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相聲一詞的含義,侯寶林做過完整的辨析,嶽雲鵬也有理解

2021-01-16 北展溜溜球

相聲藝人常說,「相聲」二字是指相貌之相,聲音之聲。有許多人對相聲的認知,大概是從嶽雲鵬的一段相聲之中得到的,也代表了嶽雲鵬的一種相聲認知。

相貌之相,聲音之聲就明晰的整合出了一個觀點,相聲藝術最重要的是相貌和聲音,當然,並不是狹義上的相貌和聲音。

簡單的來講,有賣相就是相貌之相,這裡說的賣相不像買蘋果,圓的紅的就是好的,更多的側重點是在吸引人這一層面,典型代表就是嶽雲鵬;聲音之聲,則可以認為是口技,也就是相聲門類裡面的學。

前面的文章中也有過辨析,相聲發展史的文獻少得可憐,以至於研究者只能從歷史文摘的蛛絲馬跡之中尋找相聲存在和發展過的蹤跡。

相聲藝術是主要模擬形態和聲音的藝術雖然犯了狹隘主義的觀點,但也證明了一個事實,相聲這一名稱經歷了「像生—象聲—相聲」的發展歷程。早期的「相聲」曾叫過「像生、象聲」,實際上就是一種口技。

可知,相聲這一名詞的發展是有歷史趨勢的,雖然書寫方式產生了諸多變化,但在讀音上沒有很大的差距,這在歷代文獻中都可以考證。

在著名相聲大師侯寶林編著的《相聲溯源》一書中,就準確的記載了相聲一詞發展變化史。

囿於歷史文獻的缺乏,只將相聲的起源史論證到了北宋之前,唐朝是是否有這一名稱都沒有下達準確的定義。從廣義上來講,早期先民的祈福歌舞、儺戲等都可以稱之為相聲的發展史,將其起源推至三皇五帝也未可知。

這倒不是笑談,像是相聲師祖東方朔不就是後人強加的手段嗎?從這一方面來講,侯寶林等老先生的研究是真實的。

唐代是否就出現了「像生」一詞仍待商榷,但在北宋就出現了「像生」這個名詞卻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南宋還出現了「像生叫聲社」這樣的藝術團體。

當時的「像生」,經常和學、喬等字連用。「學像生」是一種模擬世態萬千且聲情並茂的口技,這類聲音摹擬並不限於天籟萬物,更加注重叫賣之聲,並且進行適當的美化和藝術加工。可以理解為當今相聲中常表演的段子《賣布頭》、《八大改行》等。

元雜劇中也出現過「像生」一詞,有一部分表演中還穿插了說唱藝術的部分,有濃鬱的市井氣息。

而相聲名稱的記載較晚出現,朱紹文、張三祿等相聲創始人存世之時,都沒有出現相聲一詞,最早的記載應當是1908某出版書籍上的一個記載,稱相聲演員是「滑稽傳中特別人才」。

當時的相聲已有了說學逗唱的全套技藝,和今天的相聲別無二致。雖然不能將此作為相聲名稱問世的證詞,但可以作如下的結論:具備今天內容、特點和風格的相聲藝術,其歷史不會久遠。

也就是說,相聲因清代的「像聲」而得名,清代的「像聲」又和宋代的「像生」有淵源關係,這無疑是貫穿相聲發展史的重要線索,有是吸附粘結其他藝術成分的形式基因。

吳自牧在《夢粱錄》中有記載:「舊有百業皆通者,如紐元子。學像生、叫聲、教蟲蟻、動音樂、唱詞白話……」說到這裡可知:紐元子的技藝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多樣的。

