中國歷史上對豬圖騰的崇拜,徐顯之在《山海經探源》一書中認為:「在《北次山經》中所述共46個山,其中有20個山的山民崇拜馬,另外26個山崇拜豬。」可見豬在史前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大約在商朝早期,龍開始了漫長而複雜的演變過程。當時龍的形像主要出現在玉器上。龍頭上大都沒有角,並且耳朵肥大,實際上仍是豬頭的形象,不過身體上已經有了鱗紋。表明當時商民族最初的生產方式主要是漁獵和養殖。從秦漢時期一直到唐代,龍的形象大都是獸足類(部分有翼)。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龍的形象,實際上是在南宋時期才穩定下來的。南宋畫家陳容所畫的翁龍,被後世作為「龍」的範本,其形象是身粗壯,龍爪四肢張開,尾巴為蛇尾。明清以後的各種「龍」形,基本上是在陳容所畫「翁龍」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不難看出,龍,作為傳統文化的瑞獸,其雛形就是豬。

玉豬龍

豬是權力的象徵。古有諺語「豬乃龍象」。實際上間接地說明了龍的雛形就是豬。而龍,自古以來就是帝王的象徵,代表著權力和地位,他們神聖不可侵犯的。紅山遺址出土的玉豬龍,實際是先民祭祀時,將其作為人與神靈之間彼此的溝通媒介。在上古時代,能夠與神靈溝通的人,被稱為「巫鹹」。而古代部落的首領,往往都是「大巫」,從語音演化的角度看,「大巫」,就是後世之「單于」(dayghuh)。從紅山文化中的「玉豬龍」來看,當時已經出現了宗教祭祀和神靈崇拜,豬就是原始先民的通靈之物和權力的象徵。甲骨文中的「家」字,就是「屋宇之下有豕」。上古時期的「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家」。上古時期,「家國」連用。帝王稱「國」,諸侯謂「家」。而作為「野人」的平民和奴隸是沒有家的。「家」的含義,是部落(或諸侯)在自己勢力範圍內所擁有的權力的象徵。古人視死如生,這一點從「冢」字結構也可看出端倪。「冢」,許慎釋為「高墳也」。其中的「冖」,古讀「me:g」,今讀「mi」。意為「覆蓋」。「冢」字甲骨文就是「被縛住四腳的豬覆於墓中」。古人用豬殉葬,並造「冢」字,就是期望死後仍然與活著的時候擁有同樣的權力。

豬是財富的象徵。從考古資料分析,豬的馴化史,至少有12000年。中國最早的馴養豬,其骸骨出土於距今9000年的賈湖遺址。《山海經·海內經》中記載:「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雲之郭,司彘之國」。其中的「司彘之國」,可以認為是「飼養豬的城邦」(「司」通「飼」)。說明了在《山海經》資料形成的年代,豬的飼養已經很具規模了。在上古社會,豬之所以能夠成為人們圈養的首要家畜,自然有其優越性。徐旺生的《與豬有關文化現象的產生及演變原因分析》講到:「在整個動物王國,豬是把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蛋白質和脂肪的效率最高最高的動物之一。豬吃每100磅飼料,就大約能長20磅肉,而牛吃同樣多的飼料只大約長7磅肉,以每卡飼料熱量所產出的熱量看,效率是牛的3倍多,是雞的兩倍多。」豬肉這種多產的天然優越性自然很快就使其成為當時人們主要的肉類食物。而對於一般百姓來說,食有豬肉也是美好生活的體現。孟子曾對齊宣王說:「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食肉矣。」而豬的下顎骨,在古代往往被作為財產的象徵,用於陪葬。今天所發掘的史前社會的墓葬表明,原始人有以隨葬豬下顎骨數目的多少,來顯示墓主人財富多寡的風俗。古代的人們有一風俗,認為人死後不能空手而去,要握著財富。新石器時代是以獸牙握在手中。商周時期,死者手中多握數枚貝幣,因為古人認為貝是財富的象徵。到了漢代,人死後要在手裡握一「玉握」。而「玉握」的造型大多為豬。說明在漢代,豬也是財富的象徵。在民俗文化中,豬象徵財富這一理念,已經在不同地域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儘管「豬」之別稱來源於古女真語「勿吉」,但在漢文化中,仍願以財富釋之。唐代的《朝野僉載》說:「洪州有人畜豬以致富,因號豬為烏金。」在民間習俗中,豬的各個部位都寓有吉祥的意義。如江西民間稱豬頭為「神戶」。管豬舌叫「招財」,豬耳則叫「順風」。在浙江沿海地區,豬頭被稱為「利市」,豬舌為稱為「賺頭」。這些寄寓吉祥的稱謂,無不表達出人們對豬的鐘愛之情。

