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古代科技水平十分低下,所以古人對世界的認知程度相對今人要狹隘許多,正是因此,每當古人遇到懸疑不決之事時,便會求神問卜,預測吉兇。不管是尊貴如帝王,還是貧賤的升鬥小民,他們都深信求神問卜能幫自己解除困惑。1644年,川地起義軍首領張獻忠,也曾被一塊石碑上的預言所困擾。張獻忠在攻佔成都府以後,將蜀王宮改建成了自己居住的皇宮。他決定將川中千裡沃土作為自己的龍興之地。
某日張獻忠站在自己的皇宮前,極目遠眺,欣賞風景。突然他竟然看見蜀王行宮前有一條河水流過,而在河邊的岸上聳立著一座石塔。河流彎曲的形狀好似一把勁弓,而筆直的石塔正好恰似一支利箭。一河一塔交織的圖案就好似張弓搭箭一般,射向自己所在的蜀王宮殿。眼見此情此景的張獻忠覺得這並非吉兆,於是他便命令手下人將石塔拆掉。石塔被拆除以後,地底出現了一塊青色石碑。石碑上刻著的一首詩寫道:修塔餘一龍,拆塔張獻忠,歲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紅,妖氣終川北,毒氣播川東,吹簫不用竹,一箭貫當胸。
張獻忠雖然不解詩的含義,但也知道這並不是什麼好話。後來事情的發展,也正如石碑上的預言詩所寫。妖氣終川北,便是指張獻忠麾下的大西軍會在川北地區接連戰敗。毒氣播川東便是指,張獻忠麾下的部隊會在川東地區大肆屠殺百姓。而蕭字去掉竹字頭,便是指擊敗張獻忠的人,正是清朝的肅親王豪格。果然這位大西王最後的結局,便是被清軍用弓箭射殺。
這塊石碑是誰所留呢?原來青石碑是明初功臣劉伯溫所留。朱元璋年少時經歷過重重苦難,沒有讀過什麼書。所以朱元璋其人並不精通文墨,但他卻對佔卜之術尤為迷信。在皇覺寺出家為僧之時,朱元璋就曾給自己的前程卜過一卦,以卦象來決定自己是繼續留下來當和尚,還是離開寺廟闖蕩天下。當時朱元璋為自己卜卦的結果是,留下來大兇,逃出寺廟闖蕩天下的結果也是大兇,只有投靠起義軍結果才是大吉大利。就這樣朱元璋離開了寺廟,投奔到起義軍麾下。一路荊棘走來,朱元璋果然如自己卜卦預言的結果那般大吉大利,最終成為了大明的開國帝王。
成為帝王以後的朱元璋,對朱家皇權能夠延續幾代很是憂心。於是他便請來了智囊劉伯溫,為自己推算大明的國運。當時劉伯溫一番推測後,便給朱元璋寫下了八個字:萬子萬孫,遇順則止。表面看這八個字都很吉利,朱元璋便以為劉伯溫所寫的八個字,是暗示大明江山將延續萬子萬孫,一切順利。這可讓朱元璋高興壞了,隨後劉伯溫又讓朱元璋在蜀王宮殿前的河岸邊修建一座石塔,石塔中以劉伯溫所留另一預言石碑為地基。一番作為下來,朱元璋自以為高枕無憂。劉伯溫的預言,真是朱元璋理解的那樣嗎?
所謂的萬子萬孫,其實是指明朝將會亡於神宗帝朱翊鈞的子孫手中,朱翊鈞在位時的年號便是萬曆。果然兩百多年以後,大明亡於朱翊鈞的孫子,崇禎帝的手中。而遇順則止的意思便是指,276年後也就是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稱帝,而他的國號便是大順。張獻忠在蜀中稱帝,當時雖然他的國號為大西,但年號也是大順。另外清朝在同年也傳到了福臨手中,其年號為順治。
明末清初之時,大明的三大敵對勢力,不約而同的都選擇了順字作為國號或是年號。這也驗證了劉伯溫所留的那句:遇順則止。便是說在1644年大明朝會走向衰亡。劉伯溫讓朱元璋在蜀中立的那塊石碑,其實是在警示張獻忠少些殺戮,或許能有一線生機,誰曾想張獻忠還是被皇位衝昏了頭腦。他在大西國滅亡之際,選擇了殺戮,最終自己便葬身於清軍箭下。
劉伯溫有沒有推算未來的能力,人們無從得知,但明朝野史資料中,確實中很多朱元璋請劉伯溫推算大明國運的故事。也許一切只是巧合,也許李自成和張獻忠乃至福臨,都是利用劉伯溫的預言定立國號或是年號,來證明自己是天命所歸的一方。即使劉伯溫真的有推算未來的能力,他也不能對朱元璋說破,畢竟朱元璋也是喜歡聽好話,而不喜歡面對現實的凡人。劉伯溫這位大明高人,即使能夠推算未來,也不能盡算人心,最終他還是落得個被朱元璋逼死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