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買車不再是老闆的專利,打工群體購車指數也在不斷攀升。對於經濟痛點的群體可以選擇貸款按揭來購車。關於中國人買車前,買車後都有著不同的習俗,接下來,筆者盤點一些大部分消費者比較常見的買車用車習俗,請各位對號入座。
提車要看日子,系紅繩、放鞭炮
很多人應該受父輩封建思想的影響,結婚,房屋喬遷,都需要看日子。那麼提車也不例外,他們會把提車看成和結婚一樣重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進行。這種現象不只是在三四線城市出現,在一二線城市也是屢見不鮮。
然後就是配合4S店搞上一個端莊的儀式,照上一張「全家福」,把新車的後視鏡兩邊都繫上紅繩,甚至有些人還要求為自己的愛車放鞭炮,最後看準時間,準時接車出發。部分地區的習俗還要請上個十桌八桌的親朋好友吃飯,這才叫完美的收官。
買車喜歡跟風,沒有主見
眾所周知,中國人對車的需求量在逐漸增大,但對車有足夠了解的消費者可以說是屈指可數。那麼買什麼樣的車靠譜,什麼樣的車質量好,什麼樣的車性價比高等問題就成為了購車者的一個主要問題。
跟風,國人買車喜歡跟風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購車者在面臨選擇困難的時候,就會隨著大部隊走。比如,就拿大眾車來說,都知道大眾的入門級車型配置比較低,而且對比同價位自主品牌的車型沒有任何優勢,根本就沒有什麼實用性可談。但它的銷量依然火爆,因為大家都說,大眾車比較保值,皮實耐操,安全係數高等等。俗話說的好,大家說好,才是真的好。所以大部分消費者買車根本就不是靠著自己的需求來買,而是跟著「風」來購買。
注重安全配置,但總是不系安全帶
眾人在選擇車的時候,也非常在意這款車的安全配置怎麼樣。比如,這款車在安全方面做得怎麼樣,整車帶有幾個安全氣囊,有沒有ESP穩定系統,剎車是鼓剎還是碟剎,碰撞測試是不是五星等諸多有關於安全方面的考慮。
不曾想,國人開車一般都是很少系安全帶的,如果不是現在交規變得嚴厲起來,恐怕滿大街開車的人沒有幾個會去系安全帶。時至今日,還是有部分老司機不喜歡系安全帶,為了躲避監控,索性身上誇個包來冒充安全帶。也許他們認為安全配置比安全帶更保險。
內飾大升級
很多人把車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車內重新整理一番,例如,他們會給方向盤,換擋杆,座椅都套上真皮外套,這樣讓車內的檔次瞬間能高大上,如果原車是自帶了真皮座椅和方向套,他們也會在鋪上一層外套,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裡面的真皮座椅。還有,什麼鋪腳墊,貼防爆膜,放置各類裝飾品也是層出不窮。他們也成為了各大汽車美容裝飾店的常客。
如果不是政策的管束,我想新車買回家不只是改內飾,恐怕車的外觀也會有較大的改變。
二手車的不要,新車的幹活
說到關於二手車,就不得不說北美市場。在美國,年輕人購買的第一輛車基本上都是二手車。當然,並不是他們的經濟能力不夠,而是他們覺得買一輛二手車比買一輛新車更合適。他們買車是講的是實用而不是為了攀比。
在國內,二手車就不太那麼火了。因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買一輛二手車比較掉面子,開出去到親朋好友面前要低人一等,國人愛面子眾人皆知,或許他們手裡的經濟並不寬裕,但他們可以為了面子,去按揭貸款來購買一輛新車為自己長臉。然後就是二手車市場魚龍混雜,不穩定因素太多,很多人都知道二手市場暗藏玄機,不敢輕易購買。就當是花錢買個安心。
中華文化傳承數千年,其中有精華有糟糠,我們的消費習慣很多受文化影響。是糟糠就該捨棄,買車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跟風,不搞怪,買車還得看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