漢代玉握

相關焦點

  • 藏曆土豬年,淺話藏文化中的「豬」
    生肖豬年,在漢族文化裡意味著豐衣足食、無憂無慮、聚財有福等,那在藏文化裡,它又有著怎樣的文化與含義呢。且讓我們煮酒品茶談故事,淺話藏文化中的「豬」。傳說九宮八卦牌是由蓮花生大師聚集梵、藏、漢三地佛教文化,內含漢地的八卦及十二生肖結合設計出來的,所以豬的形象也在其上,時時處處與藏族群眾相伴。藏族群眾將九宮八卦牌佩帶在身上,或者懸掛門上或屋內,據說可防範因人、事、物、風水地理所產生的任何兇煞,避兇趨吉。  藏傳佛教中一位重要的女性本尊金剛亥母,藏語稱多吉帕姆,意為金剛豬神,因豬在漢地十二生肖中屬於「亥」,所以才被稱作金剛亥母。
  • 黨史回眸 ▏1月17日
    黨史回眸 ▏1月17日 2021-01-17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二生肖豬年到!關於「豬」的這些文化你知道嗎?
    十二生肖之一的「豬」,深受人們的喜愛。豬的歷史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在上古的時候,豬的文化意義根本就不含任何貶義,相反,豬是衡量勇敢的尺碼。不但「家」的含義是在房屋內養豬,就連當時的社會活動,也以與豬有關的事為中心,例如「事」甲骨文象雙手舉長柄網捕捉豬或野豬之狀。
  • ...回眸系列報導(五)激活釋放文化活力 「母城」渝中風姿更勝
    惠民生做優公共文化服務群眾生活作為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渝中區積極實施惠民文化工程,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圍繞「人文渝中」建設目標,狠抓陣地建設、群文活動品牌建設,公共服務品質持續提升其中,在公共文化陣地方面,渝中區出臺了《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形成了以文圖兩館為總館,地區文化中心、社會合作單位為分館,社區文化室、圖書漂流站為延伸的總分館模式。
  • 豬年說豬,豬在中華傳統文化裡,象徵意義僅次於龍
    「家」字的組成就是房子裡有一頭豬,關於這個字的來歷,文字學家頗有爭議,大體上有這三種說法,第一:「豕」象徵祭祀品;第二,「豕」象徵財產;第三:「豕」象徵著人們羨慕豬的生育能力。到底古人在造字時這個「豕」象徵什麼,直今爭論不休。前兩項「祭祀品」和「財產」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細一分析就有問題了。
  • 鐵隕石紅山文化玉豬龍罕見藝術瑰寶收藏潛力巨大
    紅山隕石文化藝術品多採用石鐵隕石製作,偶爾可見鐵隕石材質。由於年代久遠,石鐵隕石中各種礦物質風化殆盡,在這些藝術品的表面呈現不規則分布的坑窪。失去石質的部分鐵質開始氧化,局部呈現三氧化二鐵特徵。而鐵隕石藝術品則沒有石鐵隕石的上述問題,表面光潔,完整。包漿厚重,品相極佳。
  • 笑到飆淚,「豬突猛進」被玩壞,惡搞文化已「侵入」二次元
    提到伊之助,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口頭禪「豬突猛進」。他雖然擁有著姣好的容貌,但是卻總是喜歡帶著野豬頭套將自己的長相藏匿起來,再加上一出場就伴隨著口頭禪「豬突猛進」以至於很多漫迷就喜歡用著四個字來代指他。這款《鬼滅之刃》惡搞T,表面看起來和普通的周邊產品並沒有什麼兩樣,但是只要你翻開下擺將其套在自己的頭上,就能夠簡單地cos成伊之助「豬突猛進」的樣子,真的非常好笑。
  • 豬在中西方文化中象徵什麼?
    豬作為十二生肖裡的最後一位,豬年的到來也意味著時光又過了一紀。今天的文章就來聊聊豬的文化意象、相關俚語表達。豬年用pig、hog還是boar?boar意為「野豬」,hog指餵肥之後供食用的豬,pig是總稱,也可指「令人不快的人,貪婪的人」,這一點與漢語中的文化含義相對應,而豬屬於六畜,從認知上看,生肖豬是家豬而不是野豬,所以用year of pig表示豬年最為合適。豬在十二生肖中處於末位,與十二地支中的「亥」相對應,即亥豬。
  • 【拜祖回眸】己丑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
    【拜祖回眸】己丑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己丑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於2009年3月29號,即農曆三月初三在新鄭市舉行。主題是「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整個活動由主體活動和系列活動組成。主體活動為3月29號上午舉行的己丑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系列活動主要包括劉石平書畫作品展、黃帝文化講座、黃帝文化論壇、第二屆中華炎黃文化周、經貿旅遊推介等。
  • 【拜祖回眸】甲午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
    【拜祖回眸】甲午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中華兒女齊相聚甲午年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協河南省委員會、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六家聯合主辦,主題延續保持為