「紐元子」酷似「全堂八角鼓」,甚至可以作為全堂八角鼓的起源了。這是一項博採眾藝的形式,隨著歷史的發展,它的技藝融合進其他藝術門類的骨節之中。

這種由單人到多人,由生疏到成熟,由愛好到謀生手段的發展變化,可以形斷意連的追溯相聲發展史。

相關焦點

  • 侯寶林老師在如日中天時,退出相聲舞臺,是因念錯了一個字?
    侯寶林老師在如日中天時,退出相聲舞臺,是因念錯了一個字?侯寶林一生從事相聲藝術事業60多年,對相聲乃至曲藝都有著巨大的貢獻。正是由於他的努力,相聲從市井走到了舞臺,從低俗演變成高雅的藝術。侯寶林為人做事非常嚴謹,表演相聲時幾乎沒有出現過錯誤,唯有一次。
  • 經典相聲《夜行記》,侯寶林侯耀文郭德綱都表演過,誰說得最好?
    現在人們聽到最多也是最經典的版本,是侯寶林、郭啟儒的表演,然而這段作品當時不止一對相聲演員表演過,多年之後更是衍生出更多的新版本,這在相聲界也是很少見的現象,足見這段作品的獨特魅力
  • 嶽雲鵬不做相聲演員的話,他會是一個喪喪的假髮店老闆?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即便是最樂觀的人,也有繃不住的時候。可能勸慰別人,表現的都很好,可以輪到了自己,還是撐不住。妻子去世了,吳曉昧接過了妻子建立的病友群,儘管他不是病友,但還是盡心盡力,儘可能去幫助其他人。他依舊在開著他的假髮店,掙不了大錢,勉強維持著度日。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一直繫念著自己的妻子,不想讓她的遺願落空。
  • 生辰年月很清晰,身份卻不明,相聲大師侯寶林的人生堪比戲劇
    「大約在我四歲多的時候,我坐過火車。當時帶我坐車的人,是我的舅舅,叫張全斌。我記得那時我的打扮挺滑稽的,身穿藍布大褂兒、小坎肩兒,頭戴瓜皮小帽兒。那時候,小孩子打扮成那個樣子,夠不錯了。在我的童年中,也就只有過這麼一次。
  • 嶽雲鵬的辛酸史不及師傅郭德綱的千分之一,作品有江郎才盡的感覺
    文/麥穗小魚題記:相聲最初取材於市井生活,歷史比小品還悠久。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分為北派與南派。著名相聲演員有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侯耀文、牛群、馮鞏、姜昆、郭德綱、于謙等。
  • 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八字賞析
    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早年被養父母抱養,所以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 如果我們把周信芳、梅蘭芳,還有侯寶林先生的八字做個對比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周信芳先生的八字是傷官配印
  • 嶽雲鵬孫越之後,另一對相聲演員登央視春晚?德雲社保持沉默
    說到語言類的節目,相聲在整個相聲行業都很受歡迎,好的作品陸續出現,春夜也逐漸恢復了自己的地位。提到相聲德雲社是繞不開的話題。春夜舞臺上德雲社的演員一直很少。除了嶽雲鵬和孫越的搭檔,其他演員很少登上中央電視臺的春夜。原因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但是,有點也逃不掉的是,當時反三俗的時候結下了大梁。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德雲社像白天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包圍著粉絲。觀眾的邊緣也很好。
  • 嶽雲鵬與孫越春晚後首次合體,一語道破相聲演員搭檔間的關係
    孫越被當場過秤,侯震親自上手拿秤砣給量,他實際體重是146公斤,也就是292斤,孫越說292斤比原來輕了十多斤,也就是說他體重高峰時,達到過三百多斤。還有一個標籤是養了十年的大象,當相聲這行不景氣的時候,孫越考取了北京園林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動物園養大象,這段經歷多次被嶽雲鵬寫進相聲段子裡,博觀眾一笑。
  • 悲傷的9月,這10位名家大師相繼去世,有4位是相聲演員
    9月對於藝術界來說是悲傷的,在這一個月裡,總共就有10位藝術家離我們遠去,他們昔日精彩的演出只能留在我們的腦海裡了。9月7日,著名相聲藝術家常寶華仙逝,享年88歲。常寶華出生於相聲世家,父親常連安、兄長常寶堃都是相聲表演員,21歲時,常寶華拜相聲大師馬三立為師,加入天津天津曲藝工作團。
  • 德雲社紋身各有含義,看到嶽雲鵬的笑瘋了!