  • 配樂散文:2020,回眸歲月
    回眸歲月作者:邊紀敏 朗誦:麥琪琳忙忙碌碌間,猛然發覺,日子已至歲尾!我,不禁抓住鼠年的尾巴,駐足回眸,——「流年不易」,幾個字清晰的浮動在我的腦海中!新年伊始的忐忑惶恐,本該相聚的日子,卻只得守望隔屏。
  • 老鼠第一,豬最後,十二生肖的文化歷史淵源你們懂嗎?
    最近有許多介紹歷史的,但是小編很少看到講解古代文化的,這次小編就帶領大家看一下我們的中國文化,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小編也是有所了解的,不過有許多人不太了解十二生肖的淵源,只是懂得自己的屬相,不過也不太關注這些。
  • 2020韓城文化旅遊工作亮點回眸(組圖)
    ,創造性開展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工作,努力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遊品牌服務項目,更好地為遊客提供高品質的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韓城不僅在「看得見」的全域上取得突出成績,在「聽得見」和「感受得到」的文化上也有亮眼成績。此次韓城成功入選首批陝西省全域旅遊示範區認定名單,不僅為韓城文化旅遊產業帶了新的機遇,更為韓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活力和信心。
  • 文化漫談:金豬送福!豬年說「豬」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天幹己五行屬土,地支亥就是生肖的豬,五行屬水。因天幹己土,2019年也叫土豬年,因土的顏色為黃色,2019年又叫黃豬年。你知道嗎?豬還有幾種名字呢!最初表示豬的漢字是像形字「豕」(音「始」)。《爾雅釋獸》記載有:「彘,豬也。其子曰豚。一歲曰豵。」所以彘、豬、豚、豵都是指豬。此外,豬還有許多有趣的戲稱:宋代孫奕的《示兒編》說:「豬一名長喙,一名參軍」。
  • 十二生肖豬年到!暢談生肖文化,贏千元大獎
    十二生肖是中國獨特的民俗文化,每一個生肖都有獨特的形象與內涵。農曆2019年是己亥豬年,豬在十二生肖排最後一位,常被視為福氣的象徵,也有質樸、忠厚的意味,更是漢字「家」的來由,因此深受喜愛。你知道豬年有哪些習俗?你了解十二生肖哪些典故?你喜歡哪些生肖主題工藝作品?今日頭條國風頻道與文化頻道共同發起「豬年說生肖」活動,歡迎小夥伴們分享你了解的豬年故事、十二生肖文化,書寫你與生肖的有趣記憶。
  • 玉豬變形記——豬年幣說豬
    這些玉豬有些是死者生前所佩,有些是祭祀禮器,還有一些是專門用於下葬的玉器,種類繁多,各具時代特色。而玉豬的形象也隨時代而演變,背後所代表的含義也有所變化。從這一小小物件的演變過程中,亦可窺見中華文化的變遷與文明的進步。玉豬龍:圖騰崇拜先民對動物崇拜的內容和方式豐富多彩。對於遠古氏族社會的人來說,面對比自己強大兇猛的動物,很容易產生畏懼心理,並且由畏懼衍生出崇拜。
  • 2021年,沉迷愛情,舊愛回眸,3星座把握機會,破鏡重圓
    雙魚座雙魚座的心一直留在彼此的心中,即使曾經愛過的人走得很遠,但雙魚座依然無法擺脫思念的目光,在2021年,沉溺於愛情的雙魚座,看到了舊愛的回眸,也知道自己的愛情機會又會重現。抓住了機會的雙魚座,又用感動換回了對方,能夠破鏡重圓的愛,讓雙魚座更加珍惜愛情。
  • 新民晚報數字報-豬事皆宜客盈門 文化大餐年味濃
    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上海文化旅遊消費增長勢頭強勁,各公共文化場所累計接待遊客77萬人次。  據市文化旅遊局統計,春節假期,全市對外開放的84家博物館累計接待遊客59.56萬人次,同比增長30%;全市29家美術館共舉辦52場展覽,20場公共教育活動,累計接待觀眾14萬人次;全市各公共文化場所(非遺傳習所、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群藝館、圖書館)共推出5200場公共文化活動,累計接待遊客77萬人次,同比增長30%;上海12個專業劇場共上演了26臺劇目55場演出,服務觀眾約5萬餘人,票房收入約
  • 巧手剪出精彩「豬」——豬年幣說豬
    生肖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長期積澱下來的瑰寶,源遠流長,甚至可以追溯至戰國時期。生肖文化不僅是華夏先民動物圖騰崇拜和早期天文學的一種體現,還是我國民俗文化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古往今來,生肖文化給各種民間藝人提供了無數創作靈感,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藝術財富。
  • 回眸2020丨大群團、微治理、共奮進,七星街道婦聯打開婦女工作新局面
    回眸2020丨大群團、微治理、共奮進,七星街道婦聯打開婦女工作新局面 2021-01-13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