    對於德雲社,也不用小編做過多的介紹,大家對它也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畢竟如今只要一提起相聲,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德雲社。德雲社這一路發展過來真是不容易,期間也經歷過很多的波折,讓老郭能夠咬牙堅持下來,倚靠的更多的還是傳統藝術當中的傳承和規矩。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
  • 2010年,23歲的鄭敏狠狠甩了嶽雲鵬一耳光,1年後嶽雲鵬就娶了她
    因此,提到嶽雲鵬,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而觀眾們對他的評價也大都是憨厚、可愛、搞笑。可以說,嶽雲鵬收穫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也因此在事業上有了很大的成功。眾所周知,嶽雲鵬是相聲演員出身,他的相聲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但是在他跟隨郭德綱學相聲之前,可以說幾乎沒有過上過好日子。他出身於一個非常貧苦的家庭中,家裡還有五個姐姐,僅靠賣饅頭生活。
  • 張杰嶽雲鵬說相聲,李佳琦搭檔宋小寶,朱一龍靳東合唱
    比如:張杰和嶽雲鵬、孫越搭檔說相聲;李佳琪、宋小寶、柳巖表演小品《Oh!買尬!》;朱一龍靳東組合獻唱等等。張杰搭檔嶽雲鵬、孫越說相聲歌手張杰登上東方衛視的春晚舞臺,不僅要演唱歌曲《一路之下》,還和相聲演員嶽雲鵬、孫越倆人搭檔,一起表演相聲《你膨脹了》。
  • 番茄臺春晚別出心裁,張杰搭檔嶽雲鵬講相聲,李佳琦小品帶貨
    番茄臺當然也是如此,但在節目分配到明星頭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花樣挺多的,張杰一個歌手和嶽雲鵬、孫越搭檔講起了相聲,相聲不像小品,明星出演也很正常;李佳琦一個直播帶貨的網紅和宋小寶演起了小品,這波似乎很有看頭。
  • 侯寶林弟子、臺灣著名相聲藝術家吳兆南去世 享年93歲
    據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官方微博消息,臺灣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吳兆南先生於當地時間10月14日在洛杉磯去世,享年93歲。 後來,馬繼良在臺北創立「螢橋樂園」,吳兆南開始在那裡講單口相聲。此後陳逸安、魏龍豪又被請來加盟。後來,吳兆南口述,陳逸安、魏龍豪寫「臺詞」,三人合力創作出一批像《口吐蓮花》《誇講究》《黃鶴樓》這樣的相聲作品。 1953年,相聲正式在臺灣登上舞臺。吳兆南與魏龍豪成為臺灣相聲舞臺的最佳拍檔,堪稱「絕配」。
  • 孕婦聽德雲社嶽雲鵬相聲早產,請網友幫取名字,眼珠子高票當選
    前面我們提到一位網友給嶽雲鵬後援會發消息爆料稱,自己的一位姐姐在聽去年綱絲節嶽雲鵬的相聲《來自病房的你》的時候,因為覺得藏私房錢的那一段,沒想到因為太過好笑而不小心動了胎氣,在送到醫院後一個小時的就順利生產了。
  • 嶽雲鵬:父親,我好想夢到你
    面對各種電影邀約,嶽雲鵬飄了。當然這很正常。這個時候郭德綱說了一句話,他問嶽雲鵬,你覺得他們請你演電影是因為你演技好,還是因為你相聲說得好?嶽雲鵬一聽這話,立馬明白了師父的意思,這顯然是在提醒嶽雲鵬不能忘本啊。電影看中的是他的人氣,並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根還是在相聲。
  • 老實人嶽雲鵬-大河報網
    >輕輕捻,慢慢彈二十年滄海桑田,那個從河南農村走出來的14歲憨小子嶽龍剛,也成了一挑眉、一咧嘴就能逗樂國人的嶽雲鵬。在美食城後廚做過案板,在酒店衛生間刷過廁所,也在京郊延慶的工地上當過焊工。直到19歲那年,進入北京老字號麵館「海碗居」,才迎來了人生的轉機。一位經常來吃麵的老熟客,某天把傳菜員嶽龍剛叫到一邊:「你嗓子挺不錯的,我給你介紹一個人,你跟他學相聲去吧。」
  • 在郭德綱未出名前,你知道相聲裡的「說學逗唱」是什麼意思嗎?
    作為一個相聲迷,我在郭德綱未出名之前,就特別喜歡聽相聲,那時候還只是個幾歲的孩子,雖然有很多包袱,聽不太懂,但總覺得兩個人一來一去的對話很有意思,可惜老家是山東的,而且還是農村,沒有條件去學習相聲。小時候喜歡的相聲演員就是牛群馮鞏,這是我印象裡我們那個時代最出色的一堆相聲演員,每年春晚也盼望看到牛群和馮鞏的相聲,可惜兩人至2000年後就沒再合作!
  • 嶽雲鵬孫越史愛東相聲《舊愛新歡》(57分鐘)
    gh_5f89f32191eb About Feature 每天推送德雲社郭德綱于謙、高峰欒雲平、嶽雲鵬孫越
  • 嶽雲鵬與曹雲金,成功與失敗,相差的只是一記耳光
    01 曹雲金1986年出生的曹雲金,15歲時經田立禾先生開蒙,16歲時拜郭德綱為師,從小吃住在師傅家,並接受傳統相聲的培養,按郭德綱的說法這算是兒徒。深受郭德綱喜愛併力捧的曹雲金,20歲在廣德樓首開個人專場,之後商演不斷。22歲時跨界演藝圈,在電視劇《家有兒女新傳》中客串演出,從此涉足影視